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通过对《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艺术特征和演奏技法的分析,准确把握每段变奏的性格和想要展现的演奏效果,为教学和演奏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从作品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和声、调性思维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去归纳总结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这部作品在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并不常被演奏,有关这部作品音频资料与研究文献也相对较少,据笔者在知网检索,目前国内涉及到柴科夫斯基《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论文共有 7 篇,此处不一一举例,其中,高曼曼的《柴科夫斯基“F 大调主题与变奏”的演奏注释》主要是对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进行了介绍,而后对该作品的和声结构及作曲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演奏技巧上的处理,并未运用太多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在分析该变奏曲的过程中,应在探究每段调性风格不断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每段织体或结构的变化。本文力求在研究角度的创新,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有所突破,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的范围,具体而言,试图运用音乐美学,作曲技法学和演奏分析等方法分析作品,把握好每一部分变奏的特征,再从整体布局思考,共性个性相互统一,理论与实际演奏紧密结合,为教学演奏提供借鉴。
..........
第一章 《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作品背景概述
第一节 变奏曲的起源与发展
“变奏曲”这一词语来自拉丁语 Variation,变化之意,引申为音乐主题的变化反复,即按照统一的音乐构思,将主题进行不同的反复变化而组成的乐曲,变奏曲要遵循的最基础的原则就是明确主题,主体的发展变化给音乐带来新的面貌,但又与主题音乐形象统一相关。最初的键盘变奏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初,此时的变奏都是在和声基础上进行变奏的舞曲。巴洛克时期,器乐发展渐渐被重视,出现“帕萨卡利亚舞曲”和“恰空舞曲”两种常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被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广泛采用。在古典主义时期,变奏的风格渐渐丰富,变奏手法也变得大胆许多,有装饰变奏、性格变奏等。浪漫主义时期,变奏手法多彩纷呈,自由变奏占主导。《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中的可以看出,装饰变奏和性格变奏并用,但以性格变奏为主导,音乐性格的表达随着各种变奏手法层层递进,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此部作品变奏手法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
第二节 变奏曲的类型。
1、按主题数量可以分为单主题变奏和双主题变奏,本首《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为单主题变奏。单主题变奏简而言之就是只有一个主题的变奏,变奏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反复变化,并且变奏的次数不被限制,可以有任意段落。双主题变奏即有两个主题,海顿的《f 小调行板与变奏曲》即为双主题变奏。
2、根据主题与变奏的密切关系分为装饰变奏和性格变奏,装饰变奏即不改变主题结构,保留和声的结构和调 布局。性格变奏即不依据主题结构、和声及体裁面貌等。《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即同时使用装饰变奏和性格变奏,但性格变奏手法使用的更多一些。
3、根据主题和声部的关系分为固定的变奏和不固定的变奏。固定变奏即主题音乐的一个声部保持不变,其余声部变化。不固定变奏就是主题、和声、体裁各个部分进行自由的变奏。《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使用的是不固定变奏。
..........
第三节 社会背景
这首作品创作于 18 世纪初,当时的俄国经济萧条。1873 年,俄国对外积极地扩张领土,对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废除农奴制,各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此时的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创作了许多非常经典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经典作品,但此时期柴科夫斯基受到强力集团等民族乐派的排挤,作品不被看好,创作非常艰辛。《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就诞生于这个时期,这部作品的主题旋律充满了向往,但又有浓浓的俄罗斯民族特征。
........
第二章 《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的分析.......4
第一节《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音乐特征....4
1.主题特征的分析。.........4
2.变奏类型及特征的分析。.......4
第二节《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中音乐表现方式。............9
1.织体语汇.....92.旋律进行的特征。.......10
第三节《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演奏分析。............12
1.主题演奏技法分析。.............12
2.变奏演奏技法的分析.............13
第三章 《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研究思考.......15
第一节 对整体布局的演奏思考。............15
第二节 学习变奏曲的启发。..........15
第三章 《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研究思考
第一节 对整体布局的演奏思考
这首变奏曲每段变奏曲式结构独立,音乐情绪千变万化,若不从变奏的整体布局思考,很容易把各个变奏孤立起来,一段一段缺乏统一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作品的整体布局作理论分析,把握作品的个性与共性,依靠共性将作品逻辑关系统一起来,更完整的诠释作品。从调性上看,主题的调性为 F 大调,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变奏四,四段的调性统一,均为 F 大调,变奏五为降 D 大调,变奏六为 F 大调,变奏七为 A 弗里几亚调式,变奏八为 d 小调,变奏九为降 B 大调,接下来的变奏十、变奏十一、变奏十二和 coda 又回到 F 大调,按调性划分,可以把作品分为三部分,即呈示、展开与再现。呈示部分调性基本统一,音乐情绪由最初的平静舒缓到变奏四的灵动活波,力度由最初的 p 到变奏四的 ff,演奏时需要在主题部分控制好速度力度,为接下来音乐情绪的不断推进留下空间。展开部调性在不断变化,音乐情绪丰富有柔情,有果断,又有深沉与热烈,力度一强一弱进行鲜明的对比,演奏时需要根据段落的音乐情绪调整触键方式,例如:变奏五要控制好力度,突出右手高声部旋律线,展现音乐的亲切迷人,变奏六下键迅速,短促有力,展现音乐的明动活泼。再现部主要调性又回到 F 大调上,音乐情绪由柔情到辉煌,回归平静再到激烈的结束,力度一弱一强形成对比,演奏时应及时调整音乐情绪,张弛有度层层推进,在 coda 部分热烈的爆发,将全曲推向最高潮。由此看来,呈示、展开与再现三部分的音乐情绪都是由最初的平静柔和到欢快热烈,三段在情绪推进上是在层层递进的,看似毫无联系的十二段变奏与一个 coda,却在调性及情绪上紧密的相连。变奏曲是的定义是在主题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所以变奏部分无论怎么变,都会或多或少的选用主题的素材,我们在学习演奏变奏曲时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作品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做到共性中突出个性,个性中又不失共性。
............
结 语
本文通过对《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变奏曲的特点,以及《F 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 Op19.No6 的创作背景以及整套小品的背景,通过分析主题特征,清晰的划分主题乐句,又通过分析每段变奏旋律的音乐语汇与表现方式,总结每段变奏曲的独特性,通过详细的有依据的理论分析指导作品中的个别演奏处理,从而进一步把握这部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奏要求,做到准确分析作品。本首变奏曲的变奏段落较多,每个变奏部分风格差异也较大,如果单一的去看各个变奏段落很容易将每个变奏孤立起来,作品会缺乏统一性,故文章最后针对作品整体布局的演奏思考分析作品,从宏观角度对作品艺术风格和演奏特征进行把握,将作品中的共性与个性统一起来,达到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包含共性。文章从理性解读作品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通过演奏处理,音乐风格各方面的分析从而指导演奏者用准确的方式进行演奏。通过对学习这首作品,我对钢琴变奏曲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的音乐素养:1、培养主调感觉,变奏曲的每一段音乐都在不停地“变”,音乐素材音乐情绪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主调旋律是不变的,可以培养对主调旋律的牵绊。2、准确快速的把握变奏风格,变奏曲的音乐情绪在不断变化,时而平静时而灵动时而热烈,这就要求演奏者有灵敏的音乐感觉,快速把握音乐风格。3、培养对音乐理解的整体把握能力,变奏在同一主题上进行不同的风格演绎,在演奏时需要把握共性与个性,最贴切的表现作曲家意图。变奏曲无论怎么变都不会离开主题因素,主题因素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变奏段落中,主题的风格也会一直贯穿在各个变奏部分,本首变奏曲,主题抒情有歌唱性,十二变奏部分和一个尾声情绪变化非常大,但无论怎么变,主题的抒情歌唱性都是一直没有改变的。在学习新曲目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才能抓住曲目的灵魂。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