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8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儒家教育文化的融合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育文化具有共同的理论意旨与实践指向。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关注人的存在。因此,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意义值得我们进行考察。从词源学上来看,“教育”来自拉丁文 educare,具有“引导、引出”的含义;而中国古代《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可以看出,中西文明进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揭示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并指明以此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实质在于引导、完备人的存在与发展。西方哲学家雅思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识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雅思贝尔斯在这里很好地揭示出教育的本质及其意义。基于教育的实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换的一个基础性的视角,由此进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可能会打开新的局面。

其次,儒学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孔子始,开辟儒家教育事业,历代儒者固然可以不作官、不造论,但却不能不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儒家的教育观其本质是一种具有成德成人的人文教育,现代学科的教育学所划分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具体教育内容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因此,作为人文教的儒学,其精神实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转化中首先要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那么,儒家教育文化的内在精神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何积极地影响,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最后,儒学作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主流文化,在不同时代、时期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1-37]。儒学经过历史的沉淀,有其自在的义理系统和精神价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让儒学在当代文化发展中展现其精神魅力,这既涉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也关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共生的重大问题。
...........................

1.2 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充分继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问题历来为学术界研究者所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诠释视角与路径进入这一问题,在研究成果方面收获颇丰,不断地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如果将现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分类,不难发现,研究者多从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但研究视角又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儒学融合的角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儒学的融合视角是展开其二者关系的基础性视角,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这一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不断地吸收与融合中丰富理论体系,拓展内涵深度,诠释着具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特质。因此,在学术研究中,“融合论”是学者们展开研究的基础,也是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儒学的融合视角进行研究的,最早是传播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贤们。他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变革,因此,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等具体性国情不断融合中完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问题,早期代表人物有冯友兰、范寿康、冯契、张岱年、萧萐父等诸位先生。
..............................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指向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与人文关怀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讨论成为理解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所谓本质是指存在者的价值判定问题。前辈学者对这一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从目前学术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术观点:第一,“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某些特性概括为其本质。这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概括为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或者管理性;政治性、社会性、阶级性等。”第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程的本质为其本质的观点。……第三种是以意识形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观点。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意识形态转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实现政治社会化。”这三种观点在立场上各有其合理性,但又有所缺失。在此意义上来看,

不禁产生一个问题,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是什么。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与发展中外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论依据,这也就成为我们贞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依据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确立历史唯物主义时首先以“人”为逻辑起点,即始终将人看作从事现实社会活动的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上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热。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人类个体,而实际上,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及其现代意义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既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也决定其价值指向。所谓的价值指向,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这种定位既是其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变革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发展中的元问题之一,有学者这样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事实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哲学思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抽象和升华,其目的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目的性’的意义。”这一定义一方面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它的研究目的。而本节所要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问题属于价值论的讨论,但这里并非要作元理论的理论探索,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基础上,讨论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何价值指向,这本身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也是它在人现实存在中的意义显现。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立足点在于现实的“人”,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人在现实生存中,如何通过实践活动确立自己的价值。不难看出,马克思是从主客体的角度来规范价值问题,即价值是价值主体(人)与价值客体(外物)发生关系时,因客体满足主体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价值是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是在人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形成。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在社会关系的构成中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由此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就会有这样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现实的“人”,而人在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构成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也就因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显现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3 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融合的历史基础与理论依据 ........................... 13
3.1 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融合的历史基础 ...................... 13
3.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 .......................... 13
3.1.2 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关系的发展逻辑 ................ 14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蕴 .............................. 19
4.1 儒家教育文化的历史溯源 .......................... 19
4.1.1 先秦儒家——儒家教育文化的发轫期 ....................... 19
4.1.2 汉唐儒学——儒家教育文化的发展期 ..................... 20
5 儒家文化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 26
5.1 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 ..................... 26
5.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蕴与社会基础文明教育 .................. 26
5.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蕴与社会职业文明教育 .................. 27

5 儒家文化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5.1 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
5.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文化底蕴与社会基础文明教育

..........................

6 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儒家教育文化的融合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育文化具有共同的理论意旨与实践指向。溯源而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育文化融合共生的内在根据,源于其二者各自的本旨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与首要任务,从而使人在社会性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自由地发展。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其对人存在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儒家教育文化先后经历先秦孔孟贞定“为己之学”的基本方向、汉唐儒学整合与确立儒家经典系统、宋明理学融摄佛老归于儒宗的发展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儒家“为己之学”的精神旨归。儒家教育文化强调“为己之学”的指向在于成己成人,意即在动态地成德成人的工夫实践中确立德性,成就人的道德生命。在此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育文化在各自的本质内涵上表现共同的价值追求——立德树人。这也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育文化融合共生的内在根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