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如何彻底改变国家一穷二白、贫困落后的面貌,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成为了新生政权不得不正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作为新生政权的执政者,缺乏建立全国性政权和有效管理整个国家的经验,面对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这一迫在眉睫的任务,考虑到当时世界正处于东西方阵营对立的冷战环境,中共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方式唯有“苏联模式”。1953 年,新中国全国上下都处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之中,毛泽东因此更加重视向苏联学习的问题。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中,毛泽东就学习苏联方面强调:“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①,“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自此发端,并于 1953 年-1958 年间达到了高潮。于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袖毛泽东的号召和带领下,中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向苏联全面学习的运动。学习的范围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不仅对当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日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奠定了深厚基础。对这段历史根源及脉络的认真探究和细致梳理,不仅能够进一步还原和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前后历史的全貌,更有助于我们吸收以往发展经验,区分社会主义表面和实质的差别,进一步探索、发展、创新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实践途径选择的认识和深刻理解。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 20 世纪 1950 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运动的这段历史,学界也加大了对中国学习苏联运动的探索力度,获取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包含在对中苏关系领域的研究之中,附属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宏大叙事之下,常常被当作中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成为从侧面反映中苏关系变化的“晴雨表”,而从来没有将新中国“学习苏联的高潮”研究作为一项独立的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其中,国内直接或间接涉及本文命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中苏关系发展史的组成部分,对学习苏联运动历史面貌进行描述的同时引入对“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考察;二是专门对新中国学习苏联整个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直接的叙述和探析,或者将中苏政治领袖、苏联专家及基层民众学习苏联的概况等重要元素置于研究视野之下,从侧面反映“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三是通过分析中国学习苏联的历史意义和贡献,对“学习苏联的高潮”做出客观的考评,强调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由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 年中共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充分利用大量丰富的中国和前苏联档案资料,对中苏关系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根据中苏关系史的演进历程将中苏关系划分为了四个时期①。在其阐述的第二个时期即“1949-1959 年,同志加兄弟”中,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展现了新中国“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发起和扩展过程,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亲密无间的关系和珍贵的友谊;何明、罗梓编著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则通过对中苏两党、两国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整理和叙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苏联的高潮”的历史概貌②。其他的相关著作还有:孔寒冰的《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孙其明的《中苏关系始末》和杨奎松的《冷战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等。
.........
第一章 “学习苏联的高潮”兴起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决定的,而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各种因素长期综合发生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发展,而是在时光的隧道中曲折蜿蜒前进,有其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20 世纪 50 年代,席卷全中国的“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兴起同样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它的兴起同样有着深刻特殊而又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既有国内诱因又受到外部国际形势的影响,无形中推动着这一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迈向高潮,是新中国学习苏联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探究这一运动的兴起,就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详细的考察。
1.1 在满目疮痍中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长期动荡不安,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外族侵略和内战蹂躏,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神州大地遍体鳞伤。1949 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人的卓越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真正独立自强的中国。中国也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国家向人民民主国度的伟大转变,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完全终结了旧中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割据混乱局面,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在旧中国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腰杆真正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大国,科技、经济、农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十分落后。如何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尽快实现国家崛起,是摆在中共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
.........
1.2 国际格局处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代
苏联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展开了全面竞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鼎力的“两极”格局开始慢慢成型。对此时新中国的奠基者而言,面对国民经济生产一片凋敝、捉襟见肘的窘况,要想保卫革命的成果,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改变现状。而鉴于意识形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苏联的发展经验对新中国的政治领袖们而言,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示范作用,因此新中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怀抱中,开启了从各个领域向苏联全面学习的历史阶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对比发生了剧烈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苏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并驾齐驱。随着美苏两国经济军事实力及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双方意图取得世界霸权的政治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于是美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竞争。苏联为了能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分庭抗礼,通过影响其他国家来增强自身势力,帮助东欧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以苏联为实际领导者的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也认为苏联是其获取全球利益的重大障碍,把苏联视为其唯一的竞争对手。世界政治格局就此进入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鼎力的“两极”格局开始慢慢成型,也对新中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第三章 国家各个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情况..........27
3.1 政治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 ........... 27
3.2 经济生产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 ............ 29
3.3 科学技术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 ............ 32
3.4 文化教育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 ............ 34
3.5 国防军事领域“学习苏联的高潮” ............ 36
第四章 对“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评析.........39
4.1 “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特征分析 ........ 39
4.2 “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历史评价 ........ 41
4.2.1 “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产生的积极作用 ........... 41
4.2.2 “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 44
第四章 对“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的评析
上世纪 1950 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在全国上下掀起的“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是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怀抱的发端。这个过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所能简单决定的,而是在特殊复杂的环境背景下,由历史做出的客观选择,更是那个时代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重新崛起和繁荣富强而孜孜不倦求索的结果。随着“学习苏联的高潮”政治运动席卷全国,学习苏联的行动在各地被全面贯彻落实,苏联掌握的先进建设经验和知识逐步渗透到新中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新中国在指导思想、战略政策、管理体制甚至国家结构上大量学习、模仿和移植了苏联模式。直到现在,无论从我国党和政府的机构建制还是经济体制上,都还能依稀看到学习苏联的痕迹。这段历史无论是对曾经的“学生”中国,还是当年的“老师”苏联来说,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尽管双方由于各自政治利益的考虑,其间出现过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学习苏联的高潮”运动为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益处,加快了我国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国家的自强自立,使中国人民真正掌握和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当中华民族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再次回顾新中国那段过往的青葱岁月时,在唏嘘感慨之余,想必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吧? 而对我们后人来说,只有对新中国“学习苏联的高潮”这段历史过程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才能期望在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
结 语
纵观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的高潮”这段历史,无论其过程如何波折,期间又存在怎样的缺陷和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客观来看,其产生的积极作用都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历史贡献是值得肯定的。新中国的政治领袖们通过政治宣传造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其积极作用较为明显。一方面使学习苏联的运动向国家的所有领域和整个社会进行渗透,使这一开始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政治运动逐渐转变为群众自发自觉的行为。尽管学习的主导者仍是上层政治精英,但参与学习的对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和个别专业领域,而是拓展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另一方面,既打消了基层普通民众对于学习苏联的疑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又激发了全国人民向苏联模式学习、奋力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许多民众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使新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国内一片萧条的状况,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恢复和发展,顺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新中国在“学习苏联的高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明显的是学习的过程始终受到中苏意识形态和两国关系变化的影响。在“学习苏联的高潮”初期,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目标,新中国鉴于同苏联意识形态相近且双方关系的不断升温,选择了全面向苏联学习,导致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中不加分析的盲目照抄模仿,存在教条主义的错误。后期,随着中苏政治高层关系趋冷,中共领导人开始提出有选择性的学习苏联,又使部分人们对学习苏联产生了抵触和排斥心理,即使苏联提出的意见是合理的也不予采纳,新中国不可避免的陷入“大跃进”的浪潮之中,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产生了消极影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