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选题背景与实用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日本、中国香港)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短期不可修复的巨大影响,而为了尽早解决经济危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主动的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效果甚微。回顾美国大萧条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历数次繁荣与萧条的经济周期,每当经济过热时,大多国家釆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经济放缓时,就会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两种等量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所起的效果却有显著差异。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取决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这通常被称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随着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近来年学者们开始逐步关注货币政策对产业的作用效应。
货币政策在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控的同时,对不同行业是否存在相同的作用效果?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的这种非对称性作用效应是否存在于对各行业经济的影响中?对于特征迴异的各行业来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作用效应是否存在明显的跨行业差异?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有助于从理论上解释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应的产生机理,从而进一步丰富经济理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货币政策已经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行业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必将使得货币政策在各行业的传导途径、传导速度和传导深度明显不同,从而造成货币政策不同的行业效应。
因此,对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了解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果的跨行业异质性,研究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作用效果的产生机理,掌握我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在有效利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同时,根据其对不同行业的差异性作用效果,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我国丁业行业的实际数据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行业作用效应的跨周期阶段非对称性及其产生机理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研究货币政策对行业影响的时,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就是国外学者起初在研究货币政策的时候,总是先把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经济周期结合在一起,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入手,来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口向,通过两个阶段所得出的结果,来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变量的不对称效应,这种不对称效应一般是指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变量(工业或者房地产等)作用效果的差异性;
第二,有一部分国外研究学者,直接采用企业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对各行业差异,由于不同的行业其资本结构不同,货币政策对其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各行业影响的同时,国外.学者,逐渐的发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理的企业特性,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特性,学者逐步地得出了货币政策如何作用于各个行业,如何来分析货币政策在各行业作用效果的异质性。对于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是否对称,许多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了探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和庇古就展开了关于货帀政策在经济下滑时期对产出的影响是否更小的争论。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学家们从总供给曲线出发,再一次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即总供给曲线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是否分别成水平状和垂直状(L型),如果如此,在经济扩张时,货币政策对产出将会有较小的影响。Thoma (1994)发现,负的货币冲击对高速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影响,而正的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在经济周期各阶段趋于相同。Karras (1996b)根据38个国家水平数据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Bemanke和Mihov (1998)得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随着时间的持续,对产出的影响逐渐减弱。Weise (1999)利用非线性VAR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在同一国家,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效果。Garcia和Schaller (2002)运用多变量研究方法发现货币政策对产出在经济下行阶段较经济上行阶段有更强的影响。Karame和Olmedo (2002)采取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得出货币政策效果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具有非对称性。Lo和Piger(2003)运用马尔科夫区置转移模型(Regime-switchingmodel)研究得出萧条期采用的货币政策比繁荣期采取的货币政策效果更大。Kuzin和Tober (2004)运用的德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取决于经济体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在经济的下行阶段明显高于上行阶段,这可以通过MSM和卡尔曼滤波模型(kalman filter)进行区分。
2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非对称性特征的实证分析.............. 8
2.1平滑转移概率的测算 ..............9
2.2货币政策冲击的度量 ..............18
2.3我国货币政策行业作用效应非对称性的佔计与分析 ..............21
3我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29
3.1我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9
3.2实证模型构建 ..............32
4结论与启示 ..............37
4.1 结论 ..............37
4.2政策建议 ..............39
4.3木文的创新与不足 ..............40
结论
本文结合马尔科夫转移模型来度量货币政策对我国行业的作用效果,通过划分经济周期的两个阶段,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模型求出转移概率,分析在这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向,使用协整均衡货币模型来度量货币政策的正负冲击,利用线性回归模型结合转移概率和货币政策冲击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我国33个工业行业的非对称影响,最后,从行业资产负债表数据出发,找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果的特征指标,得出相关结论如下:
本文基于马尔科夫转移模型,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适度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利用单变量两区制的马尔科夫转移模型求出我国经济周期两阶段的平滑转移概率,据此,自1990年1月到2011年12月以来,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别经历了 12个“适度增长”阶段和10个“高速增长”阶段,从平滑转移概率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平滑转移概率来描述经济周期两个阶段,不仅清晰明了,而其还能很清晰的体现出我国整体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两个区制停留时间比较短暂,转换频率较高,体现我国宏观调控的准确的把握力度。
参考文献
[1]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研究一基于30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1).
[2]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7(6).
[3]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8.
[4]陈峰.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结构的作用[J].金融研究,2009 (11).
[5]陈浪南,刘宏伟.我囯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7(4).
[6]陈柳钦,金永军.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行业非对称效应分析一基于中囯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06(1)
[7]董文泉,高铁梅,陈磊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和预测方法[M].吉林大学出皈钍,1998.
[8]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9]李安勇,白钦先.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达渠道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0]梁云芳,刘金叶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研究一一基于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