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总书记在报告中也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新时代下,财富这一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也为新时代财富在整个社会关系中所担任的角色被赋予新的定位。而非货币财富形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全新动力之一,这一全新财富趋势必然会引起人们财富观念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以及人们的意识都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杜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②这一观点充分的揭示了观念的实质,也就是观念在产生以后是会发生改变这一实质,也就是说观念是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产生变化的。而财富观作为一种观念,也必然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显示出属于每个时代的不同印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财富观也将被赋予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这种绿色财富观引起了人们对财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是对以往财富观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对财富的观念还是停留在物质财富层面,并没有理解“两山论”中的财富观智慧。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千禧年前后出生,他们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相比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 90 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普遍更加优越,而他们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也更高,因此对他们的培育也更加重视和用心。素质教育学习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很多特长、兴趣广泛、见多识广,在知识、文化、体育等各项活动中表现活跃,整体的综合素质较高。他们普遍思想非常活跃,能够非常迅速的接受新鲜事物,但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财富有追求,却并没有掌握能与追求匹配的财富知识。而在中西方财富观念不断碰撞的时代下,财富观尚不成熟的他们很容易受影响,财富观呈现出的多样化趋势,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对财富的认识、获取以及使用。他们防风险和反诈骗意识弱,容易掉入不良校园贷款的陷阱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都极为不利。而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对他们进行财富观培育已是刻不容缓。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财富观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大多以期刊图书等形式将成果发表出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当代借鉴意义分析,如涂可国的《儒家财富观新释》、许鸣和林海兰的《传统道德思想中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刘娟的《荀子财富观探微》等,他们认为,中国传统财富观是坚持义利统一的,这种传统财富观中的“义”与“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其本意认为“义”之所以重于“利”,是因为此处的“义”代表了最大成程度的“利”,是为天下人牟利。在财富获取上主张取之有道,财富交换上主张公平正义,财富分配上主张“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均无贫”财富支配上崇尚节俭、善藏其余等,将传统财富观的内容进行了现代视角的解读,不仅是对传统财富观的弘扬,更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对新时代人们进行财富观教育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对中西方财富观对比以及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学习研究,如褚俊英的《中西古代财富观的比较启示》、於素兰的《中西方传统财富观基本内容研究》、邵龙宝与陈东利的《中西财富观与慈善理论》等,探析中西方财富观的不同及其影响下的人们行为方式的不同;韩庆祥的《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陈飞的《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现实意义》、王文臣的《论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当代意义》、叶红云的《马克思主义人文视域中的财富观》等,以不同角度去探析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为新时代人们能更好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财富观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三是对大学生财富观及财富观培育的研究,如赵骏的《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财富观》,詹逸思、孔令昭、高永的《当代大学生财富观研究——基于全国 19 所高校的调查》,王子露、刘建彬的《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财富观的生成影响机制研究》等,分析了不同时代和背景对我国大学生财富观的不同影响;李金华和孙创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财富观教育研究》、赵骏的《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培育》、任小琴的《青年竞争文化与财富观教育》等,从不同视角探讨大学生财富观培育的重要性,而正确财富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为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富
有关财富一词,在《辞海》当中的解释为,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财富。而就人们对财富的普遍理解而言,财富是与人的劳动分不开的,是人类积极创造的产物。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人力财富、文化财富等都包括在财富的范围内,由此可见财富是一个综合性且内涵丰富的词汇。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于财富一词的解释是围绕收入和分配展开的,按照书中解释,财富被定义为财产和金融债券的累计总价值,如果根据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来看,财富和收入是可以根据它们在生产要素中所占的份额来进行分类的。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有时也包括管理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收入被称为工资、租金、利息以及利润,这种解释是基于对财富作为国民财富,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理解,详细的解释了财富一词,并将一般意义上的财富与经济意义上的财富区分开来。 “一般意义上的财富是指物质财富方面的富裕,一般指个人、集团或国家的财富。”①《经济学大辞典》中对财富的解释为:“财富不仅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而且有关财富的概念是存在争议的。关于财富的概念就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观点,一种财富的概念指的是有形的财产,另一种财富的概念是指幸福或实用性,实用性来自于有形商品,而不是指有形商品自身。”②
在我国传统的财富解释中,财和富并不是一起使用的,人们常常将他们分开。财和富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仍是非常紧密的。“财的解释是指包括米和粟在内的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必须品,富的解释通常是财产多,通常用房屋里装满粮食形容。而财和富联系在一起当财富一词使用时,通常是指对人们来说有价值的东西。”①而对人们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财富的,一般是分为有形的财富或者无形财富,无论什么形式的财富已经是人们离不开的客观必需品,不仅能满足人生存的必须需求在人的主观感受上也能够让人感觉愉悦或享受。
........................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
马克思的劳动创造财富的财富观。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异化劳动这一现象,随后他又批判性的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确立和发展了劳动创造财富观念,并以此为前提,确立了他的财富观。马克思主要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批判了古典经济学中的财富思想,提出以“抽象性劳动”为原则,然后论述劳动创造财富的方法,并建立了劳动创造财富的科学财富观。“马克思通过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具体劳动创造财富的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财富这一财富实质,科学地阐明了直接财富的来源问题。”①马克思的劳动财富观揭示了直接财富的来源问题,将生产劳动作为财富的直接来源,在当今社会,对人们认识劳动与财富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积极的财富观。马克思的财富观中也揭示了财富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作用。也就是财富不仅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财富也可以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基础,并且可以直接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富基础,人们的很多基本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如果生存都难以保证,就根本无法谈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从本质上看,财富的创造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冲突的,反而是一个相统一的过程。因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富基础,而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人的身体、能力、品质、语言与表达等才逐步得到锻炼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此为人们揭示了财富的积极作用,帮助人们积极正确看待财富。
马克思的人本财富观。尊重劳动者主体性地位,将关注的对象转移到劳动者身上。马克思在其劳动创造财富的财富观之上,又提出了要尊重劳动者的主体性地位。“马克思认为: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认为财富的创造是人通过劳动过程,利用外界物的属性发挥物的功效,并让物按照劳动者的意识作用于外部环境或物上,以此来完成劳动。”②在马克思的观点里,人作为劳动的主体,也就是在创造财富时人也是居于主体性地位的,理应被尊重。马克思这一观点不仅是对广大劳动群众的生存境遇的特别关注,时刻关注全人类的解放问题。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也揭示了财富主体的本质,对人们认识财富具有重要意义,让人们认识到财富是要以人为主体,不能只一味追逐财富,
而忽略了具有主体性地位的人。
................................
3. 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调查及分析............................18
3.1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18
3.2 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18
4. 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成因分析........................................28
4.1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财富观的影响............................28
4.1.1 西方财富观的冲击................................ 28
4.1.2 不良“网红”现象的误导...............................29
5. 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对策................................ 36
5.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6
5.1.1 加强全社会财富观培育理念..........................36
5.1.2 发挥媒体和舆论的引导作用................................37
5. 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对策
5.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1.1 加强全社会财富观培育理念
随着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到了最后阶段,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财富观,如何在如此多元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已经是一个亟待全社会一起解决的问题。
每年在媒体上报到有关于大学生陷入财富危机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很多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生命财产安全,凡此种种都让教育者开始重新思考,那些在教育中本该引起重视却被忽视的问题。“我国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除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也要加强对个人品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正确的财富观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本质上讲是有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性体现。因此要在全社会加强财富观培育,同时也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丰硕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精神力量。”①在新时代我们要根植于我国的优秀文化土壤,积蓄深化财富观培育的宣传工作,提升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培育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共识,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让中国青年在世界舞台上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
结语
在新时代下对大学生财富观培育进行研究,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加强的现实问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迈向社会的过度阶段,高校对大学生有关于财富观培育不能避而不谈。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他们自身的时代特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他们对财富有追求,却并没有掌握能与追求匹配的财富知识,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的财富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大学生的财富观易受影响,对财富缺乏全面认识,夸大或轻视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财富支配结构不合理,网络借贷平台使用率高但缺乏安全意识等。就大学生财富观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影响、高校未重视、家庭培育缺失、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在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之后,从社会氛围营造、高校培育、重视家庭培育、学生自身财富品质养成、借鉴国外优秀培育方式五大路径提出了对策。
由于研究水平、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有限,对大学生的财富观培育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本文涉及的问卷样本只涉及到了个别省份的部分高校,所以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权威性,在科学性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今后可以走到教学岗位上,在教学实践之中,对于本文提出的具体策略,能在实践中去检验对策的具体效果,并不断改进。本文中难免会存在疏漏以及错误,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今后也将致力于这一领域的探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