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79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研究,提升农民群体自主行动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教育。包括农民法治素养、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思想道德观念等,这三者是农民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价值观养成的重要知识基础。首先,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应具备法治基础。通过增强系列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使得农民群众在知法的基础上能够更自主、更自信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科技知识培育活动要对口乡村群众、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例如,利用农闲时间,将群众集中起来,开展具体的科技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善于用科技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惑。再如,培训农民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涉农科技常识的节目或者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及时接收务实的科技信息,通过利用科学规律、科技技术更好地发挥自主性,激发创新能力。最后,农民群众在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和提高了科技素质的基础上,其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也必然会随之提升,通过法治与科技的除旧创新,促进农民群体从内心深处铲除滋生腐朽落后思想的温床,进而形成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的新时代农民价值观。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有裨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农民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也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的必要保证。
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轨迹

农村建设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受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农村革命的实际和农村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了卓有成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23 年,“二七惨案”发生后,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同盟力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地主阶级和大资本家是剥削阶级,农民和工人被剥削阶级,因此工人和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天然的同盟军。1924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大多数的乡村群众是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统治阶级的最强有力的动力”①。随后召开的四大审议通过了《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着重指出了农民在推动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②,以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到政治经济斗争中去。澎湃在领导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中,已经觉察到农民的力量和在革命中联合农民的重要性。1926 年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③在当时中国,乡村群众占据人口数量的绝大多数,但是农民阶级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落后性,使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传统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小农思想深刻影响者农民的行动,使得他们身上带有自私性、保守性、散漫性的特点,这些行动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的斗争性。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革命的主动性,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1923 年初,谢怀德在湖南衡山岳北白果地方组织农民工会,1925 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组织起了农民协会。1925 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创办了 20 多所农民夜校。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创办进步刊物例如 1926 年 1 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机关刊物《犁头》等,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觉悟。1930 年 7 月 1 日,红军在过境于都县时提出“红军标语注意事项”,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使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为农民走进革命队伍,积极参加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把农民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农民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本文分别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农民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和主题词,在知网 CSSCI 数据库中共检索出 168 篇有效文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从目前获得的数据来看,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2008年前一直是思想政治领域比较冷门的话题。在 2008 年左右,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然引起学界关注,并掀起一个热潮。这与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东部企业受到危机的波及,大量进城务工青年返乡,乡村稳定成为党中央重点关注的问题的背景吻合。在此之后关于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逐渐趋于平静,与之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被引论文却逆势上扬,直到 2016 年达到峰值。这一变化恰恰与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背景相吻合。由此可以判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党中央的政策变迁以及党中央工作重点的转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第 2 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涵义
中共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部署,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的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是乡村一切治理行动开展的核心基础,没有物质基础,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是都只是无源之水。为此,乡村振兴战略中着重强调了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要克服小农经营对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低等缺陷,要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乡村人才振兴。无论发展何种经济,启动何种产业项目,经营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城镇化的大踏步前进,推进了中国快速向前发展,但是也导致农村精英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社会出现空心化状态。(3)乡村文化振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深度逐步加深,多种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乡村社会,其中既有积极的文化因素,也有消极的文化因素,比如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文化价值因素对乡村传统的文化价值规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重建乡村道德和乡村公共文化环境。(4)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加快乡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绿色发展的理念。(5)乡村组织振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国家权力逐渐从基层社会上收,基层党组织失去了政治权力的依凭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逐渐弱化,加上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政府对基层社会的直接干预能力逐渐降低。这些因素使得基层党组织出现了悬浮状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重新树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夯实党再农村社会的执政基础和认同基础。

.........................

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既有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拓展研究。(1)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张苗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观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效用、效益关系②。刘建军、曹一建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③。以张耀灿、包红梅等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效果④。(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类。李平,贵王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⑤。从意识形态功能角度来分析,学人基本将其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位置。李辽宁认为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核心功能①。孙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执政党主流价值形态②。(3)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看,多元价值冲突恰恰使得这一群体自身陷入冲突状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张晓洁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现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教育、管理、服务信息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要恰当利用这些平台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③。(4)地方文化遗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张华,漆捷认为,每个地方都存在丰富且质量较高的德育文化资源,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④。(5)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的内涵及特征。如何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并借助这些教育制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学科重点研究的内容。首先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内涵界定切入梳理已有的文献。辛鸣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指党和政府依据民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执政党的意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对各个主体产生约束了影响力的制度和规范的总称⑤。张文学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仅以其特有的价值内涵规约着多元主体的行为,还通过规定、规则、条例等引导和约束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日常行为⑥。其次,我们需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外教育的代名词,两者的紧密配合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在规定,充分利用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在育人功能上的互补性,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⑦。

............................


第 3 章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历程...................................32
3.1 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萌芽...............................32
3.1.1 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1-1924).......................32
3.1.2 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4-1927)...............................33
第 4 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基本元素........................48
4.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48
4.1.1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需求.....................................48
4.1.2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50
第 5 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现实考量........................81
5.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81
5.1.1“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81
5.1.2“主体弱位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成就..................................84

第 6 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6.1 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6.1.1 形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认知
如今,科技文化知识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一方面需要注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加努力度发展乡村地区的各项教育事业,动员农民积极地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首先,重视乡村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乡村振兴要求产业兴旺,对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科技化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已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开拓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适应乡村振兴之需要。在思想观念方面,传统小农意识和经营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了。这驱使农民在生产活动和思维意识上要日益现代化。政府应当致力于扶持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目标群体的多种职业技术院校,逐渐在乡村成立培训技能夜校,以达到充分调动不同行业或部门的团体进入乡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建设之中,为乡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事业形成合力。例如,对投资、开发乡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企业等组织,合理设计在审批、税收、信贷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其次,重视乡村科技、防灾救灾的知识教育。要根据乡村群众的实际需要,挖掘农民的实际生活的优秀经验,发现农民的一些突出思想问题,利用多种渠道、经由多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宣讲科学知识,培养农民的科学性思维,主动抵制伪科学、假科学,引导农民从乡村封建迷信、封闭滞后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乡村群众能够树立起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文明,从而形成崇尚科学、相信真理的社会风气。此外,针对山区乡村的灾害频繁性、救灾能力低困境,要增强广大乡村群众防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例如,特别是在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灾等频繁地区,政府和村庄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平常要积极向农民宣讲防灾救灾知识,使农民在面对白然灾害时,能够泰然处之,学会自救、寻求他救,避免恐慌心理,从而减少次生灾害和不必要损失。
.............................

结语
从长远角度来讲,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之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败。但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缺少农民群体自主性这一保证农民价值观稳定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从发挥农民自主性角度出发,构建与农民群体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体系,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乡村振兴过程中,助力农民群体养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提升农民群体自主行动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教育。包括农民法治素养、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思想道德观念等,这三者是农民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价值观养成的重要知识基础。首先,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应具备法治基础。通过增强系列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使得农民群众在知法的基础上能够更自主、更自信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科技知识培育活动要对口乡村群众、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例如,利用农闲时间,将群众集中起来,开展具体的科技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善于用科技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惑。再如,培训农民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涉农科技常识的节目或者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及时接收务实的科技信息,通过利用科学规律、科技技术更好地发挥自主性,激发创新能力。最后,农民群众在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和提高了科技素质的基础上,其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也必然会随之提升,通过法治与科技的除旧创新,促进农民群体从内心深处铲除滋生腐朽落后思想的温床,进而形成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的新时代农民价值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