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特征,为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在充分分析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石景山区明确了打造“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提出在“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要加快构建“八个高端体系”,并在“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中,对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提出了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新的时代条件之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规划出了清晰的蓝图,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未来一段时间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将不断加快,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兴金融产业业态不断兴起、发展前景良好,保险行业等传统金融业态也在积极谋求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北京着力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当前,石景山区处于传统工业区向绿色发展示范区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全面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区域深度转型发展的主线。面对改革深化的大势和区域转型的需要,以及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升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的总体实力,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北京市要求的具体举措,又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区域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优化首都金融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引领西部地区转型、构建石景山区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区域深度转型和绿色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1.2主要研究内容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是石景山区服务业高端化的要求,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论文立足首都金融产业总体布局、以及北京市对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定位,在总结石景山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石景山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石景山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的基础条件、内外环境和重要性,着眼于石景山现代金融产业自身发展及其积极效应的发挥,提出下一阶段促进区域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阶段目标以及具体策略,既为石景山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也是对金融创新、现代金融发展进行的积极探索。论文是基于转型深化时期石景山区现实条件的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阶段特征。随着国家、北京市金融重大项目以及先试先行政策落户石景山,以及金融产业对地区财政收入、经济增长贡献愈加突出,现代金融产业在石景山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陆续展开。但由于部门职能分割等局限,目前尚未形成整合全区各类金融资源的综合研究,且现有研究偏重于政府层面重视程度高的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对发展潜力较大的互联网金融及商业保理等业态的发展研究比较薄弱,因此论文着眼于石景山区内现代金融产业资源全面整合,打破部门分割,从“大金融”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在提升区域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带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研究方面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2文献综述
早期的金融理论,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存在,主要研究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被称为“货币银行学”。不同于经济学,关于金融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开展的,随着金融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既依赖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的产业,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相关理论研究也不断拓展和深化。
2.1关于金融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交易成本与流动性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可以通过降低金融市场交易费用水平来吸引投资者。等㈣通过研究提出建立更畅通的信息流动和共享渠道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国内对于如何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在邓小平“金融棋活,全盘皆活”观点的提出后进一步深入。熊德平等指出,要通过提高金融市场化建设水平、增强金融决策能力、优化金融人力资本、开展金融创新等方式,全面构建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企业等各方面的金融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李玉萍认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有力的政府支持和科技的进步是促进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因素,并总结出实践中金融中心形成模式主要有自然渐进、政府推进和混合模式三类。林江鹏、黄永明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布局呈现出“非标准化信息”特征,经济实力、地理交通、制度政策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形成起到了更明显的作用。刘徐方对北京市的经济水平、金融发展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应该倾向于选择政府主导模式建立金融中心,并指出政府需要重点在完善金融政策、优化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和集聚金融专业人才等方面加强作为。姬国军着眼于构建和谐的区域间金融产业集群生态共生关系,提出一定范围内金融集群成员之间在金融业态的发展方面应该保持互相渗透的差异化,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增强集群的金融综合实力。
2.2对金融创新及部分新金融业态的研究
陈孙,厉以宁,认为金融创新即在金融业内构建新生产函数,通过重新组合各类金融生产要素以实现更高额的利润。黄达从微观层面出发,认为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技术、工具、机构、方式、市场等各方面寻求的突破。段世德加入了宏观方面的考虑,指出金融创新除了在新金融产品、工具、服务的推出和传统金融要素重新构造之外,关键在于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发展催生了一系列“现代金融”、“新金融”业态,上海市黄浦区于2011年最早以产业政策计划的形式提出了“新金融”的概念。郝斌提出金融创新能够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苏建军等指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现代金融产业的市场化属性将越来越突出,这将对传统金融体系提出挑战,产生压迫、示范、激活等综合效应,促进金融产业现代化进程。
对于新金融业态的研究也涌现出了一些成果。特别是资金供求双方最准确的信息,是促进金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的核心因素。霍学文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产业的物质技术结构,必将给现代金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降低、服务拓展、效率提升、机构简化、创新加速等功能特征。同时也有一批学者对互联网金融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刘英等指出互联网金融兼具了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风险。曹广军指出,目前国内商业保理总体规模小,空白领域多,亟需加强政策支持、法律制定、行业规范、信用体系、人才培养等以促进商业保理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金阵在中国刚入世不久就提出了新时期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市场内外环境,构建符合国情的保险行业体系,同时要致力创新、加强监管、培养人才。郑玲提出要提高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陈虹等提出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推进传统金融行业深层次合作,提升保险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模型和多种分析方法对金融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金融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完备的体系。但随着金融创新深化及各类新金融业态的涌现,理论研究逐渐出现滞后的现象,亟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以为新常态下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3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现状........8
3.1北京市金融业发展总体情况.............8
3.2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0
4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18
4.1优势和机遇.......18
5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总体设计.........26
5.1总体思路.......26
6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具体策略
针对石景山区现有金融实力较弱、金融产业在全市范围影响力低、金融资源竞争力及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立足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乘借改革东风、把握转型机遇、积极参与竞争、妥善应对风险,以建立区域金融发展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理顺金融工作体制机制;以政策集成为手段,营造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速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金融资源汇聚;以金融业态创新为动力,鼓励现代金融差异化发展,打造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以夯实金融载体为基础,提升现代金融功能空间承载力;以加强金融产业监管和风险控制为保障,确保地区金融安全。
6.1形成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合力
加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石景山区政府对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引导支持作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多级联动、多方合作、共同促进的金融工作格局。
6.1.1加大向上争取及区县合作力度
将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相结合,与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等市级部署相结合,加强与保监会、北京市金融局等上级金融相关部门在产业信息、政策趋向等方面的沟通,及时掌握与了解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最新动向并积极进行对接。结合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情况,充分考虑承接与落实能力,从定位、政策、资金、项目等各个方面争取国家、北京市层面对石景山区现代金融全面发展或者重点领域的支持。推动建立以北京市为主导的区县金融合作机制,密切区域之间的金融合作,推动形成金融资源合理流动、金融信息有效共享的各类平台和机制。加强与西城区、海淀区等传统金融功能区的金融资源交互,做好对核心区金融资源溢出的有效承接,探索建立与西部地区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机制,拓展金融合作与福射的领域和空间,着力构建促进区域现代金融产业合作共生的良好环境。
7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金融产业相关理论成果以及国家、北京市关于石景山区金融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等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保险产业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石景山区重点金融功能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石景山区发改委、金融办、科委园区等金融产业相关部门就区域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前景进行了座谈交流。
主要观点及结论如下:
(1)自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以来,在首都金融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成果丰硕:金融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对区域经济贡献持续增强;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一轴带两翼”的金融空间布局雏形初显;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区域金融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尚未融入全市格局;现有金融要素竞争力较弱,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金融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微观主体发展能力欠缺。
(2)目前,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主要有: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步伐的加快为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形势;北京市金融业总体布局战略调整为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多重转型服务业高端化进程加快为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石景山区自身良好的现代金融产业基础积累了充足的发展潜力。但也仍需面对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后金融危机时期产业复苏的不确定性及金融创新特性使得金融产业的发展埋藏着潜在的风险;各地区对金融产业发展的一致认同加剧了产业竞争;石景山区特色金融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尤其是金融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其发展的主要短板。
(3)为了实现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应当围绕打造“京西金融创新中心”的产业发展定位,在北京市金融业总体规划布局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立足服务辐射首都西部地区,鼓励现代金融产业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并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深度转型相结合,分“三年打基础、三年成动力、五年广辐射”三个阶段实施推进。具体策略主要有:形成包括国家、市、区政府,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界在内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合力;构建税收优惠、创新支持、合规经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现代金融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加速培育现代保险服务业、科技金融业、商业保理业三大金融创新业态;高水平拓展、高端化新建、高品质改造,进一步完善“一轴带两翼”的现代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加强金融产业监管和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略)
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