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政治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7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习为背景,直面社会主义建设中道德体系构建的困境、个人道德实践存在阻碍的现状,科学利用传统儒家修身思想中丰富的道德理论和精神资源,完成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的自我更新与现实转化,赋予传统儒家修身思想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积极促进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儒家修身思想概述

第一节 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
“修身”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典籍《周易》、《大学》、《中庸》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传统的儒家思想把人界定为道德性的存在,认为人对道德的构建过程就是人对于自身本质的探寻。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就是要不断的选择、处理自身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通过“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慎言、致诚”,使人的心、性、言、行逐渐趋于一致,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这种遵循道德规范的要求,使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完成对道德修养的实践就是修身。对儒家来说,“修身”是其思想的核心所在,包含对人的心、性、言、行的统一修炼与整治。
心指本心,它是人内心世界的最直接反映。在儒家“修身”思想中,本心的修炼即是一个使人的本质不断向善的过程,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建设,最终具备君子之心、圣人之心,即仁心。性是本性、性格,人的性格会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有的人正直、善良,有的人阴险、恶毒,也有的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表现出对立矛盾的性格。性格也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对人性的修炼整治,就是避免人性向恶的方向发展,将性格中好的、善的方面不断发展延伸,以使人塑造君子、圣人的完美人格。言行合一是儒家修身思想中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言和行互为证明,它往往能反映出人的心性。《荀子》中说君子之学,是将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言语传达时伴随行为表现出来;小人之学则是将看到的听到的只通过嘴巴说出来,从眼、耳到口不过几寸之距,无法完美人的七尺身躯。也就是说,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言与行达到充分融合的状态,完成修身。

因此,儒家修身思想以一种精神传统的存在,指导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引导自我对人格进行长期有意识、有目的的磨练,使人不断探寻和发掘其本质的过程。
..............................

第二节 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修身思想是以孔子“仁”“义”“礼”为核心展开的,其内容十分广博,这种道德精神加之后来者不断的发展丰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优质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儒家修身思想把“仁”作为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的核心,提倡“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的修养,形成了关于修身的道德理论体系。本论文主要论述儒家修身思想中“仁”“义”“礼”“信”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仁”
“仁”是儒家修身思想中所有道德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高尚的品德。孔子并没有对“仁”给出明确的释义,他只是通过不同的对象、事件,从各个角度对“仁”进行了阐释。“仁”是儒家修身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修身的基本内容,是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它来源于人生命的本能,“仁”的美好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孔子告诫我们,“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品德修养的本质是走正确的道路,一个人能否走正确的道路,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一颗仁爱的心。那么如何才能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呢?孔子认为,能够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能够克制自身的欲望,个人的思想、言、行能够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一旦坚持这样做,就是具备了仁心,随之天下的一切都可归顺于仁了。即“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说,实践仁是个人的事,倘若自身能修养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的德行,就是具备了仁心。孟子有云:“仁者爱人”,他把“仁”“义”“礼”“智”归总为人的“四端”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们只是需要不断地扩展丰富它。孟子亦云:“仁也者,人也”,他把“仁”视作人的根本属性。“仁”是最高的道德品质,也是最普遍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虽然高尚,但只要自己自觉努力地去修养,便可达“仁”。“仁”在儒家修身思想中还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仁”的核心在于爱人爱己,与人为善,而后发自内心地产生出至诚至真的情感,由己及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以平等、博爱的仁心来对待周遭的一切,并且要亲近那些具备仁德的人,自己都不喜欢、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在孝顺长辈、抚养孩子时不因有无血缘关系而区别对待,从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乐于助人,立己达人才是通向仁德的正确道路。“仁”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儒家修身思想的终极追求。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

富强即国家富足、民族强盛。一个能称得上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必然是富强的国家。中国早在公元前六百多年就形成了关于富强的思想:君主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国家富足、民族强盛。所以只要国富兵强,对内就能治理好国家,对外就能树立起威严。如此一来,国家自然不断兴旺发达。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录了秦孝公采用商鞅所制定的法规后,人民因此而不断富足,国家也因此而强大起来。富强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讲,就是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证明了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又一次认识的飞跃,从过去政治经济的理论范畴转变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富强是我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富强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出社会有序、生活安定、人民幸福的发展状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也以建造富强的国家为美好愿望。民主则是全人类共同对社会政治环境的美好诉求。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前提。文明则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然状态。因此文明价值观念的倡导势必使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谐自古便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稳定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体现了有礼有序、人民幸福的生动社会局面。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同外来优秀文化、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国家性格与形象
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是推崇霸权的,还是热爱和平的,或是贫穷落后的。清末,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傲慢的外交姿态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中国会被列强凌辱的重要原因,即便炮火洞开了国门,也还要认为是唯一文明开化地的大国。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能力与姿态受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内在性格与外在形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总结,这意味着它必须整合优质文化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的实际,创造民族性格和中国形象,从而凝聚起全社会共识,使人民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价值选择正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倡导充分表明,我党、政府将以此态度处理国际事务,建立国际关系,并始终坚持以“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的理念协调处理一切社会关系;标志着中国人民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我国大力倡导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意在向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表明,中国绝不走强权、霸权之路,巩固与维护世界的和平依然是中国崛起后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绝不会危害其他国家、地区、社会的利益;对内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以此锻造谦和、儒雅的国家性格,塑造一个有责任、敢担当、倡导民主与法治的大国形象。

.........................

第三章 儒家修身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修身思想的契合之处..................23
(一)形式契合..........................23
(二)内容契合...........24
第四章 儒家修身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37
第一节 弘扬儒家修身思想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现实原因..................38
第二节 儒家修身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两种作用.................39

第四章 儒家修身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第一节 弘扬儒家修身思想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现实原因

..........................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之所以不能脱离儒家修身思想,正是因为二者的渊源关系使然。儒家修身思想以"仁”"义”"礼”为核心,延展出家国天下、重义轻利、至诚至善、和谐共生等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的追求目标,故而从形式、内容、精神三个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儒家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因此立足经典传统文本,了解、把握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发展演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深入挖掘儒家修身思想的现代价值,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和培养原则,切实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做出能力范围内的微小贡献。

由于儒家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归纳总结时难免有所疏漏,加之时间和篇幅所限,使得在儒家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上论述略显浅薄,把握存在偏差,这是本论文的不足之处。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对某些问题的论述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的弊端,希望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