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79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研究,本文对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贡献的研究,希望能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参考。由于笔者自身有局限,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准确不够、论文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需要进一步更科学、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希望能有所突破。

一、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

(一)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1.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仅决定了古代的政治结构和思想风貌,其基调就是天人合一。人道与天人合一的观念有着深刻的物质生活依据。“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最高的人生境界。从历史和逻辑的起点看,天人合一是指自然界与人的合一。自古不变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天人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特质。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中华民族具有热爱自然保护土地的优良传统。①

中国广阔的大地一直实行的是小农经济,为加强领导,政治上实行的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中国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调和”,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与人合,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进行生产和创造。中国人历来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就明确的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永续发展的生态思想。孟子认为农民不违背农时便可衣食无忧,死而无憾。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遗憾,便是王道的开始。孟子这一思想体现中国人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朴素思想;同时,该思想也体现在我国中医药文化之中,如名医李时珍强调食物要按照节气来吃食,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体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古诗词中,他们大力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中华人民传统的生态观点,这为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夯实理论基础。
........................

(二)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1.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堪忧
在全世界和中国的倡议下,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中国人口众多、流动性大,2003 年春天,一场由非典型肺炎引起的严重疫情,犹如一场出人意料的不测风云,突然袭来。一时间,“非典”“SARS”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时任首都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组长梁万年介绍:“‘非典’作为一个新发现的传染疾病,它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就是传染源,就是能够传播疾病的这些人;第二个,‘非典’是个呼吸道传染病,它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第三个,所有人都没有抵抗力,都是易感染者。”②

2003 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是对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检验。这次事件,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沃土中萌生。③这年的 8 月底,9 月初,胡锦涛冒着酷暑,来到江西考察工作。他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体现在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要体现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④因为 2003 年的非典疫情,使得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同时,因为这次突发事件,让我们清醒的看到不要去乱吃野生动物,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全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

二、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1.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胡锦涛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①这里的“以人为本”的人,胡锦涛明确指出是人民,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就是说从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出发,去谋发展,去促发展。接着胡锦涛指出:“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②胡锦涛强调协调发展中要统筹五个方面的发展,其中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人们破坏自然,过度开采、放牧、砍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加倍爱护和保护自然,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③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向自然界进行索取,无止境的利用自然,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范围,对自然进行了破坏,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为。地球这个蓝色的球体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我们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破坏自然必然带来地球母亲的报复,而这个结果是人类无法承受的。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题中之义。
........................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胡锦涛同志在江苏省考察工作时提出:“对我国来说,抓好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尤为重要。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物质资源高消耗来实现的,这种状况如不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②面对如此复杂的资源矛盾,胡锦涛同志提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问题,必须要大力支持企业、个人、地方政府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路制定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经济。变废为宝,倡导绿色节能。通过各种手段使整个社会参与其中。循环经济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源的价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胡锦涛为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决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社会生态资产效益迅速提高,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那么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民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成本是勤劳的中国人的优良生活习惯和传统美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不能忘记勤俭节约。我们每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坚持节约,杜绝浪费。这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节约型习惯和行为方式。可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爱护环境的氛围。

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发挥科技进步在资源节约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节约资源的科技开发,及时推广节约资源方面的科技成果,支持和引导企业淘汰浪费资源的工艺,技术、产品。”①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技术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浪费资源的工艺、产品和技术都要淘汰。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循环发展。我国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仍然很低,我国每年约有 500万吨废钢铁、20 多万吨有色金属、1400 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这些废弃资源并没有被回收利用。因而,针对这些资源利用低的废弃资源,怎样“变废为宝”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加大技术的投入,通过技术使得一些废弃资源变得重新利用,循环利用。要进行科学的规范管理,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不增加或减少能源投入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把循环经济落到实处。

...............................


三、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贡献.....................................25
(一)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贡献........................25
(二)对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的贡献............................25
(三)对中国共产党的党章的贡献.............................. 26
(四)对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积极性的贡献.......................27

三、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贡献
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恩格斯认为,劳动与自然界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使劳动成为一切财富源泉。恩格斯对劳动的原料从何而来做出解释:原料从自然界中摄取。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思想改变了以往人类对自然界的片面理解。“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①以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向我们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人虽然有劳动这个技能,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方式,但是人离开了自然,劳动无法转换为财富,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离不开自然界。

胡锦涛同志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②胡锦涛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生态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要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去征服自然。过度的开荒,造成水土的流失。过度的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大量的开设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西南方春季本该温暖少雨,但是人类强行改变这个定律而人工降雨,导致西南方多雨寒冷,因此人类一味的想去征服自然的做法是错误的。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态的观点,强调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
..........................

结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多次被提到,并且浓墨重彩,令人鼓舞,发人深思。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国内国际生态环境现状堪忧的背景下作出的正确的判断,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领导人关于生态的观点,形成了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论的研究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和现实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展望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见,对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研究会更加深入,要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本文对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贡献的研究,希望能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参考。由于笔者自身有局限,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准确不够、论文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需要进一步更科学、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希望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