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硕士论文精选范文:空间属性理念下金融危机传染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71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取得巨大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金融危机越来越多,金融市场的震动让人惊讶。这些现象使世界各国经济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现代金融危机却伴随着高速发展,这些危机以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为主体,世界各国都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众所周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取得飞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快速,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创新。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危机次数加剧,而且出现了新的特征,即金融危机在许多国家之间同时或相继爆发,特征具有群发性和传染性。而且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都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有的国家经济倒退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无论是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1月巴西金融危机,1992一1993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贬值所导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或是1994一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所引发的拉美危机,还是1997一1998泰国国内危机所演变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到现在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都带有明显的传染效应。这些金融危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个国家先在首先发生危机,通过以货币或银行作为危机的载体,传染到其他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最近几次金融危机为现代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它们具有同以前金融危机不同特点,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表现为:①金融危机具有超周期性和超前性。被传染的国家的基本面良好,没有发生危机的先兆。②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从1992年到2009年几乎在世界范围内爆发。③金融危机向全球性发展,它的延伸和传染效应变快,速度加快。如Kindleberger认为 “泡沫与崩溃的国际传递似乎不是一个经济法则,而更像是一种趋势”。Krugman甚至认为,“所有的金融危机都具有国际性的传染影响,,。IMF(1995)[6]认为,“危机的溢出效应和蔓延似乎己变得更明显、更为广泛”。④金融危机发生的国家大多受到投资者的恶意投机攻击。货币和银行银行首先受到冲击,这两种危机成为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主要危机。⑤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危机都不免疫,地区性特征明显,如97年的亚洲流感。
另外,从我国经济和金融的现实情况来看,也必须把金融危机传染研究作为我国研究的重点。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机理,传染途径,并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根据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建立金融危机早期预警体系,把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作为我国金融系统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定量化金融危机传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课题。
首先,中国的金融改革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已经落后。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制度限制了金融业的腾飞,金融发展速度缓慢。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化解金融风险,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随着金融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改革对于国家的总体改革和经济环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长期进行资本控制,产生很多隐性金融风险,这些风险已经开始显性化。降低这些风险对于我国能顺利有效防御来自国外的金融攻击是至关重要的。在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重建对中国经济全局具有重大意义。要如何抵御外来的金融风险的冲击一一金融危机传染,也是摆在我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我国已全面开放金融业,我国金融业相对来说还很脆弱,缺少相关人员和技术,我国经济存在着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受到国外的威胁。然而从中国的金融现状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金融衍生产品和规避风险的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金融系统不够稳定。所以我国必须解决这个课题,应该根据国际金融风险的特点来建立我国的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使我国在面对国外的冲击时,能够保住我们的胜利果实,使我国抵抗国际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越来越高。纵观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在很多国家爆发,从这些国家的后果可以看出:金融稳定对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十分重要。世界其他经济体不会影响中国的年代已经过去。
最后,我国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从这次次贷危机来看,我国已经不能像1997年那样置身事外。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资本管制,人民币币值一直都很稳定,金融机制和体系在控制范围内发展,其他国家的那种具有致命性的经济危机自建国以来并没有在我国发生过。但目前的现状是人们盲目投资,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淡薄。虽然有股市动荡、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利率调整等现象虽然存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范金融风险。但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传染现象,使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从次贷危机可见,金融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机理及其相关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在理论界里,由于1992一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的传染现象,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更加引发研究热潮,金融网将埃传染理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国际上是在1992一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以后,关于金融危机传染的系统研究才开始。由于金融危机传染的多变性,理论界对传染机理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虽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经形成很多。早期研究集中在是否存在传染,现在大多数学者都承认确实有传染发生。近年来的争论主要集中传染机制和传染渠道、传染期等方面。金融危机传染等传染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关于传染机制、传染期和传染度的问题,很多学者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形成不同的金融危机传染理论,得出不同的结论。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危机是如何在国家之间传染的,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2章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方法分析和效应分析


2.1金融危机传染的涵义
19世纪80年代全球金融一体化之前,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是个别国家的个别现象,危机一般没有在国际间传染的效应。进入19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0年之后,金融危机相继在多国爆发,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机制和路径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对金融危机研究新的热点,也形成了林立的各种学术观点。学术界对传染的定义从宏观到微观。(1)概率说[l’7]是指一国货币受到投机攻击成功后,汇率大幅波动,而导致其他国货币受到投机攻击压力增加的现象。这种传染的定义最宽泛,遭受货币攻击可能性增加的国家可能发生危机,也可能不发生。(2)溢出说[36]的概念认为一国同危机传染源国之间通过实体联系或者金融联系而发生传染。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市场会向与危机国相似的国家索取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提高了这类国家的筹资成本。Calvo等称之为基于基本面的传染,Masson[6]称为溢出效应。(3)净传染说[6]从行为金融角度定义,认为传染仅仅是由于投资者或其经纪人的行为导致的危机在国际之间发展才能称之为传染,又称净传染。(4)过度联动说将传染定义为一国所引发的冲击造成他国与该国市场联动趋势的显著上升,极值说认为传染是可观测到的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同时实现超额收益率的增加,而且这种收益率的增加不是由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造成的,该学说认为只有各国金融市场收益极值同时出现,才能认为危机从一国蔓延到他国。以上概念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定义,Allen和Gale(2000)]将金融危机传染带入微观领域,他们认为金融危机传染那是指危机从一个经济体到另一个经济传播过程,经济体可以是国家、机构、危机的类型等等。由此oasgupta(2004)提出了折衷说。(5)折衷说认为传染可以是危机从一地区、一国或者一机构发生向其他地区、国家或者机构蔓延的过程。显然这是个综合性定义,本文采用折衷说来研究金融危机传染。


第3章 金融危机传染经济制度空间的构建.............. 49-68
3.1 三维经济制度空间的构建............ 49-51
3.1.1 三维经济制度空间的界定............ 49-50
3.1.2 经济制度空间的构建原则............ 50-51
3.2 构建经济制度空间指标的选取 ............51-53
3.3 样本数据预处理及统计描述和检验............ 53-62
3.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53-59
3.3.2 指标的权重的确立............ 59-62
3.4 经济制度空间体系的建立............ 62-65
3.5 金融危机传染的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65-67
3.6 本章小结 ............67-68
第4章 基于时空数据跨国之间金融危机............ 68-111
4.1 金融数据的属性............ 68-70
4.1.1 时间属性............ 68
4.1.2 空间属性............68-70
4.2 金融危机传染期研究............ 70-87
4.3 金融危机传染时空模型的建立............87-97
4.4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转换研究............ 97-110
4.4.1 传染机制转换模型建立............ 97-101
4.4.2 制度转换的均值方程和实证结果............ 101-110
4.5 本章小结 ............110-111
第5章 基于时空数据的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 111-124
5.1 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属性研究 ............111-113
5.1.1 金融危机与金融脆弱性............ 111
5.1.2 货币危机属性 ............111-112
5.1.3 银行危机属性 ............112-113
5.2 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传染模型的建............ 113-114
5.2.1 空间属性的格兰杰因果模型............ 113-114
5.2.2 空间阈值格兰杰因果模型............ 114
5.3 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因果检验的实证............ 114-122
5.4 金融危机传染原因与过程分析 ............122-123
5.5 本章小结 ............123-124


结论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传染的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入手,对于现有研究忽视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空间属性的现状,构建了含有空间属性的金融危机传染理论模型,并选取了35个国家作为样本,以两次金融危机传染作为实证分析,针对跨国传染和危机间的传染进行了理路与实证分析,研究了金融危机传染的传染机理,对于传染的鉴定更为精确,基于以上结果,对金融危机的传染机理取得了更深入得进展,对国家制定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得到了如下的结论和创新性成果:
1依据前三代危机理论所涉及的金融危机的宏微观诱发因素,建立了经济制度空间。论文论证了金融危机传染具有空间性,以35个国家为样本,在1997一1999年和2006一2008年这两个时间内建立以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为主的经济制度空间,根据经济制度空间建立了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权重矩阵可以很好的解释样本国家的空间性。为建立传染模型提供基础。
2利用外汇压力指数的厚尾性质,构建了传染期模型。分别以1997-1999年和2006一2008年两个时间段的35个国家为样本,进行传染期的实证研究,以极值理论作为决定外汇压力尾部指数的估计,应用Hill指数鉴别危机期。在计算Hill指数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决定最大m值,该方法解决了估计过程中出现的无效和有偏问题。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传染期时间均早于传统研究,较传统研究更为客观,有利于当局提早发现金融危机。
3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式,根据金融数据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将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跨国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建立含有空间权重矩阵的金融危机传染模型。依据空间理论,分别对1997一1999年和2006一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传染的35个国家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度量,实证表明两次金融危机传染均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且逐年递增。然后以两次危机中心国为核心,建立含有空间权重矩阵的金融危机传染模型。根据模型系数,计算金融危机传染的空间溢出强度即传染度,由此量化危机中心国与被传染国的传染程度。
4建立了空间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将传染渠道分为两个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考虑到金融危机发生时,危机国家会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提出了将改变前后的波动机制分为高波动机制和低波动机制,构建含有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马尔科夫制度转换模型。研究发现波动机制与传染渠道存在明显的关系,在高波动机制中,汇率风险主要通过金融渠道进行传染;在低风险机制中主要通过实体经济进行传染。


参考文献
[1]Ettredge, M. and R. Greenberg. Determinants http://sblunwen.com/jrwj/ of Fee Cutting on Initial AuditEngag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28(1): 198-210
[2]AllenT.Craswell,Jere R.Francis and 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NameReputat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December)20:297-322
[3]Defend M.,T.J.Wong and Shuhua Li.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Independence on Auditor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0:49-66
[4]Albert L. Nagy,Joseph V. Carcello. Client Size, Auditor Specialization and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f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 19(5):651-668
[5]Balsam, S., Krishnan, J. and Yang, J. S.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Earnings Qualityf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3, 22(2):71-79
[6]BrianW. Mayhew, Kimberly A. Dunn.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 19(1):35-58
[7]Defond,ML.,Francis, J. R. and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2000,19(1 ):49-66
[8]Gramling,A. A., Johnson, V. E., Khurana, I. K.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M].Working Paper,Georgia State University,2001
[9]Krishnan,G. V. Does Big 6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Manage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supplement):1-16
[10]MarkH. Taylo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Auditor's Inherent RiskAssessments and Confidence Judg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4):693-71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