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货币体制传导效应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71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借助中央银行利用的各种货币政策的工具,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的重要经济手段。对其的分析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范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货币政策目标、工具、操作方式相对成型且未发生显著变迁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顺畅与否、传导效应大小就成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举足轻重的因素。因而,梳理货币政策传导的环节与渠道、分析各渠道的传导效应,对于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分析货币政策改革与变迁的路径等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⑴。自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恢复公开市场操作、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利率浮动空间,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从直接走向间接。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化、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日渐成为市场化主体、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汇率形成机制更富弹性,间接化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并有了得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和环境。但世界经济金融的复杂背景、体制改革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对外依存度的增大,又使得货币政策操作更趋复杂。1998年至2008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 1998年到2002年的通货紧缩、2003年以来的流动性过剩及2006年末以来的CPI高企。央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物价波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密集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其频度及力度前所未有。同时,这一历史阶段不仅包含反通缩和反通胀两个阶段,而且是货币政策已走上间接化发展,货币政策工具、目标体系、操纵方式相对成型且未发生显著变迁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渠道的顺畅与否就显著制约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发挥。分析此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不同传导渠道的作用机制、运行环境、传导效应等问题,对今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等实际问题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的“一保一控”,再到9月份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密集使用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等多种手段,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考察危机背景下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是否有效,货币政策各传导渠道顺畅及作用大小,对中央银行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准确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和时机等问题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1.2.1国外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凯恩斯主义非常强调利率渠道在货币传导机制上的作用。格林沃尔德和斯蒂格利茨强调信贷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1980年后,奥伯斯费尔德、麦金农对汇率的传导效果进行分析后,认为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作用。1990年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研究热点转向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方面。米什金(1995)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汇率、信用和非货币资产价格等四条途径传导。Ludvigson(2004)和Quigley, Shiller (2005)认为,在过去几十年美国、英国及主要经济体资产价格显著增长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传导渠道,货币当局应当将资产价格渠道作为更加重要的渠道来考虑。

实证方面,伯南克(1986)运用SVAR模型对美联储的贷款政策研究后,发现经济总需求主要是受贷款冲击的影响。他和布林德(1992)对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进行研究,发现存款的增减变动与美联储利率的变动成反比关系。Ueda (1993)通过对日本信贷数据的研究,发现表示金融紧缩的工具变量发挥作用后使实际产出减少且效果显著。戈登和莫里斯(1995)以及加里波第和Ariccia (1998)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信贷途径的数量效应微不足道,从而得出中央银行不能通过信贷渠道影响银行贷款行为的结论。Stum和Kakes研究发现大银行不像中小银行一样应付紧缩性政策冲击,而是持有较低比例的流动资产,相反,小银行却持有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Yung Kim和Woon GyuChoi (2003)的研究证明了信贷渠道的存在,中央银行放松信贷时,银行贷款明显增多,中央银行收缩信贷时,银行贷款明显收缩。Victor Vaugirard和塞缪尔贝茨(2009)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在这一时期内只有信贷渠道较为有效,货币政策的货币渠道以及其他渠道均趋于无效。

第2章现行体制下货币政策体系的确立.............. 6

2.1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和确立 ..............6

2.2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进程 ..............7

2.3现行体制下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10

2.4 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间接化调控的起点.............. 10

第3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的定性分析 ..............12

3.1信贷传导渠道 ..............13

3.2利率传导渠道 ..............17

3.3汇率传导渠道 ..............21

第4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29

4.1 1998年至2002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检验 ..............29

4.2 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36

4.3实证结论总结 ..............44

结论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就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环境来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日益丰富,主要包括信贷、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等四种渠道,但最主要的、点主导地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依然是信贷传导渠道,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信贷渠道的畅通与否,对我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传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畅通信贷传导渠道,首先银行业自身需要转变经营方式,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层面的重大变化,金融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及资本要求的日趋严格,利率市场化及直接融资的推进,都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业应进一步提升现代管理技术及风险管理水平,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对风险加以合理量化。应加速资源整合,优化流程改造,加强资本的管理和检测,提升经营水平。唯有使商业银行成为对各种价格信号反应灵敏的市场化主体,才能提升间接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其次,畅通信贷传导渠道,政府应该尽力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加强。
第一,政策上,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应该增强支持,并积极引导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和更多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让中小企业融资得到商业银行的担保。第二,为了消除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时无法有效获取准确信息所产生的顾虑,最好将税务、工商、海关、水电、社保等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对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平台支持。第三,在税收减免和不良贷款快速核销制定相对应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1版:110-115

[2]张晓慧,走向间接调控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8 (23)

[3]郭田勇..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第1版:77-80

[4]易纲.零利率政策是否有效[J]. 21实际经济报道.2009年3月1日

[5]易纲.有关当前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9 (6)

[6]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

[7]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

[8]肖华.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D].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6

[9]谢平,焦瑾璞.中国货币政策争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第一版:10-14

[10]易纲.有关当前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9(6) 1-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