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4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研究战斗精神的理论基础与学术视野

(一)马恩学说的相关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对主观世界的阐述较为丰富,其中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主要的哲学理论为战斗精神培育的大课题提供了坚实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能力,是在认识、改造世界的一切人类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收获,就必须竭尽全力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了解、熟知和利用自然科学规律,以所能掌握的条件为基础,去改造对人类不利的环境,创造出有利条件,进而迸发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干劲,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具体地说,“大家思考一下,在 1792 -1799 年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的革命军队,仅仅为了同样一个梦想、为了希望中的祖国而战斗的军队而产生的激昂情绪,做出了多么大的伟大奇迹,你们就一定会明白,如果这个祖国不是希望中的,而是现实中的,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战斗的人民军队将具有多么可怕的力量。”“如果战争发生,…现在这个国家(共产主义——笔者注明)的军人就会保卫起祖国家园。因此他们将燃气极大的激情进行战斗…”这里的“梦想”、“家园”、“祖国”,就是每一名共产主义军人心中的真挚信仰。军人对主义、祖国、家园的信仰,真正地唤起了他们的战斗精神。​

​而列宁同志的论断直接指出前文所言的信仰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军人们确信我们战争的正义,并且了解到有必要为了自己战友们的未来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一定会激发斗志同时扛起沉重的负担。”同时,列宁同志进一步指出,“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当战斗双方棋逢对手的时候,总是要暂停上一段时间,双方养精蓄锐,总结经验,进行准备,最后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养精蓄锐”就说的就是实力的重要性;而这里的“总结经验”,应该可以理解为对双方的作战方式和战斗构成的分析评估。列宁同志在文中使用过“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情绪”一词指出在我们讨论的战斗精神中某些重要意志品质的根本性,他说:“胜利最终会属于谁的疑问其实都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情绪决定的。”我们能够看出,敌我双方残酷流血的时候,除了需要有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外,最​需要的其实不就是冷静吗?

........................

(二)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

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等历代我党、我军领导人为代表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深刻悟透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造者、完善者构建的关于战斗精神培育理论的核心,本着务实实践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斗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概述的战斗精神及其有关培育核心理论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军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开拓创新探索。

早在我军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培养我军广大革命军人顽强的战斗精神,把这一点牢牢地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敢打善战、勇往直前的革命战斗精神,作为我们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长期地坚持了下来。他曾经说过,我们人民的军队“在这个伟大的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将会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伟大的宗旨是指:始终紧紧地和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笔者注明)。”“一旦这个军队具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它就会压倒一切敌人,不屈不挠。无论出于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只要还有一个在,他就会继续战斗下去。” 针对如何看待军队职能,毛泽东同志严肃地指出:“我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对于这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进入和平时期后,毛泽东同志还一直不忘记告诫全党、全军,要把过去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保持好,继续发扬下去,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战斗精神培育的系列理论,并把它作为我军在新时期建设的关键一环。他指出,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军的珍贵财富之一,为了发扬和继承这一革命优良传统,必须全力发扬开创“五种革命精神”,“在以前,无论我们党有多么弱小,无论遭遇什么难关,一直充满强大战斗力,这就是因为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拥有了一致的伟大理想,其实也就是拥有了铁一样的纪律,无论在以前、当下和未来的任何时间和地点,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强大优势。”在说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局势时,小平同志同时指出:“我军的斗争史证明,我们一向善于用不占有优势的装备击溃占有优势的敌人,这是因为什么?就是由于我军作为革命军队一向打的都是正义的战争、人民的战争。大家对于这点共识,应该充分有自信心。”​

.......................

二、战斗精神的理论阐释

(一)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探究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精神。“细查精神的定义,如果想找到非常精确之界限,却非易事,但是简单来讲,一个说法就是,不是物质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精神。”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类似的论断,认为精神是相对于物质而存在的,物质是一种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并非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只是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而精神则是建立在物质的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的,是我们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观思想,精神对物质是具有反作用的。而在军事文化中,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则是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一句名言:“物质在战争中的作用其实就是刀的把手,而精神才是那贵重的金属、是那锋利的刀刃。”​

​那么,我们研究战斗精神,战斗精神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内涵和外延有哪些,它的时代特征又有哪些?人们对战斗精神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是凝聚人心,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大威慑;有的人认为,它是矢志报国、肝脑涂地的爱国情怀,是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坚定信心,是无往不胜、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还有的人觉得战斗精神应当就是指顽强的意志,是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是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理素质,是军纪如铁、军令如山的号令意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无论是肤色、人种、阶级属性,都是将军人战斗精神培育放在非常高的高度来重视。目前,围绕“战斗精神”,学界主要有几下几种观点:

​综合说。学者刘振忠把战斗精神归纳为:军人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它包括精神意志、作战风格、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是一支军队、每一名军人的各项内在精神素质的综合反映。这一说法将视野投向了军事实践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 更是指出了表象之下的内在源泉,内涵广泛,对战斗精神培育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传统说。学者晃玉奎则认为,简单地说,战斗精神就是我党指挥下的人民军队在几十年来烽火狼烟的战火考验中体现的敢打必胜、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这一说法是我军传统战斗精神的缩影和写照,直白地展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但是其概念内涵显得较为单一,没有深入挖掘精神背后的深刻内涵。

......................

(二)战斗精神的时代特征

战斗精神的内涵非常的丰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随着当前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这也为战斗精神培育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

​从本质特性看,忠勇为基。正像一句名言中提到的,“战争就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针对我军当前的形势而言,执勤处突是常态,其重点就是在攻心夺气,打的既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精神力量的对抗更趋激烈,对“忠”的要求更高,对“勇”的要求更强。培育时代战斗精神,应当把“忠”“勇”突出出来,筑牢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从而为圆满完成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作战样式看,智能为首。战斗精神的培育相对于体能、技能、智能的培育而言,有着时间长、见效慢、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如果充分利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各项任务的要求,强化以智取胜的科学素养,提高“一键封喉”的制胜本领,锤炼过硬的心理素质,日益成为战斗精神培育的紧迫课题。

​从外在表现看,作风为形。战斗作风,是战斗精神的外化。随着军队职能使命的进一步拓展,使战斗作风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必须把学习、工作、训练、演习、生活和执行任务融为一体,把战斗精神培育贯穿部队建设全过程,时时强化,处处养成,才能构筑敢打必胜的精气神。

.......................

三、中国军人战斗精神的思想内涵 .................... 15

(一)战斗精神的中华文化传统................... 15

(二)忠、智、勇、仁的精神特质..................... 16

四、新时期中国军人战斗精神的思想状况 ................ 19

(一)ZJ 部队军人战斗精神状况的调查 ............... 19

(二)当代中国军人战斗精神现状分析................ 19

五、战斗精神培育的科学路径 ................... 23

(一)铸魂育人的思想教育................ 23

(二)精神素养的文化熏陶...................... 24

五、战斗精神培育的科学路径

新形势下,对我军作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也越发重要,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关于战斗力精神的培育还大量存在单调、乏味和枯燥的说服教育情况,培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疏导相结合还不够,当然,大力培育当代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也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贯穿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践,融入到强军兴军中去,战斗力精神培育的是过程,最终还是要通过反复实践去转化、积累与落实。

(一)铸魂育人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中心环节,过硬的战斗精神,源于政治坚定和思想自觉,要切实把过硬战斗精神建立在思想进步和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

加强理论学习。战斗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领会掌握得来。任何时候,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学习都是我军塑造部队、管控部队的不二利器,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社会主义理论文章为我军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习主席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并提出了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等要求,其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掌握,通过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掌握了理论精髓,才能够增强三个自信,做到自动自觉地抵制军队非党化等错误论调,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开展明耻教育。区别于我军的传统政治教育,历史上,一些饱含悲壮、苦难和屈辱负面能量的事件,他们所带来心理影响,却往往对激发战斗精神更为有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哀兵必胜”。因此,我们将这种“知耻而后勇”的过程定义为“明耻教育”,将其引入部队政治教育中,就是帮助全军牢记历史,增强荣辱感,从道德责任的层面激发战斗勇气。“明耻教育”以树立荣誉感为目的,更加适用于在和平环境下培养战斗精神。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专门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当天习主席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极大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军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引起国人集体深思的《甲午殇思》一文,引起军队内部强烈反响的《金门战役检讨》纪录片,这些也都是比较典型的“明耻教育”。这种反向教育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正向教育,好处就在于能够增强军人内心的战斗警觉,引起对打​胜仗的思考和向往。在教育时机上,可以利用建党、建军、建国及“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教育内容上,可以是我军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或是部队以往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失败的案例;在教育方法上,应纳入部队主题教育,可以采取专家学者讲、看历史影片、读历史书籍、交流心得体会等方法。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是,教育者要熟悉历史事件真相,不能似是而非,防止单纯就“耻”讲耻,而弱化“荣”的问题,切实以强化官兵的荣誉感、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明耻教育”。

........................

​结语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等关于战斗精神系列评述的系统梳理,明晰了本文的学术视野,筑牢了理论根基,并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了当前我军战斗精神现状,梳理出四点不足之处,系统分析,广泛探讨,探究不足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文化熏陶、训练管理养成和军事实践砥砺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平台,探索培育新时期军人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这对今后我军大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借鉴。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本人的学术能力的局限,本文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一是,理论研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很多思想还是依赖于官方发布的权威概念,自己尚未形成具有新意和说服力的创新理论;二是,由于部队群体特殊性,问卷调查难以大规模铺开,所以导致本文采用的样本较小,在说服力上还有所欠缺;三是,从哲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挖掘战斗精神内核,对我军战斗精神的历史发展和传承进行纵向的比较对照还不够。但这些不足也恰恰就是我继续深入学习,进一步探究的方向,也是我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