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配置差异与税收政策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54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收入分配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摈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收入分配上开始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鼓励少数地区和少数人通过合法的劳动首先富起来,进而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很大程度上,这一改革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与日俱增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然而伴随其而来的还有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国内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前非常小。1978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12,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只有0.160,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331。改革开放以后,基尼系数逐年扩大,2000年达到了0.417,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此后一路上长。2005年达到了0.447,08年达到了0.466,现如今已经将近0.5,从基尼系数上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完全突破了合理限度。更值得重视的是占全国人口3%左右的富有阶层拥有全部居民储蓄存款的1/2,然而70%的农村居民大约仅持有不到30%的货币。与国际相比较,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0.361)、德国(0.3)、意大利(0.273)、加拿大(0.315)。近几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开始关注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缓解也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作为政府调节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的税收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收不仅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它更应该发挥其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其中就包括调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研究厉以宁(2002)认为衡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应该在0.32--0.35之间,因为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期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而基尼系数是适用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因此不能用它笼统地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仍处于合理水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二00五》显示,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也就是说与国际上的合理水平相比较,我国的收入差距很大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的研究高培勇(2002)认为体制上的改革是导致收入差距阶段性扩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别非正常扩大的根本因素。同时他还强调了政策的影响作用,即收入分配差距是在政府分配政策的导向下形成并且逐步扩大的,政府“角色”的扭曲及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其在“制度真空”状态下进一步扩大。
刘祖春,邓艳芳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研究》(2011)一文中比较具体的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均衡的制度安排,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均衡发展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受保护的垄断行业的发展导致行业间的不均衡发展。第二,分配制度不健全,过分的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还尚未形成覆盖各地区城乡范围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法治的不健全也是导致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扩大的重要原因。关于通过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建议高培勇(2005)在《个税改革专家视点》一文中提出在目前中国的税制格局条件下,个人所得税应主要承担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个人所得税直接对个人财产所得征税,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不仅直接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而且还为政府实行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供财力。所以,对个人收入征税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刘恒(2005)在《个税改革专家视点》一文中提出无论从中国税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看,还是从各个税制建设的分工和功能上看,特别在目前我国离一个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建立还有较大距离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都必然是一个以调节收入分配为主要功能的税种。


2 税收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2.1 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
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建国初期推行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主张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与他所付出的劳动数量是成正比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当时并没有真正地贯彻按劳分配,完全不重视收入上应适当地拉开差距,只是片面强调公平,结果造成了普遍贫穷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现象,这与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当时即便真正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也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收入来源除了付出劳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渠道,比如,股票分红所得,利息所得等。所以单一的按劳分配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劳动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变了那种普遍贫穷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局面,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分配中来。2002 年党的十六大完善了这一分配制度,允许技术、资本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到分配中来。2007 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完善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强调了在分配过程中公平的重要性。


2.2 收入分配理论
有关收入分配的理论五花八门,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主张,本文只列举其中几项理论。首先库兹涅茨的倒 U 型假说,这一理论指的是一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会随着早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恶化,达到最高点后,又随其经济的发展而改善。这个收入分配不均程度的最高点就是倒 U 曲线上的拐点,这一顶点的判断标准就是人均国民收入在 300 到 500 美元之间。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阶段,并没有达到最高点,根据这一理论,我国的收入差距将还会不断的扩大。其次是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的基数效用理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收入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所以他主张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把富人的钱匀出一部分分给穷人以增加效用,他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这一理论与我国建国初期的绝对平均主义理论如出一则,完全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是不可取的。最后,布坎南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公矫正理论。他认为通过机会均等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诉诸于立法,同时提出了税收和公立教育两种矫正方式。


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9
3.1 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方法 ...............9
3.1.1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9
.1.2 恩格尔系数 ......10
3.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10
4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的现状 .....20
4.1 税制结构的现状及其评价 .............20
4.2 具体税种的现状及其评价 .............21
4.2.1 个人所得税 .........................21
4.2.2 财产税方面 ......23
4.2.3 消费税..............23
4.2.4 其它流转税 ......24
4.3 税收征管状况及其评价 .................24
5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国际经验借鉴 .........25
5.1 发达国家的经验 ........25
5.2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26
5.3 转型国家的经验 ........27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存在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造成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在初次分配中,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和制度上的不完善,这些原因是引起个人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但却是难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再分配领域入手,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而税收手段是相对比较科学合理也比较有效的一项调节手段,但我国的税收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革税收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调节功能。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的叙述,通过对国外利用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借鉴,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希望我国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能越来越有效的利用税收政策调控好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云波.(美)覃晏.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 南开大学出社.2008.P23-46.
【2】葛霖生. 试论我国基尼系数适度界限的设定与保障措施[J]. 太平洋学报.2002.( 4):P83- 89.
【3】安体富、孙玉栋. 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研究[M].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P87-113.
【4】张红宇. 城乡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J]. 管理世界. 2004,(4).
【5】陈卫东. 现行税收政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改革思路[J]. 税务研究. 2006.(8)
【6】中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12.
【7】樊纲、王小鲁. 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M].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P54-98.
【8】宁德业. 中国现阶段分配公平问题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P68-103.
【9】高培勇. 个税改革专家视点[J]. 中国税务. 2005.(11)
【10】[美]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上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P13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