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高校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键。时下在高校文化的体系中,由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思想引领的功能。但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建设提出挑战,其带来的影响同样需要重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提出更多要求,这为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开放后思想的多元化引发文化的多样化,虽然给予人们快捷的获取信息方式,但其中夹也伴随着各种多元化思想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民主化的进程中,互联网应用的流行和普及使之成为非主流文化传生产的主要场所,也为非主流文化创造了便捷的传播环境。基于互联网应用在高校学生中的高普及程度和其自身渴望接受新鲜事物,给了非主流文化在校园中蔓延的空间,并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高校非主流文化传达出的内容填补了部分高校学生空虚的精神生活,对其空荡心灵带来安慰。我们需要正视非主流文化的存在,看到其影响,使人生理想信念的缺失、消解其社会责任感、进而加速西方价值观入侵。这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期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势必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也会对高校主流文化建设带来冲击。如何有效应对校园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完善主流文化体系并提升主流文化的地位,是成为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需要引起重视并着手解决的工作。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在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受到更多大学生追捧和对主流文化发展提出挑战的背景之下,国内已有学者关注到这一社会问题,并对高校非主流文化进行研究,用发表学术期刊的方式展示其研究成果,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学习。主要有以下相关论述。
首先,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学生个人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叶扶蓉在《后现代视阈中大学生非主流现象》一文中说明非主流大学生在话语特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有独特的符号系统;“非主流文化反映了后现代个体强烈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娱乐心理、抗争心理和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非主流现象的盛行启示青年研究工作应转变范式,青年教育工作应更新理念,文化建设应兼容并蓄对待非主流现象,应顺其自然,让时间和历史来检验非主流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①陶风华《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负面影响与对策》一文中,集中研究了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健康心理培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等带方面来的不良影响,作者倡导“要提升高校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认知、建设风清气正的高校文化环境、丰富高校主流文化活动形式等方面,消除高校非主流文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②彭斌在《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文中,认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形式、理论、特征和性质上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主体性缺失的趋势。当前,“应科学理性地对待非主流文化,整合资源,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自觉地选择和接受先进文化。”③刘妍在《浅论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一文中,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包括了正反两个方面,接着提出要建设良好的的高校文化环境、优化高校主流文化的传播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得出“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针对非主流文化影响的教育和引导。”④狄成杰在《非主流文化冲击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通过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研究,从经济全球化、社会环境、非主流文化自身发展等方面,探讨了非主流文化盛行的原因,作者辩证地分析了非主流文化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虽然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拜金享乐的思想,作者还从高校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⑤其次主要是对非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们了解高校
2 高校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关概念界定
2.1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内涵一直个复杂的问题。根据可查询的定义,统计出来就有 160 多种但是诸多复杂问题的答案一般都隐藏于简单的、基本的事实中。研究文化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问题,文化的本质也来源于人之所以文人这一基本事实。国际上使用的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 culture 一词,最初指开垦土地,后指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培养,进而延伸为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及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国外最先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一书道德法律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体。”①不难看出,其中有些最基本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按照人的标准和理想改变人的环境,创造属人的存在。从哲学上讲,文化即“人化”,包含了世界的“人化”和人自身的“人化”。所谓“文化即人化”,是指人按照适合人发展的标准去改造环境并发展自身,这样的活动成果就是文化。“简单的说,文化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产物,人通过其文化的特性而彰显了自身的存在。”②
文化,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在于其自身就是一个复杂而自在的体系。因此,对于文化的的划分要从文化的结构层次对其进行阐释。“事实上,文化的结构大致可以被形象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处于外层的物质文化、处于内层的制度文化以及处于内核的精神文化。”③首先,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成果,这一层面最容易被人们所感知到,也最被人们所接受。人类社会能发展至今,都离不开物质文化成果,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物质成果也就是之前文化发展的结晶。其次,制度文化是指人在构建和协调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秩序、习俗、交往模式及行为方式。制度文化源于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关系它规定着人们的社会身份、地位以及交往关系,并通过文化经验所形成的既有行为模式和秩序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最后,精神文化则指人类在精神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精神特质,它是整个文化结构的最内层,也是整个文化的核心,对文化的其其他部分有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精神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也关系着其影响的社会个体的精神结构。精神文化多通过其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表现出来,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关系到人类主观世界的构建。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文化结构,只有具有丰富充实的精神文化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本文所研究的典型非主流文化,更侧重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
2.2 高校主流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不完全拘泥于人的日常生活体系,也就是说,文化的存在不以人的主体选择而转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的到,它都是切实存在的。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受到文化的影响,甚至当我们自身意识未感知到其存在时,就以成为“文化”的人。不同的社会时期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文化依据其模式的不同,文化所处地域不同,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所起作用不同,划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两种文化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在高校中也呈现这样的态势,高校以主流文化为引领,而我们研究非主流文化,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主流文化,让主流文化发挥其正向作用,本节将重点阐述高校主流文化的内涵及特点0。
2.2.1 高校主流文化的内涵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形态,不同形态的文化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在相同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的地位和所起作用也不相同,按照文化体系中各种文化占有的地位和所起作用不同,可以将文化划分为主流文化和支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指在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或支配地位的文化,从整体上规定着社会的精神生活,体现文化的主导思想,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 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①说明了文化具有阶级性,有的属于统治阶级的文化,有的则是被统治阶级的文化,而主流文化就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一个社会存在多种文化现象,但在特定环境特定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具有唯一性,只有一种文化占主导地位,为绝大多数群众拥有。
................................
3 高校典型非主流文化现象及影响..................................15
3.1 高校典型非主流文化现象............................................15
3.1.1 尬文化..................................15
3.1.2 丧文化.............................16
4 当前高校典型非主流文化产生的机理分析................................23
4.1 高校学生群体因素.................................23
4.1.1 高校学生心理多样化............................23
4.1.2 高校学生需求多元化...................................24
5 新形势下高校应对非主流文化挑战的实现路径..........................................29
5.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高校主流文化建设....................29
5.1.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9
5.1.2 理性对待高校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关系..............................31
5 新形势下高校应对非主流文化挑战的实现路径
5.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高校主流文化建设
从典型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分析看,其消极影响最根本部分在于主流价值观的动摇进而影响高校学生的生活行为,解决非主流价值观影响的首要因素,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思想进行规范与引领,进而加强高校主流文化建设。
5.1.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价值观是人们对相关现象所表现出价值的具体看法,而核心价值观是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对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代表多数人民的利益并反映其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仰和理念在精神上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前提,集中表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价值追求及道德准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表达出价值性与科学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的高度统一,代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价值信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分别代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不同价值取向和追求,是国家进步、社会前进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指引国家前进与发展。针对非主流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当在思想上为大学生树立起标杆,让高校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可取的与,应当大力弘扬的,方能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挂为引领,下文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规范。
...........................
结论
以尬文化、丧文化、佛系青年为代表的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当代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中多为消极方面,对此新形势下高校面对非主流文化的挑战应采取相应措施。典型非主流文化作为一种相对中性的文化现在校园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即产生明显影响,但在日积月累下则会影响高校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于此在对高校学生的引导策略中,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加强高校主流文化建设;打造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建设高校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协同育人功能;依托高校融媒体营造良好主流文化的宣传氛围,以增强高校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许多具体可行性措施由于笔者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加之身为研究生实践经验不足,某些观点和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站在研究生角度所提出实现路径的理论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能够为在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研究中加强高校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一些借鉴,并且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丰富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探究,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