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白鹿原:一个位于关中地区的传统的乡土中国社会缩影
一、地域文化与人物性格
(一)、关中文化背景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迄黄河,南依秦岭,北邻陕北高原。因东有函谷关(东汉后为撞关所取代),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它很早便成为华夏民族雄居世界之林的文化发祥地。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这里相当充分地显示了它那辉煌灿烂的历史,使关中文化呈现出浓郁的农业文明特征。这一带地处北国,水深土厚,属大陆型气候,雨量并不丰沛,生产条件相对艰苦,因而自古以来民风淳厚、尚实。周秦故地孕育出来的尚实的传统,不仅在关学中获得了它的辉煌的学术体现,而且通过关学的传统,强化着这一地域本来就有的民间的尚实文化传统。
大学者元好问说:“关中风土完厚,民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①在朱先生尤其是白嘉轩身上体现得非常鲜明。昔时“八水绕长安”的优越地理环境,使这里的物产十分丰富,文化的积淀也特别丰富,古中国强盛的周秦汉唐文化的遗产也通过“遗传”或传播渗透的方式,对这里的人们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这里有光彩夺目的名胜古迹,奇异动人的历史故事,恢宏深厚的人文精神,质朴古雅的民情风俗。
《白鹿原》很透彻地进入了民间化的儒家文化的“文本”之中,读解出了关中这块儒家文化积淀极厚的地域的文化“密码”。这里的“仁义白鹿村”以家族宗法以及民间化的乡约族规家法等等文化现象,复合成了儒家文化制约下的民间世界。在这里,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崇道德理性,讲内圣外王,重礼教仁义,惩非礼兽行,等等。由此,白嘉轩几乎成了一个“完人”。儒家礼教讲求的仁义礼智信等都在他那挺直的腰杆和一系列行为中体现了出来。还有那位圣人一般的朱先生,几乎举手抬足、一言一行都堪为中国传统人文理性(以儒家为代表)的楷模或化身。他与他的“白鹿书院”都成了民间化的儒家文化的象征,成了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之源。即使他的死,也带有浓厚的殉道意味。在《白鹿原》中,对儒家文化的反省也许原本为作家的意旨之一,但到头来却深深领教了儒家文化在民间的巨大存在及其强韧的精神力量,反逗引出了留恋之意和向往之情。......................
......................................
第二部分内在文化蕴涵:人物命运背后的文化之命运
一、符号的象征世界
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分别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三个层面,他们名字里的颜色对应于原生态的方位季节颜色模式,暗含了儒家文化在20世纪的命运轨迹:朱先生代表了道德文化层、白嘉轩代表了伦理实践层、黑娃代表了民间大众层。朱先生远离人间生活,在必要的时候“治国平天下”;白嘉轩是一个不俗的农人,一个精明的农人,他最大的追求是“修身齐家”;黑娃则是由盲目反叛到阪依,他纯粹是为了修身养性。就像他的姓氏“朱”代表了生命昌盛一样,朱先生经历过儒家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他的死也就表明了儒家文化道德文化层面的命运。白嘉轩的“白”在中国传统方位季节颜色模式中,代表的是秋季和西方,有一种生命凋零的悲哀。白嘉轩的出场和最终落幕都是悲凉的,暗示了儒家文化的伦理实践层在20世纪的命运。黑娃的“黑”在方位季节模式中是北方和冬季的颜色,它与死亡紧密联系,同时又象征了死后化生。黑娃被陷害而死,但还有儿子和兆鹏作为他洗冤雪耻的期待。思想、文化和艺术在民间最有生命力。儒家文化的民间大众层面能否获得新生?这是作者和读者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的历史会回答的。
(一)、朱先生—红色—南方与夏天—生命昌盛
朱先生作为关中大儒,不屑也不愿与世俗政权、族权发生联系,他完全以儒雅文化的姿态出现。虽然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白鹿原,却时时不忘关心民生疾苦。受命查禁鸦片,他拿妻弟白嘉轩开刀,犁毁了即将开花的婴粟,随后白鹿原上大片大片的婴粟于十天内绝迹。事毕,垂涎者忙着争肥缺,而他则安然回到书斋晨诵午习。危急之时,他挺身而出,只身劝退方升十万大军,使百姓免遭屠城之难。出任滋水县贩济灾民副总监,堵塞营私舞弊的漏洞,让济灾粮食一粒不漏地吃到饥民口中。题赠“砒柱人间是此峰”,勉励开赴中条山抗日的鹿兆海英勇杀敌;在公祭鹿兆海的大会上,朱先生代表白鹿原八君子发表抗日宣言,年届花甲决定投笔从戎,共赴国难。讲学一一修史,与官场保持远距离,但不能是简单地看做“出世”、“独善其身”,重在表明朱先生淡泊名利,潜心教育,其所追求者真理,所看重者道德文章。禁烟—退兵一贩济—从军,危难之际显身手,办实事、办大事、办好事,事成即退隐,同样不能简单地看成“入世”“达则兼济天下”,而是重在表明朱先生“躬行仁义”,爱人爱国,且有“经书济世”之大智大勇。............................
..............................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引言................................................................................4
第一部分、白鹿原:一个位于关中地区的
传统的乡土中国社会缩影....................................................5
一、地域文化与人物性格...................................................5
(一)关中文化背景........................................................................5
(二)关中文化孕育的典型人物之一:朱先生.....................................8
(三)关中文化孕育的典型人物之二:白嘉轩.....................................11
二、白鹿原社会的道德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点..................12
(一)在社会心理上的表现:重视血缘关系,家族法规大于法律条文.....12
(二)乡土共同体中的孝亲意识:以宗族为孝,以乡党为父老................13
(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乡土情谊:通过伦理道德教化建立和实现.....14
第二部分、内在文化蕴涵:人物命运背后的文化之命运......................15
一、符号的象征世界.....................................................................15
(一)朱先生—红色—南方与夏天,生命昌盛.....................................15
(二)白嘉轩—白色—西方与秋天,
悲哀失意,日薄西山,生命即将结.束.......................................17
(三)黑娃—黑色—北方与冬季、死亡,死而复生.........................19
二、文化变迁: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25
(一)儒家文化:白鹿原乡土社会的日常生活哲学..........................20
(二)文化变迁的具体表现:.......................................................23
(1)行为规范的变迁:从《乡约》主宰到“乡约”主宰.....................23
(2)风俗习惯的变迁:从传统习俗到现代文化习俗.........................24
(三)儒家文化的转型透视.........................................................25
第三部分、《白鹿原》文化解读的现代意义..............................29
一、《白鹿原》中的深层文化心理分析.....................................29
(一)民风.民俗中的民间文化....................................................29
(二)精英文化中的意识、精神.................................................33
二、对《白鹿原》文化解读的价值..........................................35
(一)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35
(1)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35
(2)“中庸”的慎独思想与市场经济...........................................37
(二)白鹿传说与民族文化精神...............................................38
(1)白鹿传说的结构功能.......................................................38
(2)白鹿传说的象征意义.......................................................40
结语..................................................................................43
参考文献...........................................................................44
结语
作为一部值得持久阅读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是其特色,这些文化不仅浸淫出了最后一位族长和最后一个大儒,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族内部关系、乡党情谊和村落建筑物上。
儒家文化不仅活在遥远的过去,也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民族文化心理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发生转向,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融合新的文化特质以适应变化的社会。在现代文化思潮和现代政治的压力下,儒家文化必须也正在发生着转型。《白鹿原》是对一段历史时期的形象表述,是关中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鲜活文本。一个地域的人们在其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也有一些文化和心理的积淀,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后人。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民间文化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信仰得以维持的基础。儒家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儒家文化的反思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个民族的母体文化和它的过去,有利于更好地继往开来。儒家礼治思想中的和谐观念可以作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中庸”慎独思想则与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不谋而合,需要继续发扬并将二者融合。“人是人、文化和历史的产物”(费尔巴哈)。任何一个人一出生就先在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而这些文化不外乎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对作品蕴涵的这几种文化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是如何作用于人,从而作用于人生、社会和历史,以资借鉴。
参考文献:
1、畅广元:《陈忠实论—从文学角度考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继凯:《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桓宽:《盐铁论·申韩》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M]1998年版
6、《<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M]2以2000年版
7、郑万鹏:《白鹿原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1992年版
9、武文:《永不板结的黄土地—秦陇文化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王符:《潜夫论·德化》
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向——论社会与历史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儒家文化,民间文化,转型透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