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硕士开题报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探析
文献阅读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苏庆华.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
[4]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6]余维海.生态危机的困境与消解[D].天津师范大学,2009.
[7]马晓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式、价值追求与现实启示[D].吉林大学,2010.
[8]方毅.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9]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
[10]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11]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
[12]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13]张季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14]王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15]张卫国.我国生态政治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6]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
[17]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8]范星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大学,2013.
[19]蔡华杰.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0]邱跃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1]姜国凡.马克思生态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2]侯子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3]邱向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4]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5]田贵平,竟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257-263.
[26]陆春蓉,肖祥.浅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视角[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01:48-51.
[27]张丽,高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3,S2:222-224.
[28]张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32-36.
[29]张笑扬.近30年来国内学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鄱阳湖学刊,2011,03:43-50.
[30]彭秀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新疆社会科学,2011,03:19-22.
[31]余素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生态文明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17.
[32]沈俊花,李锋,沈艳花.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启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界,2011,08:13-14.
[33]王君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中国化及其构建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3:7-9.
[34]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
[35]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
[36]周凌雪.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建设的新成果[J].世纪桥,2008,10:13-14.
[37]凌莉岩.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5-16.
[38]杨卫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评[J].鄱阳湖学刊,2013,01:61-67.
[39]占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26-32.
[40]张义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历史原像与当代阐释——从十八大报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谈起[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2-16+89.
[41]余维祥,余小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向度[J].生态经济,2013,04:181-183+188.
[42]王俊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94-97.
[43]雷结斌,胡伯项.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求实,2013,05:4-6.
[44]韦如梅.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照与思考[J].求实,2013,05:68-71.
[45]谢茜.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9-11.
[46]谭小芍.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继承与当代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7:72-74.
[47]袁银传,王喜.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3,08:5-11.
[48]万希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J].理论探索,2010,05:32-35+50.
[49]刘俊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06:55-58.
[50]宋许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4.
[51]张召.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探索[D].北京化工大学,2010.
[52]许振江.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国化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38-40.
[53]张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4]占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二、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内容(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评价,初拟选题范围)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阐述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这种生态观尊重社会与自然的发展规律,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长期发展。其不局限于关注生态问题本身,而是为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哲学层面及实践层面的指导思想。
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偏重于哲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中心,从哲学层面和角度,挖掘、汲取、继承及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