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虽然央行不断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但是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是“想贷不敢贷”。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般来讲,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实力有限,资信不足,经营风险较大,不利于其获得金融资源。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存在较大不稳定性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创业时间短、发展前景不易判断,在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则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很难得到保证,金融机构对其提供贷款支持的风险程度很高,因此,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就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
(二)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不同步
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企业运转周期过长等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信息不对称,存在道德风险
在借贷资本的运作上,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难以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四)缺乏外部环境支持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政策法律不完善,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大多以大型企业为主。供应链金融作为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种模式,虽然在我国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但其在国外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银行最早于1803年开展“物流金融”(仓储质押融资)。与欧美国家相比,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商业活动。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深圳发展银行1999年开始涉足货押授信业务,至2001年前后分行和总行相继出台货押业务管理制度,从此开始了“深发货押”业务的蓬勃发展。2003年中,深圳发展银行开创性地推出了“1+N”供应链融资服务,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序幕。我国供应链金融历史不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深入研究机会。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分析已经很丰富了。最早关于这方面的1.绪论研究是“麦克米伦缺口”理论。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为了制定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指派以麦克米伦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对英国的金融业和工商业进行调查。1931年该委员会提出了《麦克米伦报告》,该报告指出在英国的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在筹措资金方面存在困难。通过调查发现,当企业资产低于25万英镑时,企业就会遇到融资困难。这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壁垒现象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Macmi1lanGaP),即“信贷缺口”麦克米伦缺口的现象在许多国家的金融制度中都存在,因而成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代名词。
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呢,Stiglitz和weiSS(1981)的S-W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S-W模型认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银行贷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利率的单调增函数。也就是当面临贷款的超额需求且银行无法分辨单个借款人的风险时,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不会进一步提高利率,而会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对贷款申请者实行配给。在配给中得不到贷款的申请人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利率也不会被批准,因为出高价的借款人可能选择高风险项目,降低银行的平均资产质量,因此,即使可贷资金有剩余,银行也不愿意按高利率放贷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小企业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是世界各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Helmut Bester(1985)的论文讨论了抵押品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抵押品可以和利率同时充当银行分离贷款项目风险类型的甄别机制,即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来分离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贷款项目。企业愿意提供的抵押品价值相当于对银行发出的有关自己风险类型的信号。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2.1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我国确定的现行中小企业的标准涉及到工业、建筑业等等众多的行业。对于工业类型的企业,符合以下这样一些条件的为中小企业:企业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或者是销售额(主营业务)在3亿元以下,或者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对于建筑业,符合以下条件的为中小型企业:企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对于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明确了中小企业的范围,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明确的中小企业范围内,可以使政府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也为分析、研究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3. 供应链金融概述.......... 26-36
3.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26
3.2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及给各参.......... 26-30
3.2.1 供应链金融给银行带来的效益.......... 27-28
3.2.2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带来的效益.......... 28
3.2.3 供应链金融对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效益.......... 28-29
3.2.4 供应链金融给供应链带来的效应.......... 29-30
3.3 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30-31
3.4 供应链金融的国际实践.......... 31-32
3.5 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实践.......... 32-36
3.5.1 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32-33
3.5.2 其他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简介.......... 33-36
4.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SWOT分析..........36-45
4.1 基于存货质押的融资模式.......... 36-38
4.2.1 基于存货质押的融资模式分析.......... 36-37
4.2.2 基于存货质押的融资模式SWOT分析.......... 37-38
4.2 基于预付账款质押的保兑仓融资模式.......... 38-40
4.3 基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40-42
4.3.1 基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分析.......... 40-41
4.3.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SWOT分析.......... 41-42
4.4 三种融资模式的比较.......... 42-43
4.5 基于上年业务总量的融资模式 ..........43-45
5. 供应链金融案例分析.......... 45-49
5.1 案例背景介绍 ..........45
5.2 A企业融资的困境 ..........45-46
5.3 供应链金融对A企业融资困境的化解.......... 46-47
5.4 案例解析.......... 47-49
结论
本文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供应链金融在国外己经成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供应链金融还是一个新兴的服务项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的成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推动的,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融资支持却存在着重重困难,资金的缺乏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必要的,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是有必要的。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通过把处在供应链链上的利益相关者结合在一起,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案设计以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地监督中小企业,大幅度的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使中小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加强了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合作,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的盈利空间,给它们增加了新的增值业务。
(三)供应链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上有潜在优势,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参考文献
[1]Cho,Y.J.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http://sblunwen.com/jrbylw/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6(18)
[2]Levine,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
[3]Kumar,P.C.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 A comment[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Banking,1994(26)
[4]Mehra,Y.P. Velocity and variability of money growth: Evidence fromgranger-causality tes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9(21)
[5]Loungani,P.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flation,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economic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7(29)
[6]Pagano,M. 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 An overview[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3(37)
[7]King,R.& Levine,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2)
[8]Stiglitz,J.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Supplement to the World Bankeconomic[J].Review and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94(2)
[9]Douglass,C.North.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10)
[10]Hayek, F.A. Inp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