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诠释理论—哲学诠释学一修辞学视野中的私法推理理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25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导论:问题意识与论证理路

第一节问题意识
在乌托邦国度,人们既无需为自己生活操心,且不必与他人争权夺利。每个人都将公共事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因此乌托邦社会几乎不存在个人纠纷。相应地,对于他们而言,很少的法律便为己足。’由此反推,我们或可认为,法律所以需要,其根源在于人们因冲突而导致的纠纷之存在。易言之,法律正是为处理人类社会各种纠纷而设。拉伦茨(KarlLarenz)指出,“因为可以预防争端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法秩序是所有较为高度发展社会型态的先决条件。”’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在现代(法学)方法的论辩中,法官如何得到‘正当’的裁判”问题“居中心地位”。’裁判的正当性体现于裁判理由之中,而法律推理恰恰正是“在法律争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4故称“法官裁判之作出端赖于他所使用的法律推理工具”似乎井无不当。
至少自法国大革命以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极大成功的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一直统治着法律的推理思维,以至于司法三段论(judicialsyllogism)几乎成为法律推理方法之代名词。5作为逻辑分析推理之典型,三段论演绎系统由亚里士多德所创,其目的在于保证推理结论的必然性。“据比利时哲学家、法学家佩雷尔曼(ChaimPerelman)概括,形式逻辑分析推理的特点为:从一个确定为真的前提出发,在封闭的单义系统内进行形式推导,得到必然为真的结论。’毋庸置疑,法律推理欲沿袭三段论推理方式,它就必须能够具备上述特点。因此,司法三段论首先需要面对的追问将是:法律推理之前提是否必然为真?借以实现推理的法律语一言是否具备单义性特质?法律推理是否在价值无涉的封闭系统之内进行?形式推理能否保证司法裁判的公正性?显然,这些问题不可能就推理方式本身得到回答,而必须置于整个法学理论脉络中。..........................
........................

第二章意思表示解释的普遍性

在精神科学领域,能够纯粹依照“正确”或“错误”进行二值判断的学说主张颇为罕见,理论说服力在更多时候取决于它面对生活世界时解释力的强弱。就此而一言,欲使作为私法推理理论的意思表示解释理论得到认可,我们首先需要处理的就必须是意思表示解释在私法适用中的普遍性问题,因为以例外为原型建构起来的理论,其解释力亦将局限于例外情形。对私法推理中意思表示解释普遍性的质疑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若意思表示只是法律行为概念的一个内部构成要素,其外在意义必须借助于法律行为而彰显,或者法律行为甚至能够脱离意思表示而存在,则意思表示不能直接作为私法适用之推理前提,它与法律效果并无直接关联,所谓普遍意义更是无从谈起。其二,如果意思表示之理解能够自然发生,解释仅仅意在处理偶然出现的误解、歧义或不理解情形,则所谓意思表示解释,其普遍性亦将不复存在。本章目的即在于以上述疑问为基础考察意思表示解释的普遍性问题。

第一节意思表示的概念

一、意思表示的定义

(一)定义概说
作为逻辑方法,定义本身并不构成论证,因为论证是从一个命题出发,依据推理而得出另一相关命题的过程。’但是,概念是表述命题的基本单元,而定义即使不是界定概念最精确的方式,亦为其颇为有效且简便清晰的手段。定义之重要性因而也就主要在于“它可以从论据中排除暖昧含混的成分,明确地集中注意力于正在进行讨论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双方都可以避开实际上在谈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的陷阱”。’就此而言,无论定义方法存在多大缺陷,假使我们还承认结论之’得出依赖于论证,它便不可避免。而且,能够相对恰当地描述概念的定义绝非主观任性之结果,它亦须经由充分论证而来。只不过在意义体现于使用的语言游戏中,’定义经常仅仅是我们进一步理解概念与语言的始点。
内涵定义与外延定义是最常见的两种法律概念建立方式。意思表示概念多为内涵定义,原因在于,外延定义通过列举外延来界定概念,其精确性取决于概念外延列举之穷尽程度。由于人们面对生活世界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故作为私法自治工具之意思表示不可能被穷尽列举,不宜采取外延定义方式来加以界定。内涵定义的基本形式为属加种差—属概念加种概念之间的性质差别,因此,定义意思表示之关键在于寻找其属概念以及确定它与其他同种概念之间的质差。.............................
...........................

第二章意思表示解释的普遍性....................................39
第一节意思表示的概念.................................................39
一、意思表示的定义.....................................................39
(一)定义概说...............................................................39
(二)意思表示定义与私法推理.......................................40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42
(一)学说概略................................................................42
(二)关于要物行为.....................................................43
(三)关于登记行为......................................................47
(四)关于要式行为.....................................................49
三、所谓“无需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52
(一)学说.............................................................................52
(二)检讨.............................................................................53
四、本文用法....................................................................56.
第二节意思表示理解的普遍性..............................................57
一、学说概略.......................................................................57
二、作为精神现象之意思表示理解的普遍性.....................60
三、意思表示理解的语言性.............................................62
(一)语言工具论................................................................63
(二)语言在哲学解释学中的本体地位.............................67
(三)波斯纳对加达默尔的误读.......................................69
第三章意思表示解释理沦:私法推理理论模型................71
第一节司法三段论批判...................................................71
一、导言.....................................................................71
二、司法三段论之推理前提.........................................72
(一)独断的真值:作为大前提之法律规范.......................72
(二)虚幻的客观:作为小前提之法律事实........................79
三、司法三段论之推理系统.............................................83
(一)法律语言单义性幻像..................................................84
(二)法律体系一贯性幻像.................................................86
(三)法律体系自足性幻像.................................................87
四、司法三段论之推理过程:法律规范因具体化而获得意义...........89
第二节意思表示解释之为私法推理模型........................................92
一、导言.......................................................................................92
二、法律解释与私法推理...............................................................92
(一)学说概略..................................................................................92
(二)检讨..........................................................................................95
三、私法规范之功能......................................................................101
(一)同情的理解:凯尔森对司法三段论的否定.........................101
(二)私法一般规范之为裁判规范·L任意规范与私法自治........102
(三)私法一般规范之为裁判规范·H:私法自治与行为规范.......103
(四)典型法律行为之功能.......................................................109
四、小结:私法推理模式之转换..............................................112
第四章意思表示解释:通过游戏而实现...................................114
第一节法律的游戏性质............................................................114
一、法律与游戏概念的兼容性............................................114
二、法律之游戏特征............................................................l15
第二节游戏结构中的意思表示解释者,............................117
一、众口栋金:法官之为唯一意思表示解释者....................117
二、基于既有见解理论脉络之检讨......................................118
三、意思表示解释者:游戏者与观赏者................................122
四、所谓补充解释...................................................................126
第三节意思表示解释目标.......................................................127
一、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127
(一)学说概略..........................................................................127
(二)意思主义:自我反对的理论困境.......................................125
(三)表示主义:喧宾夺主的价值取向......................................130
二、同气连枝的理论脉络......................................................134
三、意思表示解释目标之重构:论辩中的视域融合.................141
第四节意思表示解释过程.....................................................143
一、意思表示解释过程中的方法情结..................................143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前理解”.........................................149
三、解释学循环...................................................................153
结论......................................................................................158

结论;
本文旨在论证:能够作为私法推理理论模型的并非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司法三段论,而是哲学解释学一修辞学视域中的意思表示解释理论。
多年以来,为法学确立合法的科学地位一直是许多法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当他们将希望寄托于通过援引科学方法论来确保司法裁判的客观性之上时,该思考进路也许自出发之初便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原因很简单:科学方法论乃为科学发现客观真理而设,主要关注价值问题的法律却不以探究事实真理为目的,毋宁旨在合理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交往冲突而引发的各种纠纷。相应地,法学理论亦“不拟‘澄清’何等事实,毋宁希望指明法秩序中的脉络关联,特别是希望将法条以及更广泛的规整内涵结合成一种—逻辑上及评价上均—无矛盾的(部分)体系”。’因此,比照科学方法刻画出来的司法三段论虽能够建立起外观漂亮的法律适用模型,却恐怕难以保障裁判的实质正义。
司法三段论的窘迫处境在私法推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奉行自治理念的私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尽量为私人提供自由活动空间。在此空间之内,当事人将通过其自由的法律行为来设定彼此权利义务关系、取得相应法律效果。这意味着,私法上的法律效果首先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而发生,非由法律规范涵摄法律事实所致。或者更明确地说,只要法律行为未违反私法上为数甚少的强行规范,法官仅依法律行为便可得出规范裁判,他甚至根本无需援引制定法或其他法源。........

参考文献;
1.布洛克,阿伦:《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
2.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载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1988
3.梁治平一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
4.陈嘉映:“事物,事实,论证”,载赵汀阳主编:《论证·第1辑》,辽海出版社,1999。
5.陈自强(等):“法律行为、法律性质与民法债编修正—民法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载《法学丛刊》,第45卷(2000)第2期。
6.—“意思表示错误之基本问题”,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2期,1994。茨威格特,康拉德;科茨,海因:“合同形式’,,纪海龙译,高鸿钧校,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7.—《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校,法律出版社,1999。
8.丹皮尔,w.C.:《科学史·上》,李晰译,张今校,商务印书馆,1997。
9.德沃金,罗纳德:《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0
10—《法律帝国》,李常青译,徐宗英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