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江南丝竹音乐文化—扬琴音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92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丝竹乐与江南丝竹

我国音乐的历史传承中,江南丝竹是我国民族音乐史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于2006 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抒情、优美等特点,演奏形式灵活多变,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文人雅士的钟情,可谓雅俗共赏,是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的乐种。本章节对丝竹乐与江南丝竹的起源作出一一论述。依笔者所见,要了解江南丝竹这一乐种何时起源,就必须清楚地了解“丝竹乐”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丝竹乐的历史溯源
“江南丝竹”是 “丝竹乐”类型中的一种地域化样式的延续,它历史悠久且作为地方性乐种,同时归属于“丝竹乐”。笔者在这里就丝竹乐的起源作一梳理。
1、“丝”“竹”类乐器的起源
“丝”与“竹”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八音”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种分类法是用来区分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其中,‘竹’类乐器专指那些用竹筒作为吹奏筒体的管乐器。‘丝’类乐器,专指那些用丝线作为振动发音琴弦的弦乐器。”我国早期的竹类乐器在远古传说和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主要有“簧、管、笛、箫、笙、竽”等,周代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丝类乐器,早期的丝类乐器主要有“琴、瑟、筑”三种,丝类乐器与竹类乐器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至此最早具有丝竹乐类型特征的乐器组合形式——“竽(笙)瑟之乐” 就出现在了中国乐器和器乐发展的大潮中。“丝竹乐”是一种特定的乐器组合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丝类乐器和竹类乐器互相配合进行演奏的,另一种是以丝类乐器和竹类乐器为主奏乐器再加入少量且轻便的乐器来组合演奏的。
当时把以钟罄(鼓)为中心组合演奏的“金石之乐”和把以竽(笙)瑟为中心组合演奏的“丝竹之乐”,作为两种特定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还出现在了周代礼仪的相关文字中,如《吕氏春秋.仲夏纪》的《侈乐》篇中,就有“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 ”,此处“丝竹”专指用丝竹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实物材料的出现更强有力的证明了当时丝竹乐的存在,这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公元前 433 年曾侯乙墓的考古结果显示,当时墓中除了有名扬四方的曾侯乙编钟外,还出土了编罄、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这充分证明了当时已经有“丝”和“竹”这两类乐器的存在。
2、两汉魏晋丝竹乐的发展
中国丝竹乐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在两汉魏晋时期。如《吴歌.大子夜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丝竹发歌响,假器拍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的“丝竹”已经在为歌唱伴奏了。“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歌》之后常被人们视为是丝竹乐发展的前身。又如《宋书.乐志》中有所记载:“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宏旧曲,宋识善击节倡和,陈左善清歌。列和善吹笛,郝索善弹筝,朱生善琵琶,尤发新声。”琵琶、阮咸、箜篌、横笛、箫等“丝”、“竹”类乐器在当时十分流行,此种新型丝竹乐器组合形式也就取代了当时广为流传的“竽瑟之乐”。至此之后,中国丝竹乐演奏样式正式步入了历史的新篇章。
3、隋唐丝竹乐的盛行
到了隋唐时期,唐代的“大曲”、“法曲”中,亦可见丝竹乐的伴奏形式。唐代诗人的诗词中也常常提及“丝竹”,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由此可见,隋唐期间丝竹乐也广为流传。尽管隋唐期间有许多的战乱,但正是这些战乱使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之间传统音乐的相互交融,也为宋元以来的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宋元丝竹乐的扩展
如果说汉魏隋唐间的丝竹乐是中国丝竹乐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宋元时期则是中国丝竹音乐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宋代丝竹乐艺术在类型上产生了新一轮的变革,出现了两种新的外来乐器:“奚琴”和“轧筝”。这两件乐器自宋代以来逐渐流行起来,经过艺术家的改良,就有了后来的奚琴、二弦、提琴、京胡、高胡、板胡、中胡等。两宋时期,经济繁荣鼎盛,这个重要条件也促使了市井文化的发展,所以宋代丝竹乐演奏可谓盛极一时,当时有许多小型丝竹乐演奏样式,所用的主奏乐器都属于丝竹乐类型。这种小型的丝竹乐演奏样式常见的就有“细乐”、“小乐器”、“清月”等,而这三种演奏样式是当时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器乐合奏形式。丝竹乐当时不仅在教坊大乐中出现,在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活跃于城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的社团进行演出活动。这一变革,可以说自宋代以来,中国丝竹乐的演奏艺术乃至整个民族器乐演奏艺术领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深远的变革。
5、明清丝竹乐的壮大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都市生活的进一步繁荣,丝竹乐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城市、乡镇艺人群体中传承的小调、俚曲和清曲演唱等民间歌曲品种,大多采用不同类型的丝竹乐器伴奏。1814 年清蒙族文人明谊(荣斋)所编写的《弦索备考》(现今常被称作《弦索十三套》),收录了十三套弦索乐的合奏谱集,所用乐器则是以琵琶、三弦、胡琴、筝为主。
丝竹乐种类地方化和多样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区域内多种类型的丝竹乐的诞生。其中,传播于环太湖地区,主要以“姑苏”地区为中心的那一部分丝竹音乐,作为中国丝竹乐古老传统的一个地域文化分支,在吴越文化和苏南地区其他传统音乐类型的影响下,显现出灵秀、雅致的音乐魅力,这便是江南丝竹的前身。
6、丝竹乐的乐种及特点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和潮州弦诗等都是丝竹乐主要的乐种。不同地区的人民受到了各地审美情趣及物质条件的影响,在乐队编制上有所不同。如:“广东音乐以二弦、三弦、月琴、提琴和箫”为主奏,“扬琴和秦琴”为辅组成的;福建南音以琵琶为主奏,琵琶、尺八、二弦、三弦、唢呐、品箫和双铃为辅奏乐器所组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主奏乐器的不同以及乐器组合形式的不同,可以给音乐带来演奏技法上的不同,让音乐的风格大不相同。有关江南丝竹乐这一地方乐种笔者在此作一着重的阐述。

第二节 江南丝竹的形成
“江南丝竹”是近百年来的一种新兴乐种,它是明清以来,环太湖地区的丝竹乐合奏演奏形式发展到了近代才出现的一种称谓。江南丝竹音乐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尤其是沪、苏、杭及其周边地区最为旺盛。下图是江南丝竹音乐流行的分布图:

现在学术界对于江南丝竹的起源说法不一,但至少在 1860 年之前,丝竹乐曲已经在江南地区的乡镇广泛流行起来。“江南丝竹”的前身就是明清环太湖地区的丝竹合奏音乐,这种音乐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广泛传播。到了晚清和民国初期,一批志趣相投的清曲家和清乐家纷纷聚集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各大城市中,在追求“雅致”的思想下,相约到乐社,自娱自乐的演奏丝竹乐,并对传统丝竹乐演奏的样式进行了新的探讨,对民间流传的丝竹乐乐曲进行了新的演绎,并对一些江南丝竹乐的乐曲进行了新的编曲和创作。他们将这一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性极强的音乐形式推广到了城镇,特别是在受吴越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姑苏”地区和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南京等地,都相约成立了“乐社”、“乐会”等,活跃于上层阶级文化领域。

第三节 江南丝竹乐的合奏形式 .........................................................16-19
1、江南丝竹乐的乐队编制 ...........................................................................16-17
2、江南丝竹乐队的基本组合形式 .............................................................17-19
本章小结............................................................................ 19-20
第二章 江南丝竹乐中的传统扬琴 ........................................................20-29
第一节 江南丝竹乐队中扬琴的加入 ...................................................20
第二节 江南丝竹乐中传统扬琴的作用 ................................................20-22
1、“中和”作用 ................................................................20-21
2、乐队的器乐组合形式更完善 ....................................................................21-22
第三节 江南丝竹乐中的传统扬琴演奏特色 .................................................22-27
1、声音特性 .................................................22-23
2、主要演奏技法 .................................................23-27
第四节 江南丝竹乐中传统扬琴的代表人物................................................. 27-28
本章小结 .................................................28-29
第三章 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传承及发展 .................................................29-36
第一节、乐器改革 .................................................29
第二节、人才培养................................................. 29
第三节、音乐创作 .................................................29-34
第四节、代表人物.................................................34-35
本章小结 .................................................35-36

结语
江南丝竹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本文笔者通过阅查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了纵向横向的综合研究。笔者对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音乐的研究,从以下几点来论述:
第一,据历史记载江南丝竹音乐是从丝竹乐逐渐演变而来的。江南丝竹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江南丝竹特色的地方性乐种,并初步确立了江南丝竹乐队的编制及其基本组合形式。
第二,扬琴这门乐器在 1911 年加入江南丝竹乐队后,使乐队的乐器组合形式更为完善,扬琴在江南丝竹乐中起到了“中和”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扬琴在江南丝竹合奏曲中的音色、音量的控制,音区的选择来对其“细”、“雅”进行论述。通过使用轮竹、八度双音、加花、抢档等的一些技巧使旋律上更为灵活,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这期间,产生了一批江南丝竹乐社和江南丝竹扬琴传统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三,笔者综述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音乐在器乐改革、人才培养、音乐创作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有幸观摩见证了 2011 年在上海举办的第 28 届“上海之春”中“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的盛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业余的演奏团队、乐社,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和代表人物。
展望未来,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探索,科学研究,江南丝竹扬琴必将进入到崭新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音乐》其具有丰富的内容研究话题,笔者在本文中的轮述远不能涵盖,且由于学识所限,文中必有误错和不足,只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诚请各位老师、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