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物质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工业污染物排放等不断增加一一经济增长导致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进程会受到环境条件的约束一一资源的可耗竭性、环境恶化反过来也限制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因此,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使得中国也支付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中国面临着大气污染问題、水环境污染问题、泣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題等“十大环境问题”。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世界状况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 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的385个物种被列为颜危物种;中国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据估算,在2006年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造成了 62亿吨的二氧化礙排放;中国的空气质量对大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一一据估计,中国每年死于呼吸道感染的人多运40万,这其中,空气污染是致病的直接原因。2013年新年,一场蔓延北方多省的雾霾天气,再次向中国人民敲响了环境的警钟。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題,环境的不断恶化,也给中国带来的严峻的经济损失。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2008年联合发布的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中,中国的得分仅为 65.1 分,在参评的149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05位,远远落后于排名第一的国家新西兰(95.5分)。而根据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研究与测算,中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问題导致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0%。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各国经济联系与交流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对一国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也变得日益重要,环境资源问題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題。加入WTO以后,我国由于资源价格与环境成本长期扭曲,处亍很低的水平,使得我国与资源环境相关的“两高一资”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剌激了高能耗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同时也從进了国际高能耗业向国内的转移。“两高一资”相关产业向中国的转移,逬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供给压力如环境恶化程度。.可见,在开放经济的国际贸易进程中,大量的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会由环境管制较强的国家转移到环境管制较弱的国家,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一由此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发运国家专业化生产低污染产品,发展中国家专业化生产能源密集、污染密集型产品,这对各国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全球经济开放,加速了污染型产业由发迗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未来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开放程度、国际贸易额也会进一步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成为迫在盾睫需要解决的问題。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就理论研究而言,本文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題。首先,基于一个封闭经济体,将污染负外部性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框架,来考察环境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生函数和消费函数,从而作用于人们的消费方式及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率。然后,对封闭经济的理论模型进行改进,引入贸易变量,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存在环境约束的长期经济增长路径。国内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均限制于封闭经济体,而且大多数基于新古典框架,基于内生性框架的较少。国外对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研究结论不一,且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很难直接运用到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題的政策实践中。而将贸易,经济增长,环境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在开放经济中研究环境——增长问题,此类文齡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将建立一个内生性框架,分别基于封闭经济体和开放经济体研究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探讨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对丰富环境一一增长关系理论模型研究文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文献综述
本章首先对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以及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文献的回顾,遵循了从“封闭”到“开放”的思路。
2.1内生增长理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20世纪40年代末以哈罗德一一多马模型为代表的资本积累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框架。20世纪60年代中期,索罗、斯旺、丹尼森等人提出的新古典和新剑桥模型分别从资本一一劳动比率和储蓄率为我们展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些模式无法摆脱一个内在矛盾,即长期增长必然离不开收益递增。新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理论,将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许多外生变量内生化,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尤其是其赋予技术一个完全内生化的解释,摆脱了新古典“零增长”的繼她局面。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Arrow (1962), Uzawa (1965), Romer(1986),Lucas (1988), Barra (1900) , Aghionand Howitt(1991) , Grossman andHe^Dman(1991)。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从而可以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消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报酬递减。
3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基本模型..........23
3. 1模型基本环境..........23
3. 2生产技术..........25
3. 3消费偏好..........28
3.4本章小结..........29
4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封闭经济..........30
4.1社会计划下的最优..........30
4.2可持续最悅平衡增长路径..........32
4.3最优平衡增长路径的比较静态分析..........33
4.4本童小结..........34
5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36
5.1基本模型改进..........36
5.2均衡增长路径分析..........37
5.3比较静态分析..........41
5. 4贸易的增长效应..........41
5.5贸易的环境效应..........42
5.6本章小结..........43
结论
在封闭经济中,将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内生增长模型中,发现当人力资本积累充分有效,跨期替代弹性(1 / f)大于0小于1,以及环境的自净能力充分大的条件下,稳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沿着最优增长路径:产出、消费以及资本积累的无限制增长是可持续的,即二_9& =55^〉0;随着技术创新的进步,清洁技术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率&和环境质量的增长率均小于0,即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对最优平衡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弹性9)和人力资本积累效率4;^的提高,有助于R&D部门人力资本“拥挤效应”减弱和人力资本部门生产率水平提高,都将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技术知识存量的产出弹性T邀大,MD部门的产出效率越高,有助于提高稳态经济增长率和污染排放水平,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部门和R&D部门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一方面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成长环境,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另一方面应注重技术积累,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研发活动,比如直接从事研发活动,或者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私人企业增加科研投资,从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盡。
消费者的时间贴现率P及替代弹性S越小,可持续发展意识越强,长期经济增长率越高,环境偏好替代弹性cy越大,消费者对环境质量的偏好程度越大,稳态时的污染排放增长率降低,稳态增长率将提高。A越大,意味着环境环境营制越严格,越有利于清洁技术的更多采用和稳态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因此,政府通过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制定更加严厉的环境标准,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维持一个长期的较高的增长水平。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研发部门的产出效率越高,物质资本禀赋和人力资本禀赋越丰富,边际效用弹性及不同中间品的替代弹性越小,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越低,稳态增长率越高。这与封闭条件下的结论基本一致。同时,因为是开放经济,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若一国贸易开放使得人力资本报酬降低,焚得人力资本从制造业部门释放出来为研发部门所用,从而促进MD部门的技术研发,则贸易条件(>)改善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反之,若出口部门的扩张是以研发部门的收缩为代价的,则贸易不利于经济增长一一此结论可称为人力资本部门配置效应。此结论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考虑小国清洁技术的研发,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贸易开放的增长效应,如果贸易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则贸易自由化会抑制环境质量的改善;如果贸易不利于经济增长,则对环境质量改善有促进作用。因此开放经济中,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贸易开放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往往意味着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下降两者之间的权衡取舍。
参考文献
[1]Arrow, K., Bolin, B.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http://sblunwen.com/jjfzlw/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4:54-58
[2]Arrow, K.; Bolin, B. & Costanza, R. et al. Economic Growth, 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 [J]. Science, 1995, 15:91-95
[3]Aghion, P. &Howitt, P.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M]. Cambridge: MIT Press,1998: 3-105
[4]Antweiler,W..Copeland, B.& Taylor, M.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877-908
[5]Bird sail ,N.& Wheeler. D.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Latin America:Where are the Pollution Have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3,2:137-149
[6]Barro, R.& Sala-i-Martin, X. Economic Growth[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95Bovenberg, A.S.&Smulders, S.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Pollution Augmenting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 Two-sec 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Journal ofPublic Economies, 1995,57(3): 369-391
[7]Bovenberg, A,& Smulders, S.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ollution—augmenting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Journal ofPublic Economics 1995, 57:369-391
[8]Bovenberg,A.& Smulders, S. Transitional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an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6. 37:861-893
[9]Barro . R. J.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rr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98)(October 1990): SI 03-26.
[10]Chichilnisky, G. Global Environment and North-South Trade [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1994. 84: 8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