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通货膨胀效应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40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

通货膨胀是衡量一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多次明显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通货膨胀的时间是在1980年前后,那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通货膨胀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我国政府的收入政策,表现为货币膨胀导致了投资与消费的膨胀。第二次明显的通货膨胀发生在1984到1985年左右,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价格实行的是双轨制”,而我国当时的商品市场还不发达,同时需求又被迅速地释放出来,导致价格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且,在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到20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高涨,竞相要求扩大投资规模,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膨胀,推动了总需求的上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发生在1988-1989;由于居民预期的作用导致了抢购风潮,需求急剧上涨,而商品数量又存在短缺,物价上涨的后果不可避免。第四次通货膨胀是在1993—1994年,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制度,导致粮食价格急剧增长。与此同时,1994年经过改革以后所实行的单一汇率制,导致人民币的大幅度值,最后产生了通货膨胀。纵观这几次通货膨胀,虽然每次通货膨胀发生的背景和形成原因都有所不同,但都对消费、投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和预防对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自从1998年以来,由于政策运用得当,我国的通货膨胀一直被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但在2004和2007年,我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局部价格上涨,到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出现下滑,为刺激经济发展,各国启动了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问题重新受到各界的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美国等国家先后启动了几轮量化宽松政策,我国政府也实施了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好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但同时,居民消费指数也从2009年一2011年出现了连续上涨,产生了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趋势。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创新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虽然学术界对于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有不同的观点,但对其影响却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即仅当经济社会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前提下,一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能够帮助刺激经济的增长,并且这种刺激作用一般来说只是在较短的一个时期内可以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而一般讨论的“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等通货膨胀社会成本只是通货膨胀所引发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不仅会给生活带来明显的不方便,还会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过程中,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影响价格水平的传导机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

相比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揭示其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而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分析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并且,本文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是如何对通货膨胀造成影响。同时,本文选取数据的时期为1995—2011年,正是在1994财政分权开始之后,更能体现地方政府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之后是否对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釆用面板数据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综合了面板分析和VAR模型各自的优点,既可以控制包括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在内的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也可以分析面对冲击时的物价水平反应。最后,本文选用各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来控制物价水平自身变动趋势,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关于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综述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现象,其理论也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根据货币是否为中性来划分,宏观经济学可以分为均衡学派与非均衡学派,前者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学派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经济学等为代表。均衡与非均衡学派在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对现代通货膨胀的理论进行综述时,本节将按照均衡与非均衡学派的理论分别对通货膨胀的观点进行阐述。

一、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在充分就业与均衡的假设前提下,阐述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总水平的关系,从货币交易领域方面为“经济两分法”这一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命题给予了支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导致物价总水平以同等比例上涨,而不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实际部门的供求关系。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正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其基本思想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卫休漠。在1752年出版的《论货币》中,休谟阐述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关于货币数量论的理论阐述,费雪从宏观经济分析法的角度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KPX)。之后马歇尔和庇古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剑桥学派现金平衡方程式”(PT=MV)。从这两个方程不难看出,费雪方程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剑桥方程式中的现金平衡系数k的倒数。虽然这两个方程的出发点以及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却是相通的:当国民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且货币流通速度固定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总水平同比例上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二、自然失业率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弗里德曼与费尔斯分别提出的“自然失业率命题”,为现代均衡学派的通胀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引入“适应性预期”,得出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的结论。从长期来看,微观经济主体会不断调整对通货膨胀的造应性预期,从而使其做出的经济决策不受政府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经济中存在着一种“均衡的”就业水平,在此础上,只要微观经济主体能够充分地预期到通货膨胀,那么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不会对实际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弗里德曼等人认为,微观经济主体存在的“货币幻觉”在短期内会使政府的扩张性政策发生作用,但是。经济卞体的迪应性预期发生作用时,这种短期作用便随之消失。

第二节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

—、国外研究综述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财政政策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战后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古典经济学和亚当斯密所提倡的自由主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宏观干预,在他的观点里,宏观经济的趋向会使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这会造成经济的衰退。因此,国家应该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促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凯恩斯主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所倡导的支出妒张政策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危机中复苏。然而,长期的扩张性政策不但带来经济的增长,也使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机制的理论来看,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主要通过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发挥作用。商品市场的作用机制可以根据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分析,而通过货币市场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财政赤字的融资方式。

在商品市场这一影响渠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有效需求,推动总需求的增加,如果假设总供给不变,那么总产出和物价水平都会上升。Bushannan认为,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导致的财政赤字如果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那么人们购买这些债券以后就会减少私人消费和投资,如果是这样,财政的扩张并不能有效地刺激总需求。而Barro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应,认为此论断是不正确的,因为根据预算约束,有代表性的个人可以通过所得到的转移支付如税收减免来购买这些债券。问题的根本是在于人们是否有动机把这些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用于储蓄。认为政府债务的增长对家庭有正的财富效应,使得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最终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第三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15

第一节货币因素分析..........15

第二节投资效应分析.......17

一、强需求效应........18

二、能源缺口效应...........19

三、货币供给增加效应........21

第四章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24

第一节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24

一、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关描述.......24

二、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现状.........24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34

第一节本文研究结论.........34

第二节政策建议........34

第四章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在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通货膨胀之问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有必要对二者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一个大概的描述。

一、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关描述

我国1994年所实施的地方与中央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并没有从报本上转变财政分权的格局,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显示出逐年膨胀的趋势。图4-1体现了1994一2012年我国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出在本地区GDP中的占比”的趋势图。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没有简单地用全国各省市的财政支出总和除以总的GDP而是先算出每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占本地区的GDP比重,而后再计算全国所有地区的平均值。原因在于只有拿各省的支出与当地的GDP来比较,才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由地方政府来支配的收入在本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本文研究结论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冇着非常重要的作丨丨本文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货币因素、投资因素和转移支付等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渠道。后,运用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结果表明,CPI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滞后一期的回归系数为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确实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造成影响,但由于回归系数的值较小,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并不十分显著。

因此,虽然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微弱,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仍处于扩张趋势,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不容小视。为了防止出现频繁的通货膨胀波动,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无论是预算内支出还是预算外支出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关系时,没有把通货膨胀的所有影响因素都列入研究的范围,只是用各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来控制物价水平自身变动趋势,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仅局限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综合考虑出口、汇率等其他影响因素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政策建议

由于地方政府的支出膨胀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通货膨胀隐患,这就要求我国地方政府要逐步转变自己的身份,从经济的干预者和市场的直接参与者逐步向宏观调控者转变,不断深化政府职能的改革,力求把经济建设型政府逐步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

从长期以及根本上来看,应该继续深化财税体系的改革和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当前的财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关系,财权和事权的划分还不够明晰,有些地方政府的行为最后还需要中央政府来负责。同时,我国的政绩考核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实行财政扩张政策,把经济增长目标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忽视了民生建设和民众的福利。今后的改革还是要致力于把政绩考核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向综合的指标体系转变。然而,财税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要避免地方政府的支出扩张带来通货膨胀隐患,应该从更为切实可行的方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