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思想政治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也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关键,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作用,因此 2015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即就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双创”这一概念。坚持实行“双创”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改变国民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更新,行业企业也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

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去看,行业企业一线劳动者大部分来自于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的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使命,对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2015 年 10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教育部更是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坚持社会、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全方位提升高素质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双创”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以何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了当前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进行了教育改革,重点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根据统计,2016 年毕业生的人数高达 770 万,2017年毕业生的人数高达 795 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行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更加看重的是高职学生能否在工作、生活中实现创新。而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之源,也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高低决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以及其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工作中的创造效益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双创”的内涵及发展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号召。15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全社会创新和国富民强的举措。然而,对于“双创”的内涵,学者们都自己的见解,但大体上他们的观点比较相同。比较有特点的观点有,何林智(2016 年 7 月)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双创”指的是时代背景,指的是具体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徐小兰在(2016 年 3 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到,“大众创业”是大众根据国家提供优势的政策,营造全民大众创业的氛围,鼓励全民大众来通过创业积累自身财富。“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大众跟随时代主旋律,激发全民大众的创新热情,让全民大众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事业中去。通过创业带动创新。基于学界对“双创”内涵的见解,我们可以将“双创”的内涵总结概括为鼓励全民大众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全民大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推陈出新、积极创业,用创新的思维带动社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个人实力,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展。
(2)关于创新意识的研究

“双创”最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他定义为新技术和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强调技术方法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创新的人们对创新的认识有所不同,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朱永新在《创新教育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应当不仅仅把它当做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与之适应的组织制度的改变,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弃旧图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包括突破传统和开拓新思路的思想意识”。
...........................

2 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说“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人应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占有自己的本质”[1]。他还说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自身最根本东西的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都是有需要的,人的这些需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着所生存社会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经济阶段,主要是对于人的依赖,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中的物质产品也相对比较缺乏,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对于维持生活的必需品的物质的需要。第二阶段是,商品经济阶段,主要是对于物质的依赖,在这个阶段由于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水平已经大幅度、大尺度的提高了,社会中物质产品及资源比较丰富,人对于物质的需要已经满足,但是人在精神上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发展,对于精神上的需求比较高。第三阶段是,产业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即就是共产主义阶段,人的需要得到全面发展,在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很高,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同时人的精神同物质一样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实现了物质与精神两者的统一。
因此,人的需要在不同阶段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当前时代,充满着竞争与挑战,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希望在竞争中发展,所以必须不断地创新。这也是李克强总理为什么提出“双创”这一口号,它充分的体现了人对于创新的需求。人对于创新的需要,即创新需要。创新需要是属于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他是人在各种需要满足后得到的高级需要。对于具有创新需要的人,由于不满足于现状,在现有方法和手段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去寻找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这就是创新所需要的意识。创新意识就是让人们走向成功的大门。创新意识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可以为我们提供走向成功之路的机遇。
..............................

2.2 相关概念
2.2.1 创新
“创新”这一概念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中有:“创,始也;新,与旧相对”。《魏书》中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这些都是我国古书中对于创新这一概念的解释,由此不难发现创新这一概念其实在我国由来已久。“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既包含推陈出新,有包含有创造,是从就到新的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西方,“创新”这一概念的英文词汇是“innovation”,意思是“更新以及制造新事物”。“创新”最早被用作学术术语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他定义为新技术和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强调技术方法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创新的人们对创新的认识有所不同,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应当不仅仅把它当做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与之适应的组织制度的改变,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弃旧图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包括突破传统和开拓新思路的思想意识。

我认为,“创新”是人的思想和观念上的更新,是指在创新型思维模式下,利用现有资源与智慧对事物、方法、环境等进行改进或创造。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是,他们在校学习和实践包括未来步入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中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自身工作,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面对问题、面对挫折时,勇于探索、敢于说不、大胆实践、推陈出新、善于发现规律,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

3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调查研究........................15
3.1 调查研究的目的.....................15
3.2 调查对象与工具.....................15
4 国外创新意识培养的经验与启示.........................31
4.1 美国创新意识的经验与启示.........................31
4.1.1 美国创新意识培养的经验.......................31
4.1.2 美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启示.....................35
5 “双创”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对策......................40
5.1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自我培养....................40
5.1.1 建立良好心理品质.......................40
5.1.2 发展兴趣爱好促进理论实践学习....................41

5 “双创”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对策

5.1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自我培养

.......................

6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创新意识高低决定着他们创新能力强弱、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否适应创新乃至引领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受限于传统家庭中不民主的教育方式、基础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缺乏以及政府在创新意识培养上的投入不足等因素。这些客观现实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本研究开展了对两所院校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调查,得到了学生创新兴趣不足、创新思维的短缺及学校创新实践留于形式的结果,并提出了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层面的对策。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虽然对创新意识培养领域的研究有所补充、丰富。但是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有限,其中许多观点还不够成熟,依然存在不足。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当之中。“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