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中华文明渊远流长、生生不息,离不开农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亦离不开农民。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很少看见农民的身影,包括中国共产党也是“从工人运动起家的”1。与此前其他党、派一样,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以工人运动为切入点来开展其革命活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仅仅依靠工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其他阶级的力量,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目光转向了农村。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在革命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将革命理想深深扎根于农村这块现实的土壤上,为中国革命埋下了胜利的种子,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政治动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为调动革命力量而一贯采用的政治策略,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农民发动起来参加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又有什么成效,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广东是大革命的策源地,也是早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地,研究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进行的农民政治动员具有重要的价值。
1.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方法
1.1.1 选题的依据
本选题以原始资料为依据,结合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盼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方面,通过政治动员的视角,在大革命的历史大背景及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探究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政治动员工作的历史背景及开展农民政治动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的个案探究,分析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内容与策略、成效与现代启示,以期丰富学界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工作的研究。另外,也期望从农民政治动员的角度探究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发展、壮大的原因,从历史经验中得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动员工作的几点启示,为党在新时期提高执政能力提供借鉴。本选题的选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的,选题的意义也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明:首先,本选题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动员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党成立之初是一个仅有 50 多名党员的小党,在革命形势复杂而严峻的背景下,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壮大。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中将党员队伍发展壮大至五万多人,又是如何开展动员工作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方式方法对于新时期开展农民政治动员工作又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其次,本选题研究的是大革命时期以农民为对象的政治动员问题,为了解和研究大革命这段历史提供新角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认识的转变是中国革命道路以城市中心转向以农村为中心的认识前提。党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对农民问题认识还不够深刻,大革命的失败与此有着密切联系。本选题从政治动员的角度来研究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大革命成败的联系,为了解和研究大革命史提供了新视角。最后,本选题以广东省为考察中心,丰富了学界对农民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同时也为其它历史时期及其它地区的农民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全国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其中广东的农民运动开展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对此后大规模农民运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大革命时期农民的政治动员问题数广东省农民政治动员工作最具有系统性、代表性,因此,本选题的研究对于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 20 世纪以来,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关于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也自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尚无专门的学术专著,也无专题论文。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散布于其他专著或相关论文中,以下主要对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第一,关于中国政治动员的研究。除了在分析中国革命、中国政治等相关著作和文章中有涉及外,尚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中国的政治动员。其中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提出“政治动员是获取资源来为政治权威服务的过程。”1这是国外学者对中国政治动员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该书《中国政治》也堪称研究中国政治动员问题的经典之作。国内关于政治动员的研究成果则比较丰富:一是关于政治动员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较早的可见于一篇题为《政治动员工作》的社论,社论指出: “什么叫政治动员?就是要动员群众在政治上了解目前斗争——粉碎敌人大举进攻的意义。”2作者结合当时的实际赋予了政治动员三个要素,即:一定期开团体动员大会;二讲清道理;三深入实际。文章对当时的政治动员有很大影响,但是对政治动员的分析还是受当时历史环境的局限。关海庭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述论》一文中提出“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讲,政治动员就是‘发动人们参加政治活动’”1,文章还在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时期动员的内容和形式,总结了政治动员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政治动员的转型。二是关于政治动员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研究。徐彬的《前进中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1921——1966)》是以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为主题的论著,该书以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政治动员的基本理论,从体制化和人格化两个层面界定了政治动员的主体,并对 1921 年至 1966 年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手段、类型和经验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后人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关海庭在《论政治动员》一书中指出“重视思想教育和树立主人翁意识、广泛的政治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是中国政治动员的三种主要手段”3,并对这三种主要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为其他学者研究政治动员的手段有着重要启发。
.........
第 2 章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历史背景
2.1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中国现代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问题曾做过一系列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农民政治动员有着一定促进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把农民与无产阶级的关系表述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朋友,由此可见其十分重视农民问题。他们认为,无产阶级要想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代表无产阶级和农民利益的崭新政党,“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1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农民之间较为分散,且封闭、保守,“所以他们永远不能胜利地从事独立的运动”2,“农村劳动群众只有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结成联盟”3,才能进行有效的反抗和斗争。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有组织、有目标、有信仰的人去动员、组织和领导他们革命,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而“这样的人”正是共产党人。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于农民问题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921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共产党》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告中国的农民》的文章,作者认为农村有“土财主”、“中等农民”、“下级农民”和“穷光蛋”四种农民,而农民问题实际上是占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后两种农民的问题。文章还指出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就是号召农民自己动手,夺回“靠着吃饭的土地”,让百姓明白“地主的土地并不是从娘肚子里搬出来的,而是从农民手里抢去的,农民要想摆脱贫困,就应该起来‘抢回你们被抢的田地’。只要‘你们一起来,自然有共产主义来帮你们的忙的。共产主义就是要人人一样地有饭吃,一样地有工做。’”4由文可知,早期共产主义者已经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农民的实际问题,注意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去农村中做革命工作。文章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状况所作的分析,为共产党人从事农民动员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2.2 双重压迫下农民的处境及其参与革命的可能性
自古以来,中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历史上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给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欺压百姓提供了条件和“依据”。一方面,列强各国不断向广东倾销商品,广东各大城市成为廉价工业品倾销市场,传统的自然经济格局面临巨大挑战,并迅速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如英美烟公司 1902 年在华设厂后,先后发展了四个烤烟加工厂,并在农村地区推广烟叶栽培。据统计,1918 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由 1914 年的 528 亩增加到 1051 亩,四年内翻了一番。1915 年,英美公司为了刺激农民种烟,以“1 斤烤烟比 27 斤麦子的高价进行收购”,看到有利可图,农民变“弃粮种烟”,“有十亩地就要种七八亩烟,地少者也有出高价租地种烟的”1不出几年,烟叶成为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英美烟公司先以雄厚资本做支撑的高价收购政策排挤掉中国的民族资本,在挤垮了大大小小的烟行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市场垄断后又以拖延不收、降级压价等手段坑害烟农,使烟农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另一方面,列强各国不断进行以掠夺原材料为主的殖民主义的工商业活动。在澳门、香港、广州、汕头、海口等地,遍设“猪仔”馆,许多人被当成“猪仔”运到东南亚、美洲等地出卖,丧生者不计其数。据统计,“1852-1858 年,在汕头被贩卖的有 4 万人,其中弃尸海滩者达 8000人。1876-1898 年,从汕头运往东南亚等地的达 151.2 万人”11840 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大片领土,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和掠夺中国的农产品,使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中。而广东地处南国海隅,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早、危害最深。
.........
第 3 章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历史实践....18
3.1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主要过程.............18
3.1.1 彭湃海陆丰农民政治动员......18
3.1.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训及动员........22
3.1.3 大范围的农村政治动员..........26
3.2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策略............27
3.2.1 以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政治动员的基点.........27
3.2.2 以加强农民教育为政治动员的重要手段.........29
3.2.3 以农会为政治动员的重要组织依托........30
3.3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成效............30
第 4 章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经验和启示........36
4.1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经验............36
4.1.1 满足农民的利益是政治动员的突破口.............36
4.1.2 立足于农村再跳出农村是政治动员的根本.....37
4.1.3 多种宣传手段并用是政治动员的关键.............39
4.2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现代启示.............40
第 4 章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经验和启示
4.1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经验
4.1.1 满足农民的利益是政治动员的突破口
政治动员先以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为原则来划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斗争来实现阶级利益、个体利益。在对农民进行政治动员时,维护和满足农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对其政治动员的突破口。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了利益的重要作用,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若想动员农民参与革命,必须让农民明白革命与其自身利益的关系,通过革命斗争让农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通过教育、引导让农民清楚革命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提升农民的政治觉悟,增强农民参与革命的政治意识。就如毛泽东所说,“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2。首先,带领农民进行经济斗争。彭湃在领导农民运动时就擅于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在斗争过程中既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又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彭湃在海陆丰领导农民运动时指出,农会总任务是“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教育之普及”3。彭湃还制定了《农会利益清单》,清单除了防止升租、勒索等反对地主压迫问题,还包括农民疾病、死亡、孤老、罹灾以及防贼、禁赌、奖励求学等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1924 年颁布的《农民协会章程》又指出,农会的“目的在谋农民之自卫,并实行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4。从海丰农会早期组织抵制加租易佃、敲砸勒索等,到后期领导各地农民开展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从建立农民自卫军,进行革命武装,到斗争和惩办地主豪绅,农会改变农民饱受压迫的困顿生活,农民感受到了农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于是逐渐信任农会,加入农会,并在农会的组织领导下汇入革命的洪流中。
..........
结 语
农民生活在社会底层,人口规模庞大,他们遭受国内外多方反动势力的压迫,迫切的希望革命,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广东是大革命的策源地,是早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地,也是早期国共两党活动的主要阵地。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农民开展政治动员,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获得哪些宝贵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以广东省为考察中心,深入探究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策略,总结了这一时期农民政治动员的经验,并且当下农民政治动员提出了一些建议。新时期,农村治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农民进行政治动员依然十分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动员的方式方法、经验教训,对当下开展农民政治动员活动有一定启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