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感知视角下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46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通过研究最终得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以扎根理论为方法指导,通过对网络文本数据的筛选、收集和分类,并经过逐级编码得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编码阶段得到了包括游前认知、资源基础、景观或环境特性、氛围营造、游后收获5 个主范畴和景区的形象或名气、游客自身兴趣爱好、景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景区的文化资源、人造资源、设施设备、景观神秘性/探索性、景观协调性、景观历史悠久、景观奇特壮丽、游中享受的服务、游中见到的人、游中参与的活动、游中体会的精神信仰、景区空间特征、游客的知识获取、游客得到的精神抚慰、游客的感悟 18 个初始范畴。最后通过对这些主范畴、初始范畴进行关联性分析之后,建立旅游地游客从旅游前到旅游中再到旅游后的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结合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将所有影响因素分为外部情境因素和内部情境因素两大类。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多。旅游是疏解人们心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能通过旅游这项活动带来更高的精神上的抚慰与享受。如谢彦君认为旅游就是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寻找愉悦的行为[1]。杨振之在探寻旅游的本质时,认为旅游不仅仅是像表面所展现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人类本身在厌倦已有的生活状态后寻找一种更富有诗意的生活,所以他认为旅游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2]。
在旅游领域研究之初,就已经把旅游比喻为“朝圣”,这种比喻本身就带有明确的精神寓意。所有的这些关于旅游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学者对于旅游都赋予了一种精神追求的含义。通过这种精神上的充电能够让游客们带着更多积极情绪投入到工作当中。关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研究也越来越多。敬畏是游客最期待的情感体验之一。
敬畏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的情绪,包括困惑、惊吓、害怕、卑微等多样的情感。当个人面对波澜壮阔的自然风景、传承千古的文化资源或其他超越以往认知的事物时,敬畏的情绪就会产生。因为许多旅游景区内部都有他的奇特之处,值得游客去感受、去探索。事实上,在宗教旅游、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中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敬畏(Ballantyne, Packer & Sutherland,2011; Ryan, Hughes & Chirgwin, 2000;Schanzel & McIntosh, 2000)[3-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敬畏情绪是一种对游客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积极情绪。敬畏情绪的产生有助于增强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游后行为等。然而在旅游方面相关的研究中,研究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游客的影响研究上,而缺乏对游客敬畏情绪来源的具体探索。本研究通过在知名旅游网站上对网络游记文本进行收集的方式获得一手资料。随后采用扎根理论这一定性研究方法来分析收集到的网络文本,主要经过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三个阶段的分析,最后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得出游客感知视角下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为旅游地开发和经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研究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对旅游领域的游客情绪研究做一定程度的补充。
其次,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后得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本研究探索出的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范畴会为测量量表的开发奠定基础。早期心理学家对敬畏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在宗教体验中的功能属性,但实证研究很少,在过去的十年里,心理学领域对敬畏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然而关于敬畏情绪的相关文献还很少且大多集中在对游客的影响研究,很少有研究明确地考察是什么在旅游环境中促进游客敬畏情绪的产生,且目前没有专门的旅游研究调查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
再次,本研究通过摘取网络文本的方式获取了调查数据,并结合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突破了之前大多文献运用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更多的局限,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的难易、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的高低等。通过这种方式也使得本研究收集上来的游记文本数据覆盖了诸多旅游地类型,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只是针对单个案例、单一类型旅游地的可能的局限,因而更加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敬畏原型理论
敬畏是指当一个人的固有思维受到某个方面的巨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强大的情绪反应[13]。敬畏情绪的产生可以促使个体进行自我认知调节,使个体的心理能够适应陌生和不熟悉的信息[14]。敬畏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积极情感,敬畏的相关研究开始于 Keltner 和 Haidt 两位学者,Keltner 和 Haidt 在 2003 年提出了敬畏的原型理论[15]。在 Keltner 和 Haidt 原型理论中阐述了敬畏的主要特征和诱发因素。敬畏的主要特征包括感知的浩瀚和对适应的需求。感知到的浩瀚是指当人们面对一种强大的力量刺激时,它可以摧毁或控制人们的意志力,使个人感到渺小、无力、害怕或卑微。适应的需要是当一个人遇到超越以前的经验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刺激之后所进行的心理调节,即对自我内在的感知评价之后产生的渺小、顺从感。感知的浩瀚可以由三种诱发子产生:第一种是社会诱发因子,如宗教、精神传承等与个体社会心理交流有关的客体。第二种是物理诱发因子,如山脉、河流等,个体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直观地感知。三是认知启发因子,如相对论等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个体可以发展出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三个激发因子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适应的需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无力感、困惑感和“自我渺小”感[16],即人们在受到强大的外在环境、事件的冲击之后所进行的心理调节,即对自我内在的感知评价之后产生的渺小感、顺从感。感知的浩瀚和适应的需要共同影响游客敬畏,所以敬畏原型理论为后续有关敬畏情绪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2.2 有关游客敬畏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敬畏
在营销学、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积极情绪能够给人们的体验带来更加积极的效果,促发游客后期的一系列行为。在旅游领域,积极情绪也能够让游客的旅游经历变得更有意义。Shiota 在 2003 年的研究认为敬畏情绪是属于积极情绪的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正向积极的体验,刺激人们的思想和活动[23]。
敬畏作为一种离散情绪,以前一直被心理学家所忽视(Keltner &Haidt, 2003),直到近些年有关敬畏的分类或定义才逐渐清晰起来。Lazarus(1991)认为它是一种动态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两个方面。Shiota, Keltner 和 Mossman讨论了敬畏作为一种面对刺激产生的主要情感反应,它挑战了个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随着语言学的丰富和发展,“敬畏”一词的含义已经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有关敬畏的最初意义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内涵,特别是在宗教语境中涉及到“敬畏”的权力和神圣的威严(Shiota et al.,2007)。而目前使用的“敬畏”尽管仍然可能会让人产生害怕或恐惧的感觉,但它主要是指的依然是积极情绪[24]。

敬畏,作为一种强大的积极情感,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和社会学的一个研究课题。早期心理学家对敬畏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在宗教体验中的功能属性,但实证研究很少[25-26]。在过去的十年里,心理学领域对敬畏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关于敬畏的研究在过去二十年里迅速发展。心理学家将敬畏描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具有两个关键特征(Keltner & Haidt, 2003)。首先,当一个人遇到规模大、范围广、复杂性强、数量上惊人巨大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敬畏(Shiota,Keltner, &Mossman, 2007)。其次,敬畏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它能够刺激人们产 生 新 的 心 理 图 式 (Rudd, Vohs & Aaker, 2012 ; Shiota, Campos & Keltner,2003)。人们敬畏情绪的产生可以来源于多方面的刺激,如奇妙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历史遗址,尊敬的宗教神灵和优雅的艺术[27-28] 。在现代社会,人们由于长期处于繁忙、琐碎的生活中,所以敬畏的体验很少来自日常的工作、生活。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3
3.1 研究方法介绍....................................13
3.1.1 网络文本分析...............................13
3.1.2 扎根理论的方法介绍及研究步骤..........................12
第四章 信息编码..........................................18
4.1 开放式编码.............................18
4.2 轴心式编码.......................................22
4.3 编码饱和度和信度检验..............................23
第五章 游客感知视角下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26
5.1 影响因素阐释.................................26
5.2 模型阐释...............................27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

6.1 资源基础以及景观或环境特性相关建议
旅游地资源基础以及景观或环境特性属于直接外部情境影响因素,是游客敬畏情绪产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调查也发现这两个因素是游客比较关注的因素(图 6-1)。因此,接着对资源基础以及景观或环境特性两个主范畴的初始范畴的频次进行统计如图 6-2 所示:

资源基础以及景观或环境特性两个主范畴包括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造资源、设施设备、景观神秘性/探索性、景观协调性、景观历史悠久、景观奇特壮丽 8 个初始范畴。通过对这 8 个初始范畴游客提到的频次进行统计发现这些范畴游客提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景区的自然资源、景区文化资源、景区设施设备、景观历史悠久、景观协调性、景观神秘性/探索性、景观奇特壮丽、景区人造资源(如图 6-2 所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1)本文通过研究最终得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以扎根理论为方法指导,通过对网络文本数据的筛选、收集和分类,并经过逐级编码得出旅游地游客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编码阶段得到了包括游前认知、资源基础、景观或环境特性、氛围营造、游后收获5 个主范畴和景区的形象或名气、游客自身兴趣爱好、景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景区的文化资源、人造资源、设施设备、景观神秘性/探索性、景观协调性、景观历史悠久、景观奇特壮丽、游中享受的服务、游中见到的人、游中参与的活动、游中体会的精神信仰、景区空间特征、游客的知识获取、游客得到的精神抚慰、游客的感悟 18 个初始范畴。最后通过对这些主范畴、初始范畴进行关联性分析之后,建立旅游地游客从旅游前到旅游中再到旅游后的敬畏情绪的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结合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将所有影响因素分为外部情境因素和内部情境因素两大类。
(2)通过对各个主范畴下的初始范畴的覆盖率的分析,为旅游地的开发和经营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在提建议的过程中会依据各个初始范畴的覆盖率来体现游客对各个范畴的关注程度,进而找出促使游客敬畏情绪产生的关键点,为旅游地的政府、开发商、投资商等相关旅游企业在旅游地管理、经营上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