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全球化进程正在重塑世界,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隐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已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同样经受着一次革命性的洗礼。马克思说过:“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催生出东西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全球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共同作用于人类的上层建筑世界,民族文化、地区性弱势文化遭遇“文化帝国主义”侵袭,全球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经历着颠覆与重组的巨变。同时,全球化带来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介技术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全球化”已经不仅仅只是加速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潜入到文化内部,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文学,作为一种“更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写照与表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正加速进行着自身的全球化变革,而这种变革是极其隐蔽并且将长期处在缓慢量变的过程下。“文学全球化”将带来价值观念、活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从而影响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内核。在这种背景下,“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接受着“全球化”的洗礼与考验。
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进入研究视野。在全球的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本土文学将如何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化与异质化的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中保存其民族特性,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中国版权贸易逆差持续加大,本土文学的对外输出出版与翻译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极其欠缺的,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任重而道远。
本文将试图寻找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化对外传播规律的共性与差异,阐释中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障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中国本土文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将具备一定的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问题
“全球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但推动着世界和平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上多种民族、文化的融合,全世界的人类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夙愿,那就是对和平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2008 年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说的就是全球化中各国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全球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矛盾对立围绕着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穷国与富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在转化,由抵抗、斗争到对话与合作,最终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取得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内涵。这种社会体系的变化会直接推动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全球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其相伴进行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裂变、重组,形成了以全球化语境下的全新的文明。这种文明将前所未有地超越地域的限制、超越种族的范围、超越国家的界限,以一种普适性的面目呈现出来,并影响着我们未来文明的再造。.....................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历程:经贸—政治—思哲—文艺
我国对其他国家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有多种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经济贸易到政治文化,从思想哲学到文学艺术,我国进行了多种跨文化传播的尝试。相较于其他形式,文学艺术最具感染力,它能跨越文化、民族、国家的界限,对人类的共同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做出普适性的描写和批判,引起世界普罗大众的共鸣。文学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跨文化传播历史悠久。汉代张骞首创对外贸易先河,在向中亚地区输出丝绸、漆器的同时将中原汉文化传播到周边各国。“于是,以张骞通西域为内容的传播活动,掀开了中国传播史上对外传播的第一页。”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同样以开展贸易的形式传播东方文化,用中国的瓷器、茶叶、铁器等换回了亚非各国的特产,如象牙、香料等,实现东西方文明的互通有无。这种最初的互通贸易,通过交换彼此的特产和工具传播发达文明的阶段,基本是单向度的文化交流。
我国作为当时相对文明的国家向其他前欠文明的国家以经济贸易的形式输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当时的社会发展处于“盛世”中,在国泰民安的状态下,统治阶层比较倾向于主动进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国“攘外必先安内”的典故也说明了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直接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国泰民安下的国家文化传播才能得到统治阶层的官方支持,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播。“按照一般规律,中外关系的确立,总是先从民间的相互接触开始,然后才有官方的往来以及对这种民间往来的认可与规定。……同时,民间交往又往往是官方交往的继续。”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的个人见闻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西方各国的官方使节、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经阿拉伯人先后传入欧洲,中外联系更加紧密,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先进技术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交流,是思想文化交流,可分为三个层面: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实用文化。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只有思想哲学层面的交流才能深入到文明的内部神经。”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思想影响巨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的“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中国的儒家哲学经典中如《论语》、《大学》等从17世纪开始就经过法国思想家的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伏尔泰在谈到东西方民族之间的关系时曾说:“他们完全不需要我们, 而我们则需要他们。”...................
.......................
第二章、文献综述 ................................................................................ 6
(一)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历程:经贸—政治—思哲—文艺 ...... 6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学自觉” .............................. 8
(三)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 9
第三章、我国本土跨文化传播现状 ..................................................11
(一)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 ...............................................................11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本土文学 ..............................................11
第四章、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障碍原因与对策分析 .............14
(一)作为“把关人”的译者——传者障碍 ........................14
(二)“涵化理论”——媒介障碍 .......................................... 16
(三)“文化折扣理论”——内容障碍 ..................................21
(四)“刻板印象”、“选择性认知”——受众障碍 .............21
(五)“低语境”与“高语境”——效果障碍 ........................24
结语
中外文化和文学的交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多元化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和文学不断丰富全世界人民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保存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促进人类的交流与理解,最终实现世界精神文化的大繁荣。我们不应该急而求成,而是采用细水长流办法, 不断地撷取中国本土文学中的精神内涵,加快中国本土文学的对外出版,这对于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增进友谊,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当今信息庞杂的社会生活中,传播力是推广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本土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中,必须从各个环节去深入理解文学本质和传播体系,构建一个传播迅速准确、覆盖范围广泛的文学传播体系。
全球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其相伴进行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裂变、重组,形成了以全球化语境下的全新的文明。这种文明将前所未有地超越地域的限制、超越种族的范围、超越国家的界限,以一种普适性的面目呈现出来,并影响着我们未来文明的再造。世界将真正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这个村落里面,信息与技术将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将不再有隔阂,将不存在“异质”文化,信息的传播将不存在任何障碍。但是,“地球村”美妙图景也许只是麦克卢汉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现实中,“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帝国主义”打碎了和谐的幻象,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侵略”穿上了文化交流的外衣,西方发达国家对亚非拉不发达国家的用“文化麻痹”的方式起到了“文化屠杀”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世界大一统”的新时代的霸权主义。先进的媒介手段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但是却让信息发达国家与信息不发达国家的“知识鸿沟”加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患上了极其危险的“失语症”。如果不加大对弱势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个性的保护,“文化帝国主义”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全球化中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电光火石,“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并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W·赛义德《: 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1999
[2]BASIL HATIM & LAN MASON .http://sblunwen.com/kwhjjlw/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 Longm an,1990
[3]邓红顺.《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现代传播,2000 年
[4]《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978
[5]葛浩文. 文学与翻译家[A]. 漫谈中国新文学[C].香港: 香港文学研究社,1999
[6]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7] 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 费孝通.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4
[9]何琳赵新宇.新中国文学西播前驱:《中国文学》五十年[N]. 中华读书报.2005
[10]胡智锋. 影视文化前沿[C]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全球语境下的本土文化传播规律之共性与差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全球化,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