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2017 年 7 月 8 日,《2017 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技能的提高,强调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人地协调观和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最终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虽然教育在进步,教育的目的也越来越明确指向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批数目庞大的存在这样或那样原因有学习障碍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习困难”一词,最早源于医学界。1896 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及儿童能辨认一些词,但不知道它的意思。在这之后,学习困难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医学界、心理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①。学习困难,也叫“学业不良”或“学习无能”。1962 年,柯克(Krik)最早提出学习困难的定义,他认为,“学习无能”是指感官正常,又无明显智力缺陷,只是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无法在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或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后经雷德蒙等人进行深化,1968 年,在柯克的领导下,美国残障儿童咨询委员会,将学习困难定义为基本的心理过程障碍导致的,主要是由理解、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方面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的障碍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思考与数学运算等方面的一种能力缺陷②。我国学者也认为,学习困难的定义重点强调了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排除其他如情绪障碍方面缺陷的儿童③。我国的卢鸿鸣教授也曾指出,残疾学生不包含在内,其他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差异、行为作风不良、心理出现缺陷、教学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兴趣和受到社会上的不良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严重落后于大众水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这一部分学生个体持续处于困难状态,我们将他们统称为“学习困难生”④。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如何找到影响初中生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学习困难领域的研究也一直在继续。
1.2.1 国内外关于学习困难研究的历程
1800 年德国生理学家加尔开始对脑损伤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学者们逐渐开始了对学习困难领域的的提出与研究。从 20 世纪 60 年代柯克首先用学习困难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而在学习课程上有困难的学生开始,更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面,研究进入多方领域的整合时期。七八十年代后,更多的学者开始着力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自我概念特征同其社会行为模式之间的联系,研究出现了学派林立和研究方向多样化的局面。
美国是研究学习困难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众多学者们对学习困难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基础阶段、整合阶段和多样化阶段。
基础阶段始于 1800 年加尔开始对脑损伤的病人研究,结束于 1963 年“学习困难”一词的提出,该阶段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由大脑功能异常引起的困难及治疗手段上,形成了有关学习困难的初步理论。到了基础阶段的后期,研究开始从脑损伤方面转向治疗的实践上。从此时起心理学家编制的各种测试量表被研究大量使用。
................................
第 2 章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问卷调查方法
2.1.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初中学生注意特性有差别,表现在:初一年级内不明显,初二在注意集中上明显差异,初三在注意转移、集中上有极显著差异。 但由于初三正面临中考,学习任务繁重,且成绩的两极分化也已十分明显,对于研究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干预意义不大。所以,本课题在研究时最终选取了长沙市两所示范性中学初一进初二共 8 个班的学生作为的问卷调查对象,来分析影响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403 份,收回问卷 387 份,回收率 96%。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调查对象的年龄在 12 岁至 15 岁之间,其中 12 岁有 4 人,占比 1%;13 岁有 157 人,占比 40.6%;14 岁有 201 人,占比 51.9%;15 岁有 12人,占比 3.1%;缺失值为 13,占比 3.4%,即有 13 个调查对象在该问题上未做出选择。共有 182 名男学生,占比 47%;女学生 193 名,占比 49.9%;缺失值为 12,
占比 3.1%,即有 12 个调查对象在该问题上未做出选择。相关情况见表 2.1
.......................
2.2 初中学困生的影响因素
2.2.1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内外因素分析
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方法对学生层次(学困组与非学困组两个对照组)在问卷调查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将影响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各因素量表进行差异性统计。影响因素各因子的描述性分析详细情况见表 2.3.
.......................... 第 3 章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干预、对策和建议 ............... 31
3.1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干预 .................... 31
3.2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对策和建议 ...................... 35
第 3 章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干预、对策和建议
3.1 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干预
本干预研究主要选取某示范性中学的两个典型学困生作为被试,即受助者。主要采取访谈法,通过教师与受助者的谈话,了解受助者的基本情况,增加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情感的交流,同时通过教师对受助者学习上的鼓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虽然本研究中的“学困生”指的是语、数、外、政、史、生、地七科的总成绩作为数据依据,但是,初二的学生正面临生物、地理会考,所以,这两科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在此次干预中,选择对受助者 2017 年上半年的地理学习进行干预,最终通过生物、地理两科六月份的会考成绩对比来评价干预结果。
1. 受助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姓名:小 A,年龄:14 岁,性别:男,通过聊天中得知父母离异。在学校表现方面,小 A 不爱学习,上课纪律性差,经常说话或者开小差;课堂上,他时常找到其他同学讲话,或者威胁同学私自调换座位,扰乱课堂纪律;人缘不错,很讲义气,但有些社会习气。学习成绩方面,小 A 成绩不好,语数外都在 50 分以下,甚至十多分(总分分别为 150,120,120),生物地理一直都是十多分,提不起学习的劲头。
.........................
结论
通过对初二近四百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一百二十多名被试进行分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在影响初中生学习的八大因素学校教育及学校影响、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注意特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消极情绪体验和人格因素当中,学生的内部因素起到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注意特点、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消极情绪体验。这说明初中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对其现在的学习情况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同时,情绪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这表现在,在学习中获取更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取得学习上的好成绩,也较少体验学习带来的消极情绪;反之,在学习中自我效能感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在学习中的自我认同感也较低,自信心也差,带来的影响是学习成绩不好,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更难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