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6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金融就是资金融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借贷,进而通过资金的不断流动和周期循环对企业经营、产业结构、市场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都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前者对后者稳健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金融市场运行是否稳定是判断整个国民经济是否稳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第一节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金敲体制改革也稳步推进,改革的总方向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金融体制。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体制初见成效,改变了以往"大一统"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既有分王,又有一定的交叉。金融行业改革之后,证券、银行等金融子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各施其能,分工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机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以交易所为载体的直接融资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中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监管环境相对宽松,金融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大批证券公司、信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纷纷成立,金融机构林立也打破了以往由国有专业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局面。此后,竞争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旋律,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迅速厕起,开始挤占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尤其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羽翼渐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金諫脱媒化趋势开始逐渐呈现。​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的融资总量持续上升,市场上的飄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商业银行作为金顧行业的主力军,面临的融资环境和竞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脱媒化态势日益显现,倒逼银行业改革,以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从目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金融脱媒化仍旧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过程,金融脱媒化程度与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中,直接融资取代了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成为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

.....................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内容

一、研究思路

金融脱媒现象首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整个西方国家呈现炼原之势,首次出现距今己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送半个多世纪的金融脱媒进程中,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攀升,对整个经济体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金融脱媒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探索和研究金融脱媒对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的影响,试图为银行等相关主体提供应对金融脱媒的指导性意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截至1991年,基本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商业锻行开始履行资金借贷的职能,以银行为中介的信贷融资成为化会融资最主要的强资渠道;在资本市场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巧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继挂牌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融资平台正式落成,1997年银行间市场为主的债券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银行间市场逐渐取代交易所市场成为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直接融资额大幅增长。

本文综合了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使用面板数据等计量的方法对金融脱媒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居民等主体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以较为详实的数据作为研究结论的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的研究了金融脱媒化对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关主体在面临金融脱媒化的环境下,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不变应万变。就政策制定自而言,如何在金敲脱媒的情况下,通过考虑金融脱媒对宏观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举措,达到预期目标;就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经营模式遭受挑战的背景下,适应环境的变化,转变经营理念,拓宽经营业务范围,实现"变则通,通则达"的新局面;就普通企业而言,在直接融资大幅提升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和个人怎样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作出扶择,以及在众多融资方式中如何选取最优融资渠道,获取成本较低的资金,以求在发展和成长中能够充分受益于金蘭脱媒这一有利环境;就普通居民而言,如何在琳玻满目的投资产品中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以及在小额贷款方式中如何进行选择和取舍。

......................

第二章金離脱媒化概述

金融脱媒最早在美国出现,并迅速蔓延至其它发达国家。本章金融脱媒及其与金融脱媒相关的金融市场、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相关核必概念,然后阐述了金蘭脱媒的产生历程,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别论述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衡量指标,提出了本文拟采用的衡量指标。

第一节相关核心概念

一、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即资金謡通市场,是资金借贷双方进行借贷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按照融资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主要为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提供服务,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中长期融资。​

一般而言,金融市场有四大功能:资金融通,价格发现,组合投资和提供市场信号。

(1)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交易平台,将资金供给双方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增加交易接触的机会,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整个市场的諫资效率。

(2)金融市场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发挥着价值发现的功能。证券交易中,买卖双方基于标对的资产的了解程度和可接受价格进行讨价还价,从而使得证券的市场价格逐渐向内涵价值靠挽,实现价值发现的功能。

(3)金融市场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平台,金融市场提供了众多金融产品,它们在性质、期限、回报率、风险等方面巧存在差异,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组合投资分散或转移风险。

(4)金融市场在运作过程中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相关的市场信号,大幅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捜寻成本。金融市场将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集中在一起,大大増加了投资者和资金需求者接触的机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二、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融资方式是指企业为满足某一特定目的而在金蘭市场上获取资金所采用的方式或渠道。从广义上来讲,融资方式是指资金融通的方式,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筹措货币资金或非货币资金所采取的方式。

按照是否有银行等中介机构参与,可以将融资方式分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按照融资性质划分,可以将融资方式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具体来讲,诚资方式主要包含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银行承兑汇票、不动产抵押、提供担保、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方式。

...................

第二节金融脱媒化的产生及其原因

一、金融脱媒化产生的原因

1.资本的逐利性。资本逐利性是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淘,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捆,它就挺而走险;为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从资本的本质来看,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实现资本増值是资本存在的根本原因。从金融脱媒的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上来看,无不存在资本逐利的影子,在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时,资本开始脱离银行体系,牺牲部分安全性来换取高收益,从而催生和促进了金誕脱媒的产生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本逐利性本身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直接体现,资本的这一特性能够促进资金在市场经济各个环节的自由流动,从而达到促进货币资金的优化配置的作用。

​2.居民为了实现资产稳值、增值。从普通居民的角度来看,实现自身资产的稳值、增值是密切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尤其如此。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的直接原因便是如此,在当时的背景下,美国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甚至部分年份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0%以上,而由于Q条例的限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无法随之上调,居民获得的实际利率水平为负利率,大批居民面临资产严重缩水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一状况,部分居民开始将资金投入股市、债市等收益率较高的场所,并取得良好的收益,在"示范效应"的影响下,大批资金开始流出银行,促进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也是这一时期产生和壮大起来的。从金融脱媒后续的发展进程和中国金融脱媒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居民出于资产稳值、増值的目的在金融脱媒的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张地说,居民该一现实需求是金融脱媒产生的催化剂。

......................

第三章中国金融脱媒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成因..........39

第一节中国金融脱媒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39

一、中国金融脱媒化产生的背景.........39

二、中国金融脱媒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41

第二节中国金融脱媒化的表现及发展现状.............48

一、中国金融脱媒化的表现............48

第四章中国金融脱媒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62

第一节金融脱媒化对经济的影响............62

一、金融脱媒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2

二、金融脱媒化影响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67

第五章中国金融脱媒化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78

第一节中国金融脱媒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8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概况............78

二、中国金融脱媒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79

第九章中国金融脱媒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社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金融脱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融资等方面息息相关。本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演变历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融资是由国家统一主导,企业缺乏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融资需求不断増加。首先论述了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和当前中国企业的敲资现状;然后分析了金融脱媒对企业的影响。整体来讲,金强脱媒对企业的影响是积极的,金飄脱媒意味着企业融资渠道更加丰富、敲资成本更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但客观上,金融脱媒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的企业更易获得成本低廉的资金,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一节企业融资方式的演变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现成的指导经验,在发展初期,在经济建设中遭遇了重重挫折。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建设上,我国开始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少走了一些弯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变化对金融业和市场状况影响至深,而企业的融资方式往往是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融资环境来划分,可以将中国企业融资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财政主导融资阶段

这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53年,中国逐渐建立和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具体来讲,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管理、统一掌握全国的信贷资金,实际上实行的是"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中央政府将银行信贷计划正式纳入到国家经济计划当中,使得银行信贷成为国家实行经济管理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体制下,商业银行资金强通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等私有制经济已基本消失,国民经济中经济结构单一,市场缺乏活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而出现。在高度集中的汁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诉求,企业融资往往是伴随着政府意志,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这一阶段的企业融资是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

第十章中国应对金融脱媒化的对策

在前面章节,主要阐述了金融脱媒对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等主体的影响,本章将主要阐述相关主体应对金融脱媒化的对策。第一节主要从政府的角度阐述政府在应对金融脱媒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当采取的举措;第二节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面临金融脱媒环境下应当采取的对策;第三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更好的受益于金强脱媒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意见;第四节从居民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帮助居民更好的适应金融脱媒,并积极趋利避害。

​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来着,金諫脱媒是国民经巧和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当前,非银行金融领域迅速发展,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畅通,因此,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坚定不移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脱媒的发展是当前政府重要工作。在处理金融脱媒的问题上,既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又要准确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金融脱媒的过快发展,会对银行等机构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金融业稳定、健康和有序的发展;发展过缓,可能会导致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脱钩,不利于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强资功能。受出口受阻和投资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増速放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市场融资环境,能够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缓解严峻的经济形势;城乡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也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区域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是缩小城乡间距和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从中央政府方面来看,中央政府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并根据各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层面积极推进金融脱媒化平稳推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