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社会工作是发达地区和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公认的专业、职业和制度。它是专业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依托其特殊的价值伦理和专门技术,协助服务对象积极应对其问题和需要,彰显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1]。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自此,社会工作开始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遍地开花。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在上海,创新在深圳”,继续上海和深圳两个先驱之后,东莞等城市也纷纷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然而,时至今日,真正全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城市并不多,很多城市仍停留在试水阶段;已全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城市,也没有十分成功的模式,各行其道,发展也并不顺畅。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自民间萌芽,到政府介入支持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历经260 多年的发展,才形成成熟的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也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从资金投入规模、支持提供服务形式到监督、评估,整个体系都趋于稳定。在中国,社会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民间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完全是一片空白,中国缺乏社会工作萌发的民间宗教基础,而中央政府的重视奠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政府基础,中国的社会工作服务只有自上而下,依靠政府推动,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和民众基础,获得更大的发展。政府推动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公共财政的支持,从各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情况来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认识仍有分歧,公共财政的投入方法仍在探索和试验,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体系。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根源、社会形态、政策制度等差别巨大,西方成熟的经验对中国各地不具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社会工作服务要缩短发展时间,加快发展成熟,只有靠自己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开展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研究,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支持体系,指出未来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方向。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1.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公共财政,首先是财政,是国家(政府)集中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经济行为。关于公共财政的特征,有多种论述,厦门大学张馨教授在《论公共财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财政”,“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效的国家财政”,“公共财政是由公众对之规范、决定和制约的国家财政”;河北省财政厅齐守印研究员在《论公共财政及其经济职能》(第 14 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论文)一文指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财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点本质规定:(1)以增进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为宗旨;(2)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3)最大限度地实行民主决策;(4)充分接受民主监督。”在这里讨论的公共财政,主要考虑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故笔者使用如下定义:公共财政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1]。
(二)关于社会工作,世界各国对其概念众说纷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一种助人过程、一种助人方法、一种专业、一种制度。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笔者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内的社会工作服务,因此,使用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论》中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第 2 章 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理论基础
自 1998 年 7 月我国提出要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以来,公共财政到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近年来,各地财政纷纷转变职能、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工作服务呢,知晓率非常低,知道的人也说不出所以然,这不像补助性或津贴类的福利政策能直接看来群众受益情况,尽管西方国家都已纳入社会福利制度范围,但我国很多城市仍在观望,甚至已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城市中,一些政府部门仍未必能统一认识。本章的任务正是要解决这一首要问题,从理论上说明公共财政与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在同一性。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社会协同发展的直接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过去 20年的发展情况充分证明了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要一直坚持的经济模式。按照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的观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上层建筑,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这一基础,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为目标。
2.1.1 政府、市场对社会的影响及造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抓经济建设,到 90 年代初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开始进行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调整,政府开始在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长期以来,政府改革过于倾向市场领域,尽管并不彻底(因这不是本文研究内容,不作详述),市场力量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进。
第 3 章 香港及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模式..............15
3.1 香港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 15
3.1.1 香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 15
3.1.2 香港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 17
3.1.3 香港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19
3.2 上海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情况..... 20
3.2.1 上海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20
3.2.2 上海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 22
3.3 深圳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情况............. 23
第 4 章 东莞市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27
4.1 东莞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历程...... 27
4.2 东莞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做法................. 30
第 5 章 东莞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34
5.1 东莞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财政基础................. 34
5.2 东莞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35
5.3 东莞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2
结论
(一)确立公共财政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确定公共财政投入的整体框架,也就是预算项目经费的内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社工督导经费、培训经费、宣传经费、社工活动经费、考核评估经费等。
(二)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岗位起步,比对同等技术水平人员确定薪酬指导价,在薪酬指导价基础上适当增加作为购买岗位服务标准。采购方式按照政府采购程序,但要提高每个机构承接的岗位数量以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
(三)购买社会岗位服务经费的安排,宜选择社会救助、妇女儿童和家庭、青少年、残疾人等帮扶弱势群体的容易见效的领域作切入点,同时不要过于分散。重视社工督导经费投入,不是直接提供服务,但作用更大于直接购买服务的经费。
(四)加强资金检查,坚持行业规范。检查中,要有第三方机构的调查,也要有中介机构的审计,更要有财政部门的直接检查。
(五)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估中着重关注社会工作服务的提升量而非绝对值,包容社会工作服务效果有一个发展过程。
(六)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目前,国内学者总体上集中在社会工作的本身,少数一些相关研究,也仅仅停留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等。中国现实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却恰恰并不取决于社会工作本身,而是取决于政府,关键是财政的支持。本文正是为了回应现实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需要,选取了公共财政与社会工作服务结合的独特视角,尝试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但限于研究者水平限制,对于理论的梳理、分析和运用,存在许多困难,加大本文中尝试构建系统的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体系,属于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对笔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由于笔者对东莞情况比较了解,本文在详细分析东莞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之后,就东莞现在遇到的三个主要问题一一提出了对策,对东莞财政进一步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应该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基于东莞经验构建的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体系,笔者认为对于国内的其他城市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限于东莞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状况,能否完全适合其他城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龚六堂. 公共财政理论[M].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9.
[3] 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1.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7.
[4] 张曙. 社会工作行政[M].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5] 陈红霞. 社会福利思想[M].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6]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硏究[M]. 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7] 范志海. 社会工作行政[M]. 0.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8] 许云霄. 公共选择理论[M].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 段国旭. 财政资源配置学论纲[M]. 1.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10] 刘玲玲. 公共财政学[M].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