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残疾人群体是我国的主要社会群体之一,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现状也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从现实情况来看,残疾人公务员所占比例比重极低。本文主要以南京市为例来考察此问题。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査数据显示,江苏省残疾人人口共479.3万人,占总人口的6.40%。南京市残疾人口 (来源:南京市残疾人基础信息系统。残疾人口总数=持证人口 +未持证残疾人口)共37.317万人。其中,南京市公务员系统中残疾人总数为10人,在职残疾人公务员7人1。这表明了残疾人群体在进入公务员系统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从理论层面看,"代表性官僚制"也为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性官僚制"是唐纳德金斯莱1944年在著作《代表性官僚制》中首先提出,即公共官僚可以由社会各阶层所选出的职员所代表的理念。金斯莱对代表性的概念构想开启了学术界对代表性官僚制的共同探讨。该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莫舍尔在1968年《民主与公共服务》中将官僚的代表性区分为被动代表性和主动代表性。自莫舍尔区分被动代表性与主动代表性之后,西方学者的探讨重心都在两者的关系上,即被动代表性是否能产生主动代表性。简单概括下,"代表性官僚制"主要秉持以下观点:官僚体系的人员组成结构应具备社会人口统计学的特征,即公务员应来自全体社会人口中主要的社会群体及区域群体。并且这些群体中人员应按人口比例得以雇用,充分代表社会上各类人员的利益与偏好,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保障制度研究
第一节 代表性官僚制理论简述
"代表性官僚制"是唐纳德金斯莱1944年在其著作《代表性官僚制》中首先提出的,即公共官僚可以由社会各阶层所选出的职员所代表的理念。金斯莱对代表性的概念构想开启了学术界对代表性官僚制的共同探讨。该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莫舍尔在1968年《民主与公共服务》中将官僚的代表性区分为被动代表性和主动代表性。自莫舍尔区分被动代表性与主动代表性之后,西方学者的探讨重心都在两者的关系上,即被动代表性是否能产生主动代表性。简单概括下,"代表性官僚制"主要秉持以下观点:官僚体系的人员组成结构应具备社会人口统计学的特征,即公务员应来自全体社会人口中主要的社会群体及区域群体。并且这些群体中人员应按人口比例得以雇用,充分代表社会上各类人员的利益与偏好,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一、被动代表性
对被动代表性的理解可从三个方面予以关注:(1)是否拥有受雇于公务员体系的平等的机会(2)对多样性问题的思考(3)对行政合法性的影响。被动代表性又被称为社会学和人口统计学代表,即公务员队伍的构成、人员组成是否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被动代表性检验了政府行政人员的人口统计学组成在何种程度上反映他们所服务群众或所属群体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收入、年龄、宗教信仰、地区、性格、种族。(一)平等的职业机会简单来说,平等的职业机会就是指在招募、录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来说具有公平平等的机会,不会出现某些群体或者个人因为某些因素受到歧视的现象。在美国,通常强调社会群体——不同种族、性别和民族背景的群体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代表性。1978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法》(Civil Service Reform Act)规定:"应在各主要社会群体中招募合格人员,以建立一支具有人员组成多样性的公务员队伍;应保证人人机会平等、公开公正的考试,根据能力、知识和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所有雇员和求职者,不论党籍、种族、肤色、宗教、祖籍国别、婚姻状况、年龄或残疾状况,在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均应注意为他们保密和注意他们的宪法权利。"那么按照美国该法案,从机会平等的角度来看,衡量是否具有代表性,按照学界习惯一般按照代表指数进行评估:
比率等于1为"完美的"被动代表,数值小于1为"某个群体的代表不足",数值大于1标志某个群体"代表过度"。上述公式的分母中用"相应的劳动力人数"还是"社会总体人口"是有争议的。
金斯莱分析英国公务员的社会特征时得出结论说,公务员体系的代表性在两个主要方面是不完善的。首先,对妇女的歧视严重限制了她们在行政决策中的参与;其次,公务员体系过多地吸收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中上等阶层人士。即便是在现代的"福利国家",根据教育招募实质上也过度代表着中产阶级,过度代表着那些出身于公务员和政治家庭的个人。据研究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便有可能是缺乏受雇于公务员体系的平等机会,包括歧视性的招募和遴选技术以及某个群体由于社会歧视、贫困或其他因素而缺乏平等的机会获得受雇于公务员体系所必须的具备的文化或者其他技能。代表不足也可能反应出某个群体不愿意在公务员系统中工作。
二、主动代表性以及被动..............................................................................20-21
第二节 相关制度保障研究 ..............................................................................21-24
第三章 南京市残疾人 ..............................................................................24-35
第一节 南京市持证残疾人 ..............................................................................24-29
第二节 南京市残疾人..............................................................................29-31
第三节 其他国家与地区的 ..............................................................................31-35
第四章 残疾人公务员代表性 ..............................................................................35-44
第一节 残疾人在进入公务员..............................................................................35-37
第二节 残疾人在进入公务员..............................................................................37-41
一、观念排斥是根源 ..............................................................................37
二、教育制度排斥是主因 ..............................................................................37-38
三、残疾人教育环境缺陷 ..............................................................................38-41
第三节 残疾人在进入公务员..............................................................................41-44
一、观念排斥是根源.............................................................................. 42
二、制度排斥是主因.............................................................................. 42
三、教育环境的缺陷.............................................................................. 42-44
第五章 相关政策建议及 ..............................................................................44-53
第一节 相关政策方案规划建议..............................................................................44-45
一、教育与环境的改变 ..............................................................................44
二、相关政策建议 ..............................................................................44-45
第六章 结语
如何使得公务员系统中有足够的残疾人以代表自身群体的利益,是严格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保证行政机关中1.5%的就业率还是像北京市刚出台的给残疾人预留岗位的政策,抑或是其他的政策? 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可操作的政策的提出是进入政策议程的关键。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也表达了同样的关注:如果相关政策给与残疾人一定的倾斜性照顾等,会不会有人钻制度的漏洞?相关政策如果不合理不完善,即便进入政策议程,也无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多源流理论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在此不再赘述,理论将如何改变现实呢?理论可以用来更好的描述现实解释现实,运用理论更好的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才是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对于残疾人进入公务员系统这一问题来说,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充分利用学者、官员、社会团体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力量,将问题溪流、政策溪流以及政治溪流综合运用起来,才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现实意义来说,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主要群体之一理应在公务员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正处于转型与发展时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就包括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当前社会中,残疾人还无法顺利进入公务员系统,这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也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解决起来也是个系统工程。为了使残疾人进入公务员系统得以顺利实施,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并使之进入政策议程,使部分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可以有相关支持性政策的辅助率先进入公务员系统。随之,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培训,以及残疾人无障碍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重视与投入,从长远的视角来解决残疾人进入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