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一贯遵循的原则,也是我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开放促使我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这种密切关系也使得国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更加迅速的传递到国内金融市场,从而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这种国际金融环境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也提高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监管的难度。在幵放的条件下,银行体系的发展环境也在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银行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有了新特点,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不对称趋势明显,银行体系内每个独立个体不可能拥有均等的信息,处于信息弱势的个体就无法根据及时信息调整策略,关键策略实施时间上的滞后可能会对银行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的发达也为信息的扩散提供了媒介,当银行危机出现预兆或已经发生时,信息的迅速扩散又会影响到本国区域内、甚至其他国家银行业的运营,所以信息的获取、扩散亦对一国银行与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关键性作用。
...........
2相关研究基础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如果投资者能够获得全部信息,那么就不需要观察别人的行为采取决策,而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使得这种可能性小之又小,投资者也无法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决策行为来推断可能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就产生了从众行为。与单个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蹄选信息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也越高,所以根据同行行为决策做决定的可能性越大,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由于从众行为既涉及到市场上单个的投资者,也涉及到多个机构投资者,这种依赖市场信息、模仿他人决策的从众行为,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市场效率的提高,以及资本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2与论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纵观现有文献综述,关于金融稳定问题成体系的、全面地研究较多,对于银行稳定成体系的、全面地研究不多。孙清基于金融体系的视角,回顾了主要发达国家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演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银行主导模式与金融市场主导模式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机理,发现强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可以减少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选取指标对我国银行稳定进行考察,提出利率、信贷增长率等金融变量是银行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金融体系结构对银行稳定也有影响。张荣峰研究了开放经济下银行稳定问题,界定了银行稳定的基本概念,从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等宏观视角分析了这些因素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关系,认为各项制度安排对维护银行稳定非常重要,并提出开放进程中,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实现汇率政策的转型、健全银行内控制度、构建金融安全网以及增强市场约束功能的策略。张桂霞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的银行稳定机制,认为消费品与资品本价格、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厂商投资项目成功率等因素对银行稳定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银行稳定的影响机理,认为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给银行稳定带来的影响更大。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我国外汇管制严格,并提出了银行稳定机制的重新设计。
3开放条件下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31
3.1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进程...............31
3.2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事件.......................34
3.3我国未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36
4开放的银行体系自身因素及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41
4.1资产负债错配与银行稳定....................41
4.2货币错配与银行稳定..........42
4.3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与银行稳定..............45
5开放的外源性因素及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55
5.1金融自由化因素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55
5.2发展环境因素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64
5.3本章小结..............65
8维护我国银行稳定的保障机制
8.1加强银行内在稳定的基础
因此相关部门要对信贷资产进行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对有可能造成损失的信贷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点扩散,做好不良资产出现的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第三,事后控制要及时,要建立贷款风险的分散机制和救助机制,一旦不良资产出现,要依据风险分散的原则开展处理工作,根据贷款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法律手段或市场方式进行信贷资金的追偿,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银行损失。第四,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赋予我国银行业在处理不良资产时明确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并完善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方式,减少不良资产处理机会成本。
8.2强化对外源性风险的防控
本文在理论部分分析了开放的外源性因素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并且在实证部分也通过数据与模型验证了实际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率和银行内在稳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总体而言,对于开放的外源性因素影响银行稳定的保障措施,主要还是对外源性风险进行防控,有效防范外源性风险的冲击,才能保证银行体系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本文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本节提出以下强化外源性风险防控的措施。
.........
9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动态发展的金融开放为背景,以银行稳定为逻辑主线,以金融深化理论、银行稳定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以因子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分析、熵权法等计量模型为方法,界定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稳定的新内涵,梳理我国银行业的风险事件,探讨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深入剖析关键影响因素对银行稳定的影响机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测算我国银行稳定程度,客观把握我国银行稳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银行稳定的保障机制,形成一套理论分析体系。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的金融开放及信息化的趋势,赋予了银行稳定新的内涵,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业具有持续的清偿能力,能够抵御和控制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在外部的信息传播与危机传染迅速扩散时,能够适时调整,避免和防范银行危机发生,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辨析了银行稳定、银行危机与银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银行危机是银行不稳定的极端表现形式,银行风险始终存在于银行运营的整个过程,必须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银行危机不会发生,维护银行稳定运行。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