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塑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5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美丽中国视阈下塑造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客观必要性

(一)塑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要求的需要

首先,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历来得到党的高度关注;十五大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建立"两型社会",十八大进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十八大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可持续发展到"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党的行动方针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塑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就是调动社会力量参加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将理论和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是维护生态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空间维度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必须共同承担的课题,任何国家都不可以置身其外。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己漫及全球,每个国家都应该为环境保护承担必要的职责,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全球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并践行生态文明,将会对全球环境起到极大的维护作用。从时间维度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涉及代际公平,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便很难甚至不可再恢复,资源能源一旦被耗尽便很难甚至不能再生产出来。当代人只有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推进发展发展,可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否则,就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就是如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所描述的悲慘景象。这毫无疑问是剥夺了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权利,给他们造成生态权益上的严重不公。塑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使他们明确这是对全球人民、各个世代的人民负责的行为,保护生志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破坏环境就是对生态环境最好、最聪明、成本最低的保护,个人的生态文明行为就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

再次,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实现着国富民强的愿望,但是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让人闻之色变的雾靈天气时常笼罩在人们上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渐剥夺着人们的生存安全感和生活幸福指数。人们期盼着拥有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呼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缘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的特点,塑造大学的生态文明斤为,就是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人才,拥有生态环保素质,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方面的各种需要。

....................

(二)塑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是青年担当建设生态文明责任的需要

从个人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做生态政策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方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说明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伟大战略的严峻现实背景,虽然我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但同时环境问题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何种方式选择继续发展成为了当下经济发展的现实难题。面对这些复杂并且逐步凸显的社会矛盾,觉的十八大对我们的发展道路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回答。那就是,要走出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有理解现实方针政策的觉悟能力,对于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政策需要看到其深刻的本质内涵,做政策的拥护者。当然,更重要的一面就是要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企业的配合支持、更需要全体人民的力量汇聚。大学生是社会中占很大比例的人群,他们的衣食住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容小劇,校园里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屡见不止,食堂里浪费严重的情景比比皆是,如果每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从践行生态文明的高度去自觉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将会在我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道路上作出长远而有效的贡献。

从他人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做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示范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行不比政策的制定容易,建设生态文明,它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正确定位。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易于理解和接受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个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和解读,很多的新政策和新理念,普通的群众很难深入的理解,因此,大学生在真学真懂的基础上,把生态理念宣传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号召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同时,大学生还需要自觉地做一名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示范者。在生活点滴么中成为身边人的行为榜样。以简单易行的方式带动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也逐渐加入到生态环保的大队伍中来,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最后汇成绿色洪流。

.....................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首先,关于问卷的形式说明,题目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单选题使用封闭式选项,将选项设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多选题除了固定的相关选项外,还设置了"其他__"选项,调查者可以有发表主观意见的机会。其次,关于问卷的内容说明,调查设计题目21道,主要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调查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同时也包括爱护校园环境及对待其他生物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了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一堅具体行为表现。再次,问卷的作答方式说明,为消除受访人员的顾虑,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这样比较容易测出其真实​想法。

2.调查问卷的实施

​调查问卷设有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纸质问卷主要是计对武没地区高校,进行实地发放;电子问卷主要针对省外髙校进行发放。具体实施情况,武汉地区,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武没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等八所大学进行了问卷发放,每个学校随机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6份,除去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391份。电子问卷的发放范围是根据我所拥有的省外高校的同学资源而选取的几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政法大学五所高校。每个学校发放电子问卷30份,共计150份,全部回收。​除去无效问卷,有效样本142份。因此,整个问卷调查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率约为96.9%。本论文的数据分析也是W这日33份有效答卷为原始数据。​

问卷的发放对象首先兼顾了男女生的比例,其中男生2的人,所占比例48.6%;女生274人,所占比例51.4%。其次注意了各个专业类别的平衡,其中理工类42.跳、文史类47.8%、艺体类10.4%。此外,关于调查对象的年级从大一到大四及研究生都有一定的普及,各个对象情况如表2-1;

........................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失范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从个人的行为表现、对他人行为的处理方式及对整个环保事业的责任担当三大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1.大学生自身行为: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您平时都有哪些用水习惯"这个问题,被访者可根据自己平时的真实习惯随意进行多项选择。62.4%的同学选择了将"用过一次的水直接倒掉",27.2%的同学选择了"洗漱过程中一直开着水龙头",36%的同学选择了"洗衣服时将水龙头开到最大",25.6%的同学选择了"洗澡时一直淋浴,不关淋浴器",同样,25.6%的同学选择了"将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而选择了"用洗过脸的水洗脚"的只有10.4%,选择了"其他__"选项的只有1.6%。由此可见,总计用水量耗费比较巨大的选项占了总人数的88%,如表2-2所示:

......................

王、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塑造的过程与方法..........26

(一)基础阶段:他律和顺从............26

1.他律和顺从的内涵...........26​

2.目标要求:约束大学生的生态不良行为...........26

3.强化他律与顺从的具体措施........27

三、美丽中国视國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塑造的过程与方法

​人的行为的改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因为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从认识和态度的改变到行动的改变,每一次都是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统一,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也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转变视角来看,人的认识飞跃或改变,有三个层次,一是认知的转化,二是态度的转化,三是行为的转化;从转变过程来看,人的行为转化可分为解冻期、瓣融期和冻结期送三个时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他律和顺从、自律与自觉、价值目标实现这王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达成不一样的目标,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基础阶段:他律和顺从

​1.他律和顺从的内涵

​他律就是非自愿地执斤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和其他的社会规范,简言之就是要受到他人约束之意。顺从是个人由于外界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的现象,是在他律之后的一种没有抵触性的服从。他律和顺从时期是行为改变的最初阶段,也称之为行为的解冻时期,解冻期就是破坏一个人原有的行为标准、习惯、或旧的行为方式,使之接受新的行为准则。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对生态问题与环境保护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环境知识欠缺,生态意识淡漠,"知行背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是"知而不行",有的是"知而错行",有的是"不知不行"。为了引导大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态问题并正确践巧生态文明行为,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一些明确的引导和有约束性的限制,包括通过生态教育加强对生态问题的认知、通泣引导増强对生态文明行为的认同、通过制度规范教育强化对生态管理校纪校规的遵守。​

.........................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后需要必将长期面临的现实任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决不能因为目前所取得的某些成绩而沾沾自喜,也决不能因为当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而畏首不前,而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是…种常态,把践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中不断推进人与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塑造也并不可以—蹴而就,时间才是检验行为的试金石。虽然随着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愈加重视,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商校应该继续致力于"人——教育——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建立生态之大学,培育生态之人才。

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重大,推进中国特色化会主义的永续发展的路途遥远,每一代大学生,每一代青年,都应该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历练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树立起对社会负责、为国家奉献、对人类有益的价值理念,并持续努力地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