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其中“清迈协议”的签订更使得东亚在区域汇率协调与合作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东亚经济的严重打击来看,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合作仍是仅仅局限在应对危机领域,在对危机的防范及监控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至今流于表面形式,东亚区域内尚不存在区域内货币驻铺,美元作为外币驻锚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在东亚区域内仍居于重要地位。在此情况下,东亚区域内两大主要货币——人民币与日元的动态就格外引人关注。日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推行国际化,但是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日本开始逐渐调整其“日元国际化”战略,日元的重心开始向东亚区域转移,日本力图通过争取在东亚的主导权进而推进日元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也幵始提上日程,自2008年年底开始,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首次公开制定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并幵始在边境贸易和跨境贸易中推行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但是当前无论是日元还是人民币都无法独立承担起充当东亚地区铺货币的重任,日本经济近年来的不景气、日元汇率的波动以及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等问题使得日本难以担当此任;而中国由于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化等原因,短期内也无法获得主导地位。这就使得人民币与日元的竞争与合作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其合作与竞争的选择更是对东亚货币体系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说决定着其未来的基本走向,进而也将决定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取东亚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和日元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为视角,探讨了人民币与日元的发展模式选择对东亚货币体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的出路及其路径选择对东亚货币体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2相关理论综述
1.2.1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
(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Mundell于1961年最先提出的关于货币区域一体化及汇率制度安排的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OCA)主要从要素流动性标准入手,研究最优货币区的建立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蒙代尔认为产业结构比较一致、要素流动性较高的区域,适于构成一个统一的货币区气早期由蒙代尔提出的生产要素流动标准以及其后诸如Mckinnon(1963)的经济幵放度标准、Kennen (1969)的产品多样化程度标准、Ingram(1973)的金融一体化程度标准等等,往往只侧重于对某一项或几项指标进行分析,属于静态分析范畴,实际上只有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的考察,才能对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进行更加合理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OCA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与扩充,其中成本——收益综合分析法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rugman和Obstfeld (1998)对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GG-LL模型(图1-1),从单个国家是否加入货币区入手分析了其成本、收益因素,衡量了其利弊得失。模型指出,OCA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间经济体的联系程度,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要素流动越大,则组建货币区收益越大。构建区域货币体系的最优目标是实现货币一体化,从帕累托最优的意义上讲,这意味着各经济体加入货币区的净收益为正值。
(2)最优货币区理论在东亚的适用性探讨
目前,东亚区域内开始逐渐具备OCA的部分条件。从贸易领域看,东亚区域内贸易往来越加频繁,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断增多及完善。东亚区域内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中趋于合理化,以直接投资为主的东亚区域内分工扩大了制造业的垂直产业内贸易,东亚市场基础上的一体化逐渐形成。从金融领域看,东亚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互动及关联程度大幅提升,区域内利率及股价的联动性也在逐渐提高。虽然贸易金融领域的联动性加强,但是从整体来看,东亚区域各国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经济结构仍呈现多样性、汇率制度繁多、文化传统差异显著、政治意愿的协调性还不强,而OCA理论的单一货币区制度要求区域内国家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有意愿让渡部分经济主权,服从共同的货币政策。因而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东亚地区还未具备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但存在成为最优货币区的潜力。
东亚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状况决定了东亚地区无法效仿其他地区的货币合作模式,只能从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构建东亚货币体系的现实路径。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区范围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呈现出一定的反比关系,在较小的范围内构建货币体系成本就相对较低,从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最优货币区。按照这个思路,在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中,可以先在符合OCA理论标准的次区域进行局部的一体化尝试,推进局部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然后再向东亚整体区域扩展。按照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先在发展一致性较强的次区域上开展统一的汇率安排,继而加强次区域之间的汇率协调性,最终实现整个东亚区域汇率的协调统一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内两个主要经济大国,人民币和日元之间的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的整合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东亚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与日元竞争与合作的现状及影响......................11
2.1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现状 ......................13
2.2人民币与日元的货币竞争力对比分析 ......................15
2.3人民币与日元合作的现状 ......................19
3人民币与日元在东亚货币体系中的发展前景 ......................21
3.1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前景初探 ......................23
3.2未来人民币与日元合作的内部限制因素...................... 26
3.3曰元成为东亚“锚”货币的制约因素...................... 28
4中国在东亚货币体系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36
4.1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对东亚货币体系的影响...................... 36
4.2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7
4.3人民币在东亚货币体系中发展路径的选择 ......................38
结语
目前人民币与日元在东亚货币体系中的关系无法简单地用竞争或是合作來回答,可以说从当甜的形势来看,两者是“在竞争中展开合作”、“在合作中实现竞争”的一个过程。尽管东亚各国已在东盟10+3的框架下就加强货币金融合作达成了共识,并在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融资便利安排、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建立外汇储备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区域内两大货币——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实质性协调与合作,却严重滞后于东亚整体货币合作进程的推进,双方大体上仍保留着各行其是的传统。
东亚处于缺乏霸权国家这样一个典型的霸权不稳定状态,而这一权利空白一直被美国占有。面对如此纷杂的局面,在中国目前无力单独承担东亚货币锚只能的条件下,唯有在当下积极加强与日元的深度合作,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地位。但是,中円两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背景又决定了两国的合作进程中必然存在竞争的不确定因素,合作大背景下的竞争是两国目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M].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陈雨露.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货币竞争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3, ( 11 ).
[3]陈雨露.国际货币竞争中的美元贬值[J].中国金融,2004, (10).
[4]崔萌,陈烨,夏广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探讨[J].海南金融,2010,(10).
[5]郭华.东亚货币合作中中日货币竞争力比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4).
[6]高海红.东亚货币合作中人民币与曰元竞争力比较[J].经营管理者,2009,(14).
[7]高晓雁.东亚货币合作与协调[M].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8]何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因素及其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5,(6).
[9]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0]李娜,万志宏.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人民币与曰元[J].国际经济合作 2009,(8):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