论现代扬琴作品中特殊技法的音乐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4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毕业论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对创新型扬琴特殊演奏技法的研究发挥一定的理论辅助功能,而且对于扬琴音乐创作的艺术实践也能发挥一定的技法参考作用。因而本课题的研究是兼具理论及实践意义的。

第一章 扬琴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革新

一、扬琴的传入与发展吸收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民族和谐共生,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器乐音乐文化,而且外来器乐也在我国走上了民族化发展之路。扬琴作为外来乐器,也在不断的艺术发展中,在我国进行了本土化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相关史料记载,扬琴由波斯传入我国,因此,又被世人称为“洋琴”。在扬琴传入我国的初期,扬琴只在广东等地盛行,后流传到全国各地。扬琴在不断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本土化发展,大众也将“洋琴”改称为“扬琴”。扬琴艺术也在民族化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营养,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扬琴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在不断的艺术发展中,深深的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扬琴凭借其独特的异域风情、明亮利落的音色、简单易懂的弹奏特点为大众广泛接受,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所以,扬琴凭借其异域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雅集性等特点,成为我国器乐历史发展长河中独树一帜、备受欢迎的乐器。
从我国的音乐发展史来看,宋明时期的音乐文化的艺术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文化风格的多元化,对当时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宋代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宋代时期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丰富,呈现出了繁荣的发展。到了明代,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及城乡差距的拉大,民族民间音乐形式逐渐多姿多彩,主流音乐文化由城市一路扩展到农村;同时,农村的民歌、小调等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也逐渐传播到城市,演变为大众喜欢的市井小曲,可谓是雅俗共赏。当然,在这一期间,还涌现出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如南戏、明传奇、以弹词和鼓词等为代表的说唱音乐及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等。
...............................

二、扬琴艺术流派分层“百舸争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扬琴的演奏风格逐渐分成四川扬琴、广东音乐扬琴、东北扬琴、江南丝竹扬琴等多个流派。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各地、各民族的地域条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民间音乐也体现出本地区、本民族独有的艺术特点。扬琴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发展,与其地域特色及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呈现出了不同的扬琴文化。伴随着一代代的扬琴演奏艺术家的不断学习、积累、传承与创新,逐渐出现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弹奏技法,因而也形成了韵味风格特色不同的扬琴流派,使扬琴艺术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流派纷呈,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如,广东流派的扬琴演奏风格明亮活泼、四川流派的演奏风格铿锵有力、江南流派的扬琴演奏风格温柔婉约、东北流派的扬琴演奏风格婉转动听等等,呈现出了扬琴艺术多彩的风格。扬琴在我国的民族化开端,是从我国广东地区开始的,所以扬琴在广东的影响力最大,也涌现出了很多知名的扬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并且在广东流派中有衍生出很多的本地小流派。当时,广东地区较有名的扬琴流派有右竹流派、左竹流派等等。
............................

第二章 现代扬琴特殊演奏技法的创新

一、对传统扬琴演奏技法的革新
对传统扬琴演奏技法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应该从对扬琴传统技法的革新入手。因此,本章首先解析基于对传统扬琴演奏技法的革新而演化出来的创新型的扬琴特殊演奏技法。
(一)连竹
传统扬琴演奏方法只允许采用双手交替弹奏的“顺竹法”,而绝对禁止一竹连奏两音乃至多音的情况。但是,随着扬琴曲创作技法的不断丰富,更为多元化的音乐写作技法以及相应的新型节奏形态、旋律和伴奏音型以及织体形态也出现在了现代扬琴作品之中。因此,在演奏这些丰富的音型时,传统的“顺竹法”往往就“力不从心”了。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求扬琴在“顺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连竹的演奏技巧,即允许左竹或右竹连续击奏两音或更多的音,来达成更为自如的演奏效果。一般来说,连竹常常用于前八后十六的复合节奏的三连音演奏之中。在下一章的作品分析部分,将结合具体的作品谱例对“连竹”技法的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二)单手轮音
轮音本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扬琴传统演奏技法,其要领是用左、右琴竹交替配合,快速而密集地击奏琴弦从而奏出一串细密的颗粒性旋律。而单手轮音,则是一只手用传统的轮音手法演奏旋律,另一只手伴奏分解和弦。借助单手轮音,扬琴就能顺畅地演奏多声织体了。为了增强乐曲的表现效果,单手轮音通常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特色技法结合起来运用,达成更为丰富的表现效果。关于单手轮音的应用情况,将在下一章的作品分析部分予以详细的介绍。
..........................

二、在借鉴其他弹拨类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上的创新发展
扬琴属于一种弹拨类的民族乐器。它与古筝、琵琶等其它类型的弹拨类乐器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广泛的共通之处。在弹拨类乐器互相借鉴彼此的演奏技法而得以创新发展的情况下,扬琴艺术工作者也开始广泛地向其它弹拨类民族乐器借鉴适用的演奏技法来丰富扬琴音乐的技法体系。以下就选择几种典型的此类技法来加以剖析:
(一)滑抹音
滑抹音是著名扬琴教育家郑宝恒借鉴了古筝、琵琶等乐器的“吟”、“揉”、“按”、“颤”等演奏技法而发展出来的扬琴新技法。在古筝、琵琶等弹拨类乐器的传统技法体系中,都包含有用左手按、压、揉琴弦的技法。借助左手的按、压、揉等动作,可以改变琴弦的紧张度,从而相应地改变音高,不仅能够使每一弦都能弹奏出空弦音之外的多种音高,而且还能营造出细密的颤音效果,有效地增强了弹拨类乐器音响效果的色彩感和韵味感。因此,左手技法也常常被称为“取韵”、“做韵”的技法。
在传统的扬琴演奏中,艺人们也曾借鉴过古筝等弹拨乐器的左手“取韵”技巧,创造出了单手“揉弦”的技法。所谓“揉弦”,又叫做“压弦”。即,一手用琴竹击奏,而另一只手则用中、名、小三指在所击奏这根弦的琴码对侧来回压、揉琴弦,通过改变琴弦的张力来弹奏出上、下浮动二度到三度的音高来。这种揉压弦的技法,只能用于琴弦张力较小的传统小扬琴演奏。然而建国以来,为了拓展扬琴的音乐表现力,发展出了律吕式大扬琴取代了传统的小扬琴。律吕式大扬琴采用更粗、更硬、张力也更大的钢丝弦,若再按照传统技法来用单手“揉弦”,那恐怕就力有未逮了。因此,郑宝恒借鉴了电吉他演奏中利用“滑音棒”改变琴弦张力进而改变音高的办法,创制了“滑音指套”以及相应的滑抹音技法。演奏者左手佩戴五个“滑音指套”,在右手击弦的同时,左手则可用“滑音指套”的抹、滑等动作来改变琴弦振动段的长度,从而达到提升音高的作用。我们知道,音高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要获得较高的音高,就必须提升琴弦振动的频率。而琴弦振动频率又是由以下几个要素影响的:1、粗细的程度;2、琴弦的紧张度;3、参与振动的有效弦段的长短。一般来说,弦越细、紧张度越大、参与振动的有效弦段越短则振动频率越高,相应地音频也就越高。
..........................
第三章 现代扬琴特殊演奏方法在作品中的应用.................................20
一、现代扬琴作品中的传统技法革新.....................20
(一)连竹...............20
(二)单手轮音............................21

第三章 现代扬琴特殊演奏方法在作品中的应用

一、现代扬琴作品中的传统技法革新
(一)连竹
传统的扬琴演奏,左竹或右竹连击两次的技法是被严格禁止的。然而,顺竹法用于为曲艺、戏曲伴奏是力所能及的,但要用它来刻画丰富多变的音乐形象,就力有未逮了。而建国以来扬琴独奏曲的快速发展又要求扬琴音乐能够独立刻画多种音乐形象,那么传统的顺竹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被打破,而连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下面选自现代扬琴曲《春到清江》的谱例,就需要运用连竹的技法:

..............................

结论
综合本文以上若干章节的论述可见,我国现代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只是现代民族音乐获得变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旋法节奏、和声对位、多声织体等各个方面丰富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这些创作技法所表现出的多元的艺术风格、灵活的创作思路以及丰满的织体效果,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工作者发挥了直接的启迪作用。在西洋音乐思潮的感召之下,广大民族器乐工作者不仅积极地向西洋音乐学习各种创作技法和创作思维,推陈出新而发展出了一大批“中西合璧”式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而且民族器乐的各个乐种之间也展开了广泛的相互借鉴和学习,比如琵琶汲取了古筝的技法而发展出了摇指技法,而古筝则借鉴了琵琶技法而发展出了轮指技法。可以说,像古筝与琵琶这样的弹拨类乐器,在相互借鉴对方演奏技法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达成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在这种形势下,同为弹拨类乐器的扬琴自然也会积极地向琵琶、古筝等“兄弟”乐种学习、借鉴新的演奏技法,比如从古筝那里借鉴了“滑抹音”、“拨弦”、“摇拨”和“山口滑拨”等技法,从琵琶那里借鉴了“摘音”等技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扬琴这件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尝试总结我国现代扬琴演奏技法创新的两大内在主导规律:
其一是,扬琴音乐写作技法的革新与发展,必然要求扬琴演奏技法适应新的音乐形态而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比如多声织体写法的普遍应用催生了“交替竹”的齐竹奏法以及“单手轮音”等特殊的新型演奏技法;而旋律连音及伴奏琶音形态的不断创新,也促成了“连竹”、“双竹连弹”等创新型特殊演奏技法的涌现。因此可以说,扬琴音乐创作“语汇”的不断革新是推动扬琴演奏技法创新的根本性内在动力。
其二是,积极、包容而宽松的音乐思潮,是促成扬琴演奏技法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外在原因。如上文所述,西洋音乐传入我国以来,在种种历史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客观上营造了民族器乐各乐种之间积极学习汲取对方演奏技法、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宽松艺术思潮。在这种形势下,陈旧保守的艺术思想逐步丧失了市场,而互通有无、推陈出新的开放型艺术思想则日益深入人心。在积极、包容而宽松的音乐思潮指引下,我国现代扬琴艺术也积极地向“兄弟”乐种学习、借鉴新的演奏技法,促成了自身演奏技法的长足进步与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