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65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论文旨在通过教育生态培育的研究探索,冀望于为乡村教育立德树人促使形成一种“为教育立心”的生态价值,并最终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作出积极的努力;通过教育生态培育的研究探索,冀望于将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生态价值理念引入乡村中学教育之中,积极探索出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路径,以更好适应“以人为本”成长成才规律,致力于促进乡村中学教育健康发展。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是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生态危机加剧,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已经关乎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在全世界、全人类牢固树立起生态意识,最长远、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教育开始,从培养一代代生态维护者、建设者开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①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特别是,如何培养“美丽中国建设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实践者”,事关下一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事关亿万家庭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更事关我们国家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基于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开展生态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具有生态意识、掌握生态知识、扛起生态责任的未来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自然环境正在日益遭到破坏,其修复的复杂性和艰难性超乎想象。不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也正面临困境,教育生态同样伴随不容乐观的难题——“教育危机”。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一书中深刻指出:“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变化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快,当是教育体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却过于缓慢,由此而产生的体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正是这场世界性教育危机的实质所在。” ②正是因为教育者的良心,让我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教育生态培育”这一主题作为研究课题,我只是想在推进中学教育生态培育的道路上,尽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哪怕改变不了多少!

..........................

1.2 研究意义
人类对教育的认识在绕过一段漫长的弯路之后终于清醒起来了,开展教育生态研究,正在成为 21 世纪人类教育领域研究的中心课题。推进教育生态工程,开展基础教育生态培育方面的研究是“应时孵出”,既契合当今世界教育语境已经展开的学理路径,又顺应新时代中国教育语境的现实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略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际,选择研究“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这一课题,正好回应时代呼声,既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理论研究,不是教育问题的囚所,而应是教育实践的升华。对教育生态,不仅需要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实践态度,更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在教育差异之上进行架设桥梁的尝试——加强教育生态培育和管理,这既是教育工作者从内心面对千万双渴望知识、期盼成才的滚烫目光的热切回应,更是出于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法和举措中所遇到困境的理论需要:
一是有利于教育观念的有效改善。开展教育生态研究,推进教育生态改善,在观念上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新的理论启迪,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成才等方面观念的有效改善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是有利于教育理论的持续革新。我们通过认识、理解教育生态理念以及众多教育生态思想,有利于帮助自己深刻理解教育机构、教育结构、教育要素之间的彼此联系,并在教育系统及其子系统中解决当代基础教育的理论问题,帮助教育人对教育认识、教育经验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从而促进教育理论的持续革新。
三是有利于教育问题的理论审视。开展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研究,有利于运用生态学原理、思路和方法来思考、解释甚至审视复杂的中学教育问题,运用生态的理念和方式来审视、反思中学教育现实现象和理论问题。
.............................

第 2 章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的相关概述

2.1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的主要概念
2.1.1 何谓“教育”
从中文词源上看,翻阅《辞海》,用象形和会意视角来理解,“教育”一词中的“教”,其左边表示孩子的言行不逾矩,其右边表明若逾矩会受到惩罚;就“育”而言,其本意是妇女生育子女,引申为在示范与鞭策下学习、觉悟和发展。就西文词源上看,“教育”Education(英文、法文)或 Erzlehung(德文)均发端于拉丁文 Educare。在拉丁文 Educare 中,“E”为词首,原意为“出”;“ducare”为词干,原意为“引”,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引出”,延伸为“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脱颖而出,完善发展”①。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无论是“示范”、“鞭策”,还是“引导”,外在的作用力极为重要、十分关键,也充分表明教育生态对学校教育本身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1.2 何谓“生态”

何谓“生态”?生态“Eco-”,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Ecology)一词,通常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今天,“生态”一词广受欢迎,应用范围也更加宽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描述一些关于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事物,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一词已经由中性词变成为了褒义词。
2.1.3 何谓“教育生态”
何谓“教育生态”?在英文中,“教育生态”与“教育生态学”为同一词,即“educational ecology”,它是教育与生态相互交叉的结果、相互渗透的结晶.要了解什么是教育生态,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自然生态。所谓“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从这一含义来看,自然生态存在着自在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正在利用这一规律,试图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并着重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主动适应性。相对于自然生态,教育生态最大的不同是在教育领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就“教育生态学”意义而言,著名教育生态学家克雷明在其著作《公共教育》中作了专门的阐述。他认为,“教育生态”是“一种有目的、系统、持续的传播、激发或获得某种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或情感,以及任何通过这种努力而获得的全部成果的过程”①。我国教育生态学者吴鼎福、诸文蔚等人认为,“教育生态学则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②从上述界定来看,教育生态是指包括自然、社会、心理等自然、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规律和机理。
.............................

2.2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的基本背景
2.2.1 现代教育发展面临生态危机
我们知道,教育是以人类的自身自然即人本身为对象的,本质上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其重要目的是要通过本身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自然界,教育也就离不开自然界,教育的发展和人类自身、身外自然之间存在着普遍而又深刻的联系。人类走过了原始文明,经由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的发展快车道。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向前推进,生态危机接踵而至,今天生态危机已经历史的与现代教育联系在一起了,俨然构成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背景,教育生态因此而广为关注和备受重视。

2.2.2 既有教育理论出现解释困境
随着大工业生产运用科学技术,正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对自然界的影响和作用,伴生于市场经济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进一步促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奢侈性消费,已经到达了自然界所应突破和超越的生态边界。在当代,工业文明的破坏性越来越大,以致人类进入了与自然界尖锐对抗的历史。今天,现代工业文明正在深陷于生态危机的历史困境,孕育于工业文明的当代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育理论的解释困境,出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中“自然与自由”的二律背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阔步地迈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也已经进入新时代,必将选择新的教育理念,传承和弘扬新的文明形态,承担起开发人类自身自然的职责,用新的话语体系和教育方式来提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水平。由此可见,教育生态化,已不可避免,已然成为未来教育的新趋势。
...............................

第 3 章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的现状分析 ....................... 18
3.1 学校文化生态危机 ................. 19
3.2 学校场域生态危机 ........................... 21
第 4 章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的理论思考 ....................... 25
4.1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培育的理论依据 ..................... 25
4.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 25
4.1.2 教育生态理论 ......................... 27
第 5 章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的培育路径 ........................... 32
5.1 环境生态培育:让学校四季如春 ........................... 32
5.1.1 “绿色校园”培育行动 ........................ 32
5.1.2 “人文校园”培育行动 ................... 33

第 5 章 乡村中学校内教育生态的培育路径

5.1 环境生态培育:让学校四季如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生态,首先是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教育生态学来看,环境生态培育要坚持环境育人这个根本目的,这就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全面做好“绿色校园”和“人文校园”等“两个校园”的培育。

5.1.1 “绿色校园”培育行动
环境生态培育,其重点之一就在于“绿色校园”建设行动,让学校四季如春。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只有建成绿色校园,才可能会是令人赏心悦目、“润物细如声”的美丽校园。从园林学来看,我国校园绿化历经了五六十年代的“绿化校园”、七八十年代的“花园式校园”、九十年代的“园林式校园”和新世纪以来“生态校园”四个发展阶段。如何进行环境生态培育,实施“绿色校园”培育行动,建设“生态校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在树木花草配植比例确定方面,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来选取确定种类。用“五个结合”来具体选择和配置花草树木:其一,依据校园功能分区,结合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相互映衬的优势与灌木、乔木、藤本植物的生长特性,实现二者相结合;其二,依据视嗅觉的生理机能,实现绿化与香化相结合;其三,依据视觉机理,适当种植一些具有落叶性质的树种,形成季相交替,增加景观的变化,实现远期绿化与近期绿化相结合;其四,依据立体绿化与艺术配置,增强卫生防护作用,特别是增强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滞尘等方面的功能,实现花草树木美感与文化艺术性相结合;其五,依据主次色调协调原则,以常绿树栽植为主,尽量选花多、花大且颜色鲜艳的开花性植物,与乔、灌、花、草相结合,实现绿色与多种颜色交相辉映,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