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19世纪30年代,己经有了电动汽车,但是长达100多年的时间,电动汽车发展非常缓慢。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问题逐渐浮现,世界各国相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争取占领新能源汽车高地。而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因可从外部环境及经济增长内部动力需求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可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1)不断增长的需求驱动下,形成了全球石油供不应求的态势。
(2)用电力替代石油,将打破对石油的依赖,可大幅提高经济和能源安全。
其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大潮下的必然选择。
(1)传统燃油汽车产业是全球碳排放的第二大产业,气候变暖的气体中有来自石油,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2)依靠电力驱动,行驶过程中排放较少,减少污染,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具有零尾气排放的特点。
再次,新能源汽车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投资,围绕新能源新技术产业的更新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我国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汽车业的进出口贸易。
(1)各国政府都在出台汽车排放法规,它将成为新的市场准入壁全,对各国汽车出口产生重大响。
(2)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碳超标的汽车进行惩罚等。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体现在:
通过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及使用成本比较分析,加快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步伐,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
(1)对国家的意义:改变高投入、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对企业的意义: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汽车的转型升级,并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3)对个人的意义:改变消费观念,增强环保意识,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2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2.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分类
混合动力汽车是由汽车内燃机和蓄电池共同产生电力驱动电机带动汽车行驶的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通过氢气、甲醇等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而获得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从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主要是可以直接通过汽车外部电源补充电力,同时,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通过发动机动力给车载蓄电池组进行充电。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纯电动汽车特征主要是依靠蓄电池组提供驱动动力,在充电方面需要有配套的补充电力系统。纯电动汽车在实际环境中是没有尾气排放的,也不需要燃油等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虽然在行驶过程中是没有环境污染的,但是,存在充电系统较少和续航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通过持续发展加以解决的问题。
2.2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2.2.1初始阶段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它曾经是内燃机汽车的早期竞争者。由于当时的发动机技术落后,驱动行驶距离较短,因而,电动汽车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发展阶段。但是,随着电池的耐久性问题逐渐突出,无法让汽车跑较长距离,人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了内燃机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而且,长期以来汽油价格的低廉也促成了内燃机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分别研发了新型电动汽车,以此掀起了电动车的全球热潮。但是,电池等关键技术依然没有关键性的突破,因而,其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市场的广泛认可。面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安全及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人们更多的是釆取汽车轻型化、提高内燃机的燃油效率、使用替代型清洁燃料等措施。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推广再一次被人们忽视,并进入了迟缓发展的阶段。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人们开始担忧燃料供给安全问题,它甚至导致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暂停。人们加快了改变依赖燃料进口现状的步伐,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电动车的动力蓄电池技术的进步,确保电动汽车拥有足够的动力和续航能力,并且大幅度地降低了电池成本,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
低了电池成本,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目前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系统组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传统铅蓄电池、镜氢电池、锂电池、高温钠电池等,正在研究开发的能量储存装置有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铅酸电池技术可靠,应用广泛,产业基础良好,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但是,能量比较低、使用寿命短;镜氧电池拥有比功率高、安全性好、无污染等优势,广泛用于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中,但是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影响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广泛使用;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发表展起来的高容量可充电电池,拥有能量高、重量轻、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能量储存技术研究的热点。
依靠自主创新,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与欧美日等国家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在电池方面,镍氢和锂电的多系列电池组方面己经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在电机控制方面,我国的科研院所在上世纪末已分别研发出车用电机驱动系统。此外,在整车控制系统方面,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也已经在产业化中得到应用。北汽集团等企业也实现了整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并具有相关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
3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与内容...........11
3.1生命周期评价界定...........11
4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分析.........26
5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30
5.1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30
5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在世界范围内日趋恶化,人们幵始担心能源短缺和能源经济问题。同时,由于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加速上升,给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通过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生命周期评价及使用成本的分析,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较传统燃油汽车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很好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发展低污染、高能效的低碳汽车产业对每个国家尤为重要。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步伐,使各国的汽车产业技术向低碳模式演化。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过程中投资巨大,与此同步配套相应的政策,主要是实施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经验证明,政府的主导和扶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一项新兴产业的发展没有政府的扶植和推动必是软弱的,我国正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也应采用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的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5.1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比同类型的燃油汽车贵,新能源汽车价格比一般的燃油车贵10-15万元。然而,燃料成本却低于传统燃油汽车大约1/2或更多。如果燃油价格持续上涨,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经测算,如果原油价格在50美元桶时,人们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自然地减少,因而,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12%,而油价在140美元桶时,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28%。燃油价格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6结论
综合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不完备,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观念保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受到消费增长缓慢的制约,进一步影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要想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集约化,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需求。尽管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补贴的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购买,但也只是一种刺激行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降低整车及电池成本。
此外,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优势的宣传,让有能力购买的人群对新能源汽车在质量和安全性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多的认可新能源汽车。在培育中青年消费群体方面,要更加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感。
最后,在产业政策方面的配套和系统化需要具有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在实际生产和消费领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制度保障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
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