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曲家,被后世誉为“歌曲之王”。他的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经过几百年时间的筛选至今还被人们演唱,可见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除艺术歌曲外,舒伯特在室内乐、交响乐、钢琴音乐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品。舒伯特的钢琴创作涵盖众多体裁,包括奏鸣曲、幻想曲、特性小曲(即兴曲、音乐瞬间)、圆舞曲、连德勒舞曲等,其中特性小曲是舒伯特为钢琴做出的特殊贡献。舒伯特对即兴曲一类作品的创作得心应手,他通过这些小型的作品来表达他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受,真正用它们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即兴曲虽不是“即兴”而作,但在音乐上这些即兴曲却又带有“即兴”的性质,如歌的旋律、华丽的装饰音、行云流水般的经过句,每一首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性格,简单而自由。舒伯特的即兴曲是他钢琴创作中优秀的钢琴小品,这些作品以恰当的形式和丰富的音乐内容表现出各种情感,是众多钢琴曲目中璀璨的明星,这部作品也是我国钢琴教学的常用曲目,具有很好的训练意义。本文以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这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风格、演奏、教学的角度来研究这套作品,侧重于演奏诠释和教学这两个方面并进行具体分析。在演奏上结合自己的弹奏经验和理解对这套作品做演奏上的分析,并将这套作品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提炼和技术归类,使技术可以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期望能对表演与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第一章 歌曲之王—舒伯特
第一节 舒伯特生平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 年 1 月生于维也纳附近汉普夫(Himmelpfortgrund)。舒伯特最初的音乐启蒙教育来自他的父亲、哥哥及教堂唱诗班,从他们那里学习了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小提琴。1808 年,他成为维也纳最高教育机构皇家神学院(现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前身)的童声合唱队员,并在这里接受教育。在这里学习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神学院里的音乐环境也为日后舒伯特成为伟大的作曲家奠定了基础。1813 年,舒伯特离开了合唱队,原因是变声和过于专注于音乐活动,导致课业成绩一落千丈,无法拿到奖学金。离开维也纳后回到家中帮助父亲从事教学工作,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声乐套曲《纺车旁的格丽卿》、《魔王》等。1817 年定居维也纳,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依靠教授私人学生,出版乐谱,为剧院作曲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辛,但他的作品不断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并将德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822 年,这位大作曲家的放荡生活使他染上了梅毒,他的一生都纠缠在疾病和贫穷之中。艺术上的成功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状况,然而全力以赴的创作使他在体力和精神上过度透支,1828 年 11 月 19 日下午 3 时去世,年龄未满 32 岁。
.........
第二节 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谱写了一千多首作品,634 首艺术歌曲,8 首交响曲、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还有一些影响不是很大的宗教作品和歌剧。在他众多的作品体裁中,他将德国艺术歌曲写到了极致,世人所熟悉的《纺车旁的格丽卿》、《魔王》、《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都是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虽然艺术歌曲并非他的独创,但在艺术歌曲中,除了舒曼、勃拉姆斯,在这一领域没有人可与他相比。李斯特曾指出,他的艺术歌曲在歌词、旋律与伴奏上完美无瑕。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中创立了诗与音乐新的关系,他的艺术歌曲不是用音乐去诠释诗歌,而是用音乐去创造“新”诗歌。他的艺术歌曲始终是音乐的诗,而不是诗的音乐,钢琴伴奏不再是单纯的伴奏,它具有诠释歌曲的效果,与人声旋律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营造出一种音乐意境的基调,而声乐则展开另一番景象,好似钢琴伴奏为音乐提供了土壤与肥料,声乐在这沃土之中开花结果。就舒伯特一生的创作历程看来,他拥有真正属于艺术家的一种客观洞悉事理的眼光。他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锤炼出音乐中独创的人性本质,再加上他总能选择符合自己意念的诗歌,因此造就了一首首不凡的乐曲。1他在艺术歌曲领域独树一帜,使人们忽略了他在器乐和钢琴方面的重要创作。本文主要以他的钢琴作品 Op142 的演奏与教学展开论述。
........
第二章 舒伯特即兴曲 OP 142 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 即兴曲
原文“Impromptu”(法语)原意为“即兴创作”或“一时的兴致”。实际上即兴曲不一定是即兴创作。即兴曲最早见于波西米亚作曲家杨 瓦茨拉夫 沃里塞克和德国作曲家海因里希 奥古斯特 马施内的钢琴作品中。沃里塞克 1821 年出版了六首《即兴曲op7》,但是这个标题并不是作曲家本人写的,而是在出版商的建议下题写的。可见,即兴曲未必是即兴创作的。即兴曲由沃里塞克介绍到维也纳,舒伯特在一次沙龙中与沃里塞克结识,当时沃里塞克创作的即兴曲是为一些业余钢琴演奏家而作的,演奏技巧不是很难,并具有一定感染力,但并没有对舒伯特产生影响。舒伯特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逐渐意识到,可以用钢琴来表达极富浪漫主义的音乐,并创作出具有更高艺术水平的“即兴曲”。舒伯特 1827 年创作了两组即兴曲 Op90 和 Op142,每组四首,共八首。与沃里塞克的即兴曲出版的情况相同,在第一组(Op90)出版时(舒伯特生前由于销售原因只出版了 Op90 的前两首,后两首在 1857 年出版),“即兴曲”的标题是为了在销售上有优势而加上去的,手稿中并没有这样的标题。而第二组 Op142“即兴曲”则是由舒伯特在乐谱上亲自题写。这两组作品,可以作为八首独立的钢琴小品演奏,也可以作为两首大型钢琴作品来演奏。每一组都与钢琴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结构相似。与他同时期写的《音乐瞬间》相同,都是抒情性的小品,即兴成分很强,这些作品小巧迷人,像是作曲家的内心独白,抒情而内敛。然而具有悲剧色彩的是,作曲家本人写于三十岁的乐曲已是他的晚期的作品。两组即兴曲相比,第二组(Op142)在技术上难于第一组,每首都有着自己的音乐性格,四首均在降调上写成。
..............
第三章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的演奏分析..........13
第一节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1 演奏分析 ............13
第二节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2 演奏分析 ............15
第三节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3 演奏分析 ............16
第四节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4 演奏分析 ............19
第四章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的教学 .....22
第一节 技术训练 ...........22
一、八度练习......22
二、音阶练习......22
三、跳音练习......22
四.旋律声部的训练 ........23
第二节 演奏要点分析 ............24
一、旋律的歌唱性.......24
二、装饰音 ......24
三、力度与音色 .......25
四、节奏的处理 .......25
第三节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的教学价值...........26
第四章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的教学
第一节 技术训练
这套即兴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常用的作品,也是音乐会常用曲目,无论从教学还是演奏上这部作品都是上乘之作。这一章的内容将从教学角度分析舒伯特即兴曲 op142。在教学过程中,将这套作品中的技术做归类可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可代替类似哈农练习中枯燥无味的技术练习,在音乐中做技术练习,能更深刻的理解技术服务于音乐的宗旨。在 No1、No3 中都有八度的进行的乐句,No4 中有分解八度。乐曲中的八度,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在演奏时更要注意八度的旋律走向。首先肘部放松,可在弹奏时胳膊能自如活动;其次手腕尽量平稳放松,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送到指尖,移动时手腕带动手掌将八度音连起来;最后,是八度的手指框架,弹奏八度时,指法一般是 1、4 指,或 1、5 指,两端的手指一关节站立支撑,旋律音一般都是小指的高音,将手掌的重心向右偏移,小指多一些力量,旋律线弹奏出来。在 No2、No3 中,八度旋律的歌唱性在注意以上三点外,加以音色的控制,尽量贴键弹奏使音色柔和,避免敲击琴键发出干瘪、毫无感染力的音色。
.........
结语
舒伯特的音乐总是给人以饱含泪水的温暖,这种温暖直至人的灵魂,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都会爱上舒伯特,在他的音乐中能找到灵魂深处的宁静,布伦德尔曾说过他最爱演奏的作品不是贝多芬的,而是舒伯特的。舒伯特身前遭际凄凉,作品中诉说着他的悲伤与希望,在舒伯特的即兴曲 Op142 这套作品中,作曲家用音乐传达着自己的情感,使其成为浩瀚的钢琴作品中的精品。本文从主要从演奏与教学两个角度来研究 Op142 这套作品,分析上主要结合了自己的演奏感悟与学习经验,通过对旋律、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系统的分析,大致把握舒伯特的创作特点,对各个演奏、技术要点做出简要说明,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能够将自己的感性上的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层面,对以后演奏、学习舒伯特的作品有更好的帮助。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