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管理的行动研究--以Z学院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67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和访谈,按照行动研究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四个步骤来进行。研究者依据相关理论,通过总结凝练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与同事的访谈,筛选出适合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活动主题。

第一章 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规划

一、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原则
(一)听力代偿

马建国学者认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听觉障碍学生的听觉功能基本丧失或完全丧失,需要用观察补偿听觉的缺陷,而观察用到的主要是视觉,视觉对于聋人大学生尤其重要。①因此“以目代耳”是聋人大学生的主要生理特点,由于听力的丧失,聋人大学生的视觉在认知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有数据表明,聋人所接受的外界信息,有 90%来自视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遵循聋人大学生听力代偿原则,少一些手语和书面语形式的说教,多一些形象的、生动活泼的视频,或者能够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更利于聋人大学生接受和理解。听力代偿原则还体现在聋人大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上,由于词汇的匮乏,抽象概念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知道的比较少,理解的也不深刻,这时要充分发挥聋人大学生听力代偿原则,在视觉上给聋人进行图形演示或者进行抽象概念的形象化、简单化,比如一个法律上的抽象词汇,解释起来有困难,就可以利用案例以小品或者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聋人大学生。

(二)注重模仿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者发现听力障碍的聋人大学生虽然有时表现的比较幼稚和不成熟,但是聋人大学生有更强的模仿性,更易于接受表面行为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聋人大学生这一特点,树立好榜样,训练其行为,在培养其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同时,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这个榜样不能是遥不可及或者没有共鸣的榜样,需要是聋人大学生认可且内心真正崇拜的榜样,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残疾人代表、聋人领袖,让聋人大学生看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人生状态,才能真正激发聋人大学生的内在潜力。

.......................

二、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内容
选择和构建符合聋人大学生身心特殊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聋人的身心属性,又要有自己的特色;时间安排上既要考虑聋人大学生三年的成长需要,又要考虑这些生命教育主题的先后顺序。规划一套符合聋人身心特点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是本研究的重点。
基于以上原则,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和同事探讨(访谈纲要详情见附录 B),拟定了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


........................

第二章 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

一、研究场域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场域

Z学院于 2001 年开始招收聋人大学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创办聋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学院为聋人大学生设置了装潢艺术设计、古建筑绘画、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技术应用、摄影摄像技术等专业,为听人大学生设置了手语翻译、特殊教育等专业。在校聋人大学生 300 多人,听人学生 200 多人,教职工 60 余人,其中辅导员队伍 8 人, 按照 1:60 的师生比例管理学生。学院多年来的秉承着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发展特殊教育,鼓励教师踏实做事锐意进取。研究者之所以选择Z学院展开研究,是因为研究者毕业于该学院,并且在该学院任辅导员一职,研究者非常了解该学院的办学理念,也了解该学院学生素质状况,同时与同事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在做该项研究时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仁的帮助,也可以得到聋人大学生良好的配合。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参与者为研究者所带的专科学历层次的三个班级,分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班、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班、摄影摄像技术班。三个班共 63 人,其中 14 个女生,49 个男生;河南省内 23 人,河南省外 40 人。其中计算机一班两个男生和摄影摄像技术班一个女生在大二上学期参加了马来西亚游学项目,整个学期不在学校,也没有参加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评价的调查问卷,特此说明。研究者从他们大一下学期开始担任这三个班的辅导员,并开始进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

........................

二、生命教育主题和活动形式的选择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者秉承着顺应聋人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原则,每个主题都有对应的 2—3 个活动进行支撑,力求全方位的解读每个主题的内涵和意义。而这三个板块十四个主题的实施并不是按照一定顺序固定不变的,研究者会根据接手班级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学期大概会进行三个主题。研究者所带班级中,有一个叫小明(化名)的男同学,在其大一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因为恋爱的事情想不开而欲跳楼。研究者仔细了解了事件的背景:小明很喜欢一个聋人姑娘,并买了好多礼物讨其欢心,但是这个姑娘对小明无意且拒绝了礼物,并对小明避之不见,小明内心很受伤。在某天半夜,小明一直在校园里转悠,同宿舍的好朋友感觉他不对劲,就一直跟随着他,小明在校园里转了几圈之后,就直接爬到了教学楼的顶楼,在楼顶大喊大叫,想要往更高的电梯井攀爬,同宿舍好友看着小明有跳楼的倾向,就赶紧报告了警察和辅导员,然后在多方努力下,小明安全下楼。在学生家长到学校之后,经过沟通了解到,该生家长从小比较宠溺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没有如愿就会以离家出走作为威胁,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根据小明的特殊情况和班级其他情况,在本项研究历时一年的时间里一共进行了六个主题的选择和开展,这六个主题分别是我是谁、我是聋人、生命只有一次、今日说法、关关雎鸠、 榜样的力量。

活动形式则结合了主题班会、团学活动、课堂教学、讲座、观影、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在形式选择上追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团委、学工部活动,在团学活动辐射不到的主题开展时,优先选择以视觉传播为主的影视播放、实地参观,其次是内容详实的讲座、课堂讲解等等,力求一个主题多种形式。

........................

第三章 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评价与完善 ......................... 37
一、效果评价 ......................... 37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 37

(二)访谈与分析 ..................... 41
第四章 研究发现和建议 ................ 47

一、研究发现 ............................. 47

(一)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对聋人大学生有积极影响 .................... 47

(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是符合聋人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体系 .................... 47

第三章 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评价与完善

一、效果评价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1.调查方法、 工具与对象
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效果评价第一个方式是问卷调查。聋人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者在聋人大学生参与过多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后 ,采用微信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参加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学生,也就是研究者所带的那三个班的聋人大学生。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研究者发现这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得到了聋人大学生的广泛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进行完为期一年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后,研究者对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来对聋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进行评价。

研究者带了两个专业三个班,一共 63 人,其中 3 人去马来西亚访问学习,没有参加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57 分,回收率为 95%。(问卷详情见附录 A)

以下结论的得出,不仅仅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问卷调查是获得数据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研究者还加入了观察和访谈,三者结合,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聋人学生的变化:

.........................

第四章 研究发现和建议

一、研究发现

(一)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对聋人大学生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