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一)爵士鼓的本质
爵士鼓相比于其他打击乐器,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乐器,至今也就10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是因为爵士的诞生而发明,形式实际也就是打击乐组合,把铜钹、大鼓、军鼓等组合起来由一人演奏,然后经过一个不太漫长的过程,爵士鼓就诞生了。这100来年中,因其本身打击乐组合的根本形式,也促使着人们一直改变着它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如拉丁音乐中使用的爵士鼓,普遍就会加上牛铃、木鱼、邦哥鼓等打击乐器,使本需多人演奏的打击乐声部,由爵士鼓手一人即可演奏。所以因其组合的灵活多变,也使得它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了现代音乐风格之中。
..........
(二)当代爵士鼓学习的特点
因为爵士鼓这门乐器非常的年轻,而且形式的多样性,近几十年来,关于它的教材编写以及学习相对于其他大部分乐器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因为其风格的多样化、技巧的多样性,这个乐器的学习更多的注重于开发学习者发散性的思维以及自我的创造力。所以偏学术研究类的教材也就大多分为四类:一是模式类,一本书就是专门介绍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技法,然后扩散到应用;二为风格类,一本书就介绍某一个风格,然后扩散到实际的运用以及在此风格中创造力的开发;三类为 play along(音频伴奏)类,爵士鼓在大范围上来说,因其为节奏声部、噪音类乐器,其独奏的空间相对较小,一个极大的功能就是伴奏,这类教材就是训练如何使爵士鼓在音乐中能更加恰当的充当伴奏演奏,当然也会有其 solo(本文“solo”特指在音乐中的主奏,并非独奏,以下同)的部分;四类是正谱类,前三类都是提供模式以及提供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正谱类则是完全的模仿前辈们留下的演奏谱例,这类实际上在学习中使用分量也是相对最轻的,但并非不用,我们非常提倡更多的扒谱,然后模仿,最后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创造力。
..........
(三)为什么强调“练习”!
爵士鼓的学习,尤其是练习 play along 类的作品,跟其他乐器全正谱识谱演奏是不一样的,比如这首作品,我们得到的谱面是功能谱,里面并没有细节填充,所以具体可以填充演奏些什么,就需要先积累一定的素材(基本四肢协调、节奏型、乐句、音色选择等),那么这就需要针对这首作品中出现的一些段落,自己设计一部分的练习来积累素材,以便于能自由填充在音乐中。所以我练习这首作品时,所设计的一些练习片段,也就全部列举上来并加以说明,因为这是演奏这首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
.........
(四)关于 Dave Samuels《Afro Green》的爵士鼓概括
Dave Samuels 是当代著名的颤音琴演奏家、教育家和作家,曾被 Jazziz 和现代鼓手杂志评为“最好的颤音琴演奏家”,以及多次格莱美提名。他所创建的“Caribbean Jazz Project”组合,被誉为是最彻底的拉丁爵士乐团,其专辑《Afro Bop Alliance》曾荣获格莱美 2003年“最佳拉丁爵士录音奖”①。这首作品中的爵士鼓学习以及演奏特性,就属于爵士鼓拉丁风格中的play-along系列。在作品中,爵士鼓有充当伴奏的部分也有 solo 的部分,学习和演奏中除开模仿原版以外,也需要较多发散性思维去理解音乐,跟随音乐而自主演奏,而非照搬原版,而且本身此首作品的谱面也只是功能谱(只有框架结构以及部分重音位),其余的填充需要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演奏,练习时的举一反三是演奏时能够一气呵成的保证。
..........
二、Dave Samuels《Afro Green》中的风格节奏元素与复杂节奏组合模式以及练习方式
(一)综述
1、这是一首具有鲜明拉丁融合爵士色彩的作品。主题部分使用的节奏为 Afro‐Cuban(拉丁节奏型);solo 部分主要使用的 Swing(爵士节奏型)与 Afro‐Cuban 相结合且转换为 9/8 拍的变体节奏型。全曲主要的复杂节奏组合集中为 3 与 4 之间通过重音转位从而形成的听觉变速,以及 3 与 4 的融合同时进行。
2、Joe McCarthy 在其书《Afro‐Cuban big band play‐along》中,关于这首作品说到:“这是一首 12/8 拍作品,贝斯和钢琴声部以 Afro‐Cuban 律动为主要循环动机,在此基础上给爵士鼓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来发挥其乐器的色彩以及音乐形态。鼓的律动也一直围绕着钢琴,相互结合由节奏的、周期性的相互作用。①”
.......
(二)节奏元素
去掉原本谱面中 f1 的地鼓不加,改成小节小面自己填充的地鼓,然后左脚的踩镲右手的 ride 和地鼓都一直维持不变的节奏型,只改变军鼓的节奏型,第一次练习军鼓节奏型只击打军鼓,熟悉后,除开军鼓二拍重音位不变,其他位置均可移动到牛铃等其他小打演奏。(一共有 24 条独立练习,和一条综合练习。) 第二部分 4 小节完整的转换成了 2+2+2+2+2+2 的律动,贝斯也转换了,所以直接听觉效果变成了 6/4 的感觉。所以这一部分的难点为往后接间奏段又转回 12/8 以 3 为基准的律动,转回速度后为 solo 段做准备衔接。 4.萨克斯以及颤音琴 solo 段的爵士鼓演奏 solo 段得到设计非常高明,而且也是本曲最难的地方,因为使用的是一种非常规的节奏划分,但这种节奏又完美的包含了 swing 与 afro cuban 的特征,所以抓住这种律动并且能任意随着 solo 声部的情绪、节奏、音高起伏来演奏,就成了真正困难的部分。先看这段 solo 使用的主律动节奏(见谱例 2.14)。
........
二、Dave Samuels《Afro Green》中所使用到的风格节奏元素........3
(一)综述...........3
(二)节奏元素.....3
1.Afro-cuban 风格.....3
2.拉丁音乐中的 Clave.........4
3.爵士鼓的运用........4
4.Swing 节奏型........6
(三)复杂节奏组合模式.............7
1.Intro 开头独奏 solo.........7
2.A 段的节奏型........7
3.B段的3与4的融合进行......8
4.萨克斯以及颤音琴solo段的爵士鼓演奏.....9
三、Dave Samuels《Afro Green》中爵士鼓 solo 段的编配与练习 11
(一)综述........11
(二)编配的思路............11
三、Dave Samuels《Afro Green》中爵士鼓 solo 段的编配与练习
(一)综述
第一个乐段习惯用较少的音以及较少的音色,主要以一个鼓件上相对的音高来贴合旋律,做一个与旋律声部类似的音高浮动。比如我们从谱例 3.1 中便可看出,钢琴声部大致的音高排列就是“中、高—中、低—中、高—中、低”这样的一个循环,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鼓件以较少的音符作出这样的一个循环。第二个乐段逐渐使用更多的音,逐渐打破节奏动机,甚至完全跳出原始律动束缚,使用一些三连音或者重音转位以及各种连音等,然后演奏编配的节奏往音频中的康佳鼓的感觉靠近,也可使用一定的边击来模仿手鼓的音色。第三个乐段,由第二乐句继续发展而来,将使用越来越多的音符,滚奏、十六分音符、镲片轮换等技巧相继叠加,从而使情绪推向最高潮,但最后部分一定得注意承的拍子变化,因为紧接下来 solo 结束进入的是主题 B 段的 4 套 3 的旋律,solo 时的拍子使用的更多的是6/4 的感觉,需要在最后部分使用较多的三连音转换过去,以免掉拍。
........
结论
Dave Samuel《sAfro Green》这首作品新颖的作曲、编曲思路,完美的把拉丁音乐中 afro cuban风格通过各种节奏的设计,以及在 solo 段与 swing 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 3 与 4的节奏设计上,突破了以往大部分传统爵士和拉丁作品的固有思路,真正的开始了本质的融合。 在整首作品练习、演奏过程中可以大致看出: 1.这首作品的练习具有非常大的自我掌控空间,因为没有完整的谱面,而只是功能谱; 2.为了能够掌控这些空间,所以促使我们需要自己寻找其他更多的辅助教材进行练习、思考,甚至通过曲子所需要的节奏组合自行设计练习; 3.当练习了足够多的补充练习以后,然后才能跟着音乐一起演奏,跟着音乐演奏、练习中,又需要随时抓住其他声部的旋律线条等,把之前的补充练习恰到其处的选择使用。所以通过练习这首作品可以总结出,想要完成一首 play along 教材的作品,除开教材本身,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补充练习,那么这些补充练习一般也就分为:1.基本功类的练习,基本功又分为两类:一是机能练习,比如速度等;二是协调练习,比如四肢协调等;在《Afro Green》这首作品中,协调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像 4 与 3 节奏的同时进行,就需要练习非常多的补充练习;2.所练习作品的单一风格节奏练习,先需要练习最基本、最纯正的风格;在单一风格掌握到位后,再做一些融合的练习,比如《Afro Green》中 afro cuban 节奏与 swing 的节奏融合型节奏;3.旋律类的练习,即是把风格节奏练习,套上一定的旋律位进行练习,从而更好的掌握所演奏曲目风格的实际实用性; 总的来说,在爵士鼓中,像《Afro Green》这类作品的练习,较之其他乐器的练习模式具有其非常独特的地方,因为其演奏非常“灵活”,这个“灵活”主要体现就是在一定框架下演奏者的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就算同一首作品,每一遍演奏肯定都会有不同的地方,但正是因为能够不固定死所演奏内容,所以练习这类作品的实用性也就非常的强,然后实用性就突出表现为举一反三的效果,基本练习几首类似的作品,这个风格基本所有作品就都能演奏,只是往后通过更多曲目量的增加再逐渐积累更多乐句或者感觉而已。 爵士鼓在近几年在国内的普及以及教育越来越广,但真正的学术研究,目前整体而言还是相对缺乏,尤其细分到爵士鼓演奏中具体的风格,如本文中提及的拉丁风格中的 afro cuban 风格,就更少之又少,但这类的学术分析,对于爵士鼓的发展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为只有更广阔的理解、涉及这门乐器所能演奏的音乐,才能更好的承前启后使之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