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诚及政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49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 真与真诚


1.“真诚”的界定


1.1 Truth和Truthfulness的翻译问题
Truth是一个有着丰富涵义的词,维基百科给出了它的三种常见涵义:与事实或实在一致的状态;对原初状态、理想状态或标准的忠诚;在引申意义上,行为或性格上的忠贞和本真。总之,一般而言,Truth意味着某种"一致",说"一件事是Truth"时我们实际是在说,"这件事与'真的,(true)相一致",准确地说,应该说这件事情具有"真的"品质。但就"怎样判断真的,"这一问题上则意见纷呈,这在哲学讨论中便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真理理论。本文无意介入到这种讨论中,所以越过成真方式的探讨,直接将Truth译为"真"。虽然这很不符合中文用词的习惯,但却至少有如下三个好处。一是,"真"体现了 Truth与true的联系,而且绕过了成真方式的争吵。二是,"真"体现了 Truth和Truthfulness的联系。三是,"真"具有开放性,它可以适用于不同论域'例如当谈到命题的真时,我们可以称之为"真理";当谈到政治事件的真时'我们可以称之为"真相"从构词上,我们不难发现Truthfulness和Truth的联系'两者都意指"真":但Truthfulness更偏重于人,指某人具有Truthfulness的美德或者在行为时体现了Truthfulness的美德;而Truth更偏重于事'指某事具有true的品质。本文采用徐向东的翻译,将Truthfulness译为"真诚",并试图给出一个理由。"诚"在儒家思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到宋明理学家都对"诚"十分重视。本文不打算探讨"诚"的历史沿革,而直接援用孟了对"诚"的说法作为讨论的起点。《孟子》有言:"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里是说,要行孝道(悦亲)就得先反省自身'看看是否有诚意;而要反省自身,就得先明白人性的善。朱熹对此注释说,"……见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木。"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伦理语境中'"诚"有一种内在的维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反省自身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它与我们对人性"善"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于说,只有明晓了 "善"才能够做到"诚"。推而广之,将道德生活扩展到一般的人类生活,"诚"则既保留了 "反身而诚"的特质,又一般地与"真"相连。威廉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Truthfiilness的,笔者将在下节具体论述。


1.2 威廉斯论“真诚”
"真诚"是什么?威廉斯在《真与真诚》的第二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真诚意指"把对讲真话的那种关注表示出来的各种美德和实践,以及与那些美德和理想相伴随的.思想","讲真话"则指:"对其他人讲真话,以及首先是把真实的东西与虚假的东西辨别开来。"那真诚作为一种与真相连的美德,在人类生活中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呢?威廉斯从虚构的自然状态出发,给出了一个谱系学(geneology)的解释。人们生活在一个语言共同体中,分享着共同的语言。他们出于基本的人类目的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把其他有能力的语言使用者并不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间、空间的差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纯粹位置优势";而且,在这个集体中,没有哪个人在获得信息上处于最佳位置,他们彼此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所以,为了有效地获取信息,他们需要把信息聚集起来,形成认知上的分工。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是人类存在者,"关于他们所说的事情,他们具有信念,并能把那些信念表述出来。而且,他们能够反思他们所具有的信念,反思某些相关的问题……"因而,信息的聚集的结果是形成了 "共同的信念池"。在这一过程中,两种自然的倾向显露出来:一种倾向"首先涉及到他们获得一个正确信念,然后涉及到他们用一种可靠的方式把那个信念传送到信念池";另一种倾向是这样一种情形,"如果一个人旨在告诉某人某件事情,而且周围环境是恰当的,那么他就像要把他实际上相信的事情说出来"。这两种倾向是人们在语言共同体中自然生成的,无需经过反思,而与此相反的倾向——说谎则需要反思,哪怕是最简单的反思。这两种倾向被威廉斯称为"真的两个基本美德",分别是"准确"(Accuracy)和"实"(Sincerity)。"真诚"就是"同时指诚实和准确……如果我们要依赖其他人所告诉我们的东西,那么他们最好不仅要诚实,而且也要准确;此外,如果我们很关心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首先就得对自己诚实。"换句话说,一个人真诚的人得同时做到:一,反省自身,区分信念中真实和虚假的东西;二,准确而诚实地把信念中真的东西说出来。


2.真诚与相关的概念的关系


2.1 信任与诚实
在上节中,我们看到威廉斯将"真诚"与"真的两个基本美德"联系起来,而"诚实"作为美德之一在人们讲真话的动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明晰这一点,我们要进一步考察"诚实"这一概念,但首先我们得分析"信任"。威廉斯是从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这一角度来论述信任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因为合作活动在木质上是一种契约活动,而契约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无论这种信任是自愿的还是被某种外在的制度强制的。他认为在合作活动中,"信任涉及到一方在用某些方式来行动的时候愿意依靠另一方"。也就是说,信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一方面,B事实上承诺了某件事情X,或者A有良好的理由相信B会承诺某件事情X;另一方面,A相信B会做这件事X。进一步,我们会发现A对B的行为动机产生了某种期许。B之所以承诺X或者A可以相信B会承诺X,是因为A认为B会具有某种行为动机:躲避惩罚、谋求长远的利益或者其他。一个稳定的合作系统中,人们往往会彼此信任也因而成为值得信任的人。一般而言,信任有两个层次,即当A听到B向他承诺"我会做X"时,A相信B是在两个层次上:B确实会去做这件事把他所说的话变成了现实,这是言行一致;B表达了他此刻的真实想法,这是言信一致。而后者就是"诚实"即在言语上值得信任。在自然状态巾,我们发现了 "诚实"这种倾向:"倾向于确信一个人的断言表示了一个人实际上所相信的东西。"换句话说'诚实在于避免谎言'而谎言是这样一个断言:"说话者相信它的内容是假的,而且,为了在那个内容上欺骗听话者,说话者做出了那个断言"。比如,有人提醒你"有个人一直在私拆你的信件";如果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而此人看似善意的提醒,仅仅是为了挑起你和其他相关人之间的猜忌,那么这便是典型的说谎。但这种情境太过简单和阴谋论了。有趣的情境是:提醒你的人恰是公开你邮件的人。而当这个人提醒你时,她给出了很强的暗示:"有个人"不是她自己。显然,我们无法说这个人是诚实的,但就她给出的断言本身而言,我们也无法说她说谎了。所以,诚实 ?不仅仅意味着避免谎言,还意味着避免误导性的言语。误导性的言语要么由含糊的用词(双关、多义词是典型的例子),要么由断言所具有的意蕴表现出来。

2.2 真诚与诚实
"真诚意味着尊重真。"在1.2节中,我们已经表明,对真的尊重与真的两个基本美德是相联系,确切地说,真诚同时意指准确和诚实。在2.1节中,诚实被看作是"在言语上值得信任",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种把内在信息状态表示出来的可靠倾向,因为,它是在一个由隐瞒或掩饰的动机所构造出的空间中操作的。"而这些"隐瞒或掩饰的动机"与真诚——作为一种与讲真话相联系的美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对真的寻求会遇到内在的障碍,也就是"自我欺骗或一厢情愿"之类的东西。当我们缺乏认知上的审慎时,我们便极有可能出现自我欺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我们确实说出了我们信以为真的东西,然而,它却离真诚相去甚远,因为我们并没有准确地区分真与假。《战国策》中有个经典的案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至暗沙。曾子之母因缺乏认知上的审慎,当听到多人告知其儿杀人时,母亲的慈爱和儿子的贤德都被其忘却,而选择相信曾了杀人之事,并因害怕被牵连而越墙从僻静处逃走。另一方面,在面对"社会假话"时。威廉斯指出,"社会假话对于维持友好信任的世界本身是必要的",想想为了保护老太太而向其隐瞒其女身患重病的情形。更典型的情形出现在谋杀者的例了巾,如果现在一穷凶极恶的纳粹分了来问你是否看到某个遁逃的犹太人,你事实上完全掌握了他的去向,但是却撒谎说你并不知道。在这里,你本可能对老太太有的那种愧疚感你都无需有,因为较之老太太,谋杀者不值得得到真话,如果你因为"对那个谋杀者撒了谎而彻夜未眠",那么你就让"诚实变了样"。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中,一个人信念是复合的,你的确知道犹太人的去向,在此同时,你也确信纳粹分子不应该得到真相,所以当你回答"不知道"时,你表达了你实际相信的东西,因而你并没有做任何违背诚实的事情。然而,不清楚的是,你是否真诚?在本文后面的讨论中,真诚就是在诚实和准确的双重意义上使用的,而且,它与诚实富有张力的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二章的2.3节探讨政府对信息的管理所显示的那样。

二 真诚与政治 .............................................................................15-32
1.问题的收敛 .............................................................................15-18
1.1 真诚与政治的一般 .............................................................................15-16
1.2 真诚在政府管理中 .............................................................................16-17
1.3 对恐怖的自由主义.............................................................................17-18
1.4 其他的问题 .............................................................................18
2.真诚与自由民主社会............................................................................. 18-24
2.1 真诚与民主 .............................................................................18-20
2.2 两种对自由的诉求............................................................................. 20-22
2.3 公共真诚与言论 .............................................................................22-24
3.真诚与对不正义的 .............................................................................24-32
3.1 分配正义的 .............................................................................24-26
3.2 传统批评理论.............................................................................26-29
3.3 反思性批评理论.............................................................................29-32
三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32-38
1.大卫·马麦特《奥莉安娜》 .............................................................................32-33
2.、教育 .............................................................................33-38
2.1 教育在政治中的 .............................................................................33-34
2.2 四种教育 .............................................................................34-36
2.3 与真诚相关的 .............................................................................36-38


结语


笔者在序言中便已提出,本文的目的旨在依托于威廉斯的所论述,对真诚在政治中的内在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说明。一般而言,"内在价值"指本身具有价值,即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东西而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不因为充当了某个目的的手段而有价值。康德的"善良意志"便是此种理解的典型代表。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对"善良意志"有一个极经典的论述:"善的意志并不因它造成或者达成的东西而善,并不因它适宜于达到任何一个预定的的目的而善,而是仅仅因意欲而善,也就是说,.它就自身而言是善的……即使由于命运的一种特殊的不利,或者由于继母般的自然贫乏的配备,这种意志完全缺乏贯彻自己的意图的能力,如果它在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外依然一事无成(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纯然的愿望,而是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所剩下的只是善的意志,它也像一颗宝石那样,作为在自身就具有其全部价值的东西,独自就闪耀光芒。这也就是说,只有有善良意志是无条件好的东西,它具有完整的道德价值,而且,它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它产生了任何被认为是好的结果。按照此种理解,当我们说真诚在政治中具有内在价值时,我们无法对它多说出些什么,因为"它是好的就是因为它是好的",这种善是一种"不可阐明的、自我维护的内在善,其价值是自我说明的"。而且,这种理解排除了一种还原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可能性,在真诚背后并没有其他更为根本的价值。那么,我们在本文的论述显然不足以为真诚的内在价值辩护。甚至更根木的,真诚的内在价值不需要辩护。那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就自然产生了:既然内在价值是不可阐明和自我说明的,那我们如何获知这种内在价值?换言之,我们如何知道真诚具有内在价值呢? 一种可能的答案是直觉主义的,我们可以宣称我们因其本质具有某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可以认识到真诚的内在价值。另一种可能的答案则可能导向神秘主义和极权主义,真诚的内在价值只有某些人可以知道,而我们则是接受恰当地教育后而获知的。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有可靠的理由加以拒斥。
本文集中篇幅讨论了真诚与自由主义联合体中的其他价值——民主、自由和正义的关系,而真诚在政治中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在一种理想的环境中,公共真诚对于维护自由联合体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它不仅可以反抗一种暴政的压迫、确保对自由的弱版本的诉诸;而且可以充当对制度不正义的批评工具。而且,如笔者在第三章所讨论的,真诚与一种独特的政治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深信,威廉斯的此种探讨进路拓展了一种新的视野,为我们探讨内在价值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然而,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威廉斯在《真诚、自由主义与批评》中采用的作为背景的自由联合体在多大程度上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由民主社会?这一问题另需撰文加以说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