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压力在歌唱中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60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歌唱的呼吸

1.1 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通过交换气体,用来维持生命的下意识的生理现象,但歌唱时的呼吸则建立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上的有意识的呼吸,而这种有意识的呼吸,必须靠后天专业训练完成。人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在歌曲演唱中,不能正确自如的呼吸,声音也是没有活力的。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经说过:“一旦你掌握了歌唱时呼吸的艺术,那么你就算是在歌唱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可观的一步。”
传统的歌唱呼吸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又可称之为横式呼吸法或肋式呼吸法。是指在演唱中,用鼻吸气,使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从而胸廓中部和两侧向身体外侧扩展,人体中的两片肺叶横向扩张。虽然这种呼吸法吸气的速度快,但是由于上胸缺乏对于气息的保持力与控制力,所以在歌唱时,喉部及肩颈部很容易一起“参加歌唱”,导致声音缺乏流动性和感染力,给听者带来“紧”和“撑”的感觉。这种呼吸方法,不仅能给歌者带来“塌胸”等不良习惯,甚至会严重损伤歌唱机能。中外很多著名歌唱家把这种呼吸方法称之为“筋疲力竭似的呼吸”。综上所述,这种呼吸方法不适合歌唱。
腹式呼吸法,是指演唱中吸气时,横膈膜向下发展,从而脏器也被挤压到下方,肺部成纵向伸展扩大,通过小腹的“张”和“弛”,来完成对呼吸的调控,这种呼吸法虽然吸气吸 得深,但是吸气的速度会减慢,尤其是上胸并没有被完全解放出来,所以气息同样缺乏灵活性,对歌唱时的“支点”也缺乏持久力。使歌者的音色“僵硬”,所以这种呼吸法不利于完整歌唱。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可称之为膈肌呼吸法。是前两种歌唱呼吸法的综合,这种呼吸方法注重胸部和腹部的整体性工作,将胸腔全面扩大,由横膈膜、小腹和两肋协调呼吸,做到气体容量最大化。正如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先生所说:“吸气时,腰部周围要有膨胀感,两肋扩张,胸部微微抬起,有用额头吸气的感觉,额头两侧的太阳穴部位有升起的感觉和胸部敞开的感觉。”该呼吸方法调动了腰部、小腹、膈肌、两肋等肌肉群的相互协调工作,歌者可根据歌曲乐句长短的不同,自如的调节呼吸量。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全身歌唱”的呼吸方法。这就是我们声乐理论中经常提到的:“气沉丹田,关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

1.2 气息压力
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学家金铁霖先生曾讲过:“气带动声,声体现气。”可见,气息是演唱的基础。通过上文,我们了解了歌唱中科学的呼吸方法。既然有了良好的气息做基础,为了更好的歌唱,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气息压力在歌唱中的的作用。
歌唱时,我们必须充分的调动腰部、小腹、膈肌、两肋等肌肉群相互之间协调运动、相互配合。吸气时,吸气的肌肉群会收缩,胸腔、两肋自然地向外扩张,后腰及腹部是膨胀的,从而内脏的位置发生改变,膈肌自然下降,使肺叶充分扩展。再通过收缩小腹,使胸腔、两肋自然地收缩,膈肌上升回到原位,期间,形成气柱,使体内感觉有相互对抗的力,来完成呼气,从而发声歌唱。在这个呼气的过程中,感受体内对抗力的“大”“小”或者“深”“潜”,就是气息压力。

第 2 章 气息压力在不同音域的使用

根据多年声乐学习经验,我们在演唱歌曲时,无论歌曲中的高音、中音和低音,都必须由控制气息压力来完成。如果随意演唱,则会使声音轻浮,没有威力。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向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学唱京剧时曾说:“马老师教我收胯,腹胀,腰使劲。久而久之,我便学会使用了这股子‘腰劲’,奠定了我完成高音的基础。”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腰劲”大小的变化,来体现气息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歌唱时音高的要求。
为了能更形象的了解在不同音域,腰部力量控制气息压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高音、中音和低音,把控制气息压力的大小分为“三个等级”,把这“三个等级”的力量分别比作抬起五斤重物、十斤重物和二十斤重物,根据抬起不同重量的物体时,腰部所使用的力量变化,来感受气息压力大小的变化,从而使音域发生改变。
我的体会是,演唱低声区和中声区时,所需要的气息压力,就像我们朗诵文章时所需要的气息压力一样。我们可以分别选择抬起五斤物体和十斤物体时,腰部、腹部使用的力量。所产生气息压力虽然不大,但是足够使气息支撑该音域的声音并向前发展。
在演唱高音域时,所使用的气息压力的大小,就像是我们抬起二十斤的重物时,腰部、腹部所使用的力量,由于腰部、腹部所给予的压力变大,所以气息压力也随之变大,从而使音调变高。就好比要想橡皮水管里的水射程更远,就要掐紧出水口,使出水口缝隙变小,压力增大,水管里的水自然射程远。由于歌唱时,我们的发力点在腰部,而不是喉部,所以不会导致声带疲劳,有损声带机能,反而会使高音轻松,声音威力大,有“全身歌唱”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借鉴,许多声乐教育家有关“支点”的理论。
歌唱中,在音域交低时,声音要求不紧贴,要较为松弛。由于声带闭合不紧,所以挡气作用力不大,感受气息的“支点”应在胸前,就像处在中山装的第一纽扣或者第二个纽扣处。如果音域低,气息压力大,则会使声音死板,泛音流动性差,声音就空且无力。
对于气息压力控制准确的益处,我深有体会。在我校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剧《原野》和《再别康桥》中,我均扮演剧中男高音焦大星与徐志摩。其中,焦大星的两首咏叹调,《哦,女人》与《人就活一回》中的高音均到达“High C”。这两部大型歌剧我能出色的完成演唱,完全依赖于歌唱时,我对气息压力的良好并准确的控制。在 2014 年 7 月,我的独唱音乐会上,我更是大胆的选择了多尼采蒂的歌剧《军中女郎》中男高音的咏叹调《多么快乐的一天》作为音乐会曲目之一,之所以能连续唱出9个“High C”,这与我演唱时,除了有着充足的气息支持,准确的控制气息压力更是重中之重。

第3章 气息和气息压力控制的训练...............7
3.1 气息的训练 ............................7
3.2 气息压力控制的训练 .......................8

第 3 章 气息和气息压力控制的训练

3.1 气息的训练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是中国戏曲艺术家教导后辈学者常用的一句谚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轮是从事戏曲演唱的人,还是从事歌曲演唱的人,不管是先天嗓音条件优秀的人,还是先天嗓音条件欠缺的人,都能必须长时间坚持“内练”与“外练”,这样才能提高演唱能力,长久保持嗓音活力。
总结这些艺术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内练”就是气息的训练,而“外练”则是控制气息压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先说说怎么“内练一口气”。呼吸是发声的根源,而正确的站姿则是呼吸的源泉。我们在平时练习发声时要注意站姿是否正确,是否站的端正大方、是否精神充沛,既要保证有精气神又要做到自然放松,而不是全身的僵硬。在演唱发声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正确的站姿引起的。如向前伸脖子、站不直哈腰、习惯性低头或耸肩者些不正确的站姿都会影响呼吸,使人感觉有力气使不出来,导致发声时让声音憋着出不来。反之,斜着肩膀、伸下巴等站姿又会让身体处于一种过度放松、懒散的状态,听起来感觉演唱者的声音有气无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演唱者的舞台形象,更会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歌唱技巧的整体发挥状况。
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关于站姿我的体会是:垂直站立,双脚分开,不得过肩,下巴略收,目视前方,自然挺胸,双肩放松。 站姿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器官之间配合的协调程度,只有姿势正确了呼吸才能正常,通畅。
通过第一章节,我们已经总结出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最适合于歌唱的一种呼吸方法。下面试举我们经常训练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

结语
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同时收获的成果也是喜悦的。所以我们不要放弃,要持之以恒,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正确的呼吸,准确的控制气息压力。歌唱时,若能自如准确的控制气息压力,在不同的音域,使用不同的气息压力,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相信对高音的演唱不再畏惧,能使歌唱达到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