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4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对旅游空间结构概念重新界定,从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和旅游中心性两个角度对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最终,从完善旅游空间职能体系,构建重点旅游空间骨架,建立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全域旅游理念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思路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增长迅猛。然而,“小旅游”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大旅游”发展要求,旅游产品、旅游业态难以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深刻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全域旅游理念下,将一个区域整体建设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强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根据各地区比较优势确定地域分工,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职能结构和职能等级体系,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带来新思路[1]。

1.1.1.2 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截至 2020 年 2 月 25 日,通过对中国知网(www.cnki.net)以主题“旅游”或者关键词“旅游”进行检索,共有 421425 条记录。以主题“旅游”并且主题“空间”进行检索,共有23018 条记录。其中,2010 年 1 月 1 日至今共有 18287 条记录,占期刊总量的 79%。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关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旅游空间结构不仅体现了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也关系到区域旅游业能否克服地理空间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约束,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是判断区域旅游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尺[2]。城市作为重要行政单元,是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地。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中比重不断提高。研究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并进行科学调控,是提高城市旅游经济效益,推动市域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

1.2 研究现状
1.2.1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1.2.1.1 国外研究进展
西方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以区位论为基础,旅游空间结构理论是区位论的重要分支。上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者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研究早期,学者们主要对旅游空间结构理论基础、旅游空间结构概念进行研究,随后逐步对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演化、影响因素、旅游流空间结构等方面展开研究。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著名旅游区,如 Preston Whyte(2001)对德班海边休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对策[6],Cornelissen(2005)对南非西开普省的住宿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从小尺度景区到大尺度全球范围内国家地区展开研究。Oppermann(1993)对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研究了发达国家[8]。

具体来看,Gunn(1988)创建目的地带模型,指出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对外通道、服务社区、旅游吸引物和内部通道等要素[9]。Mitchell 等(1976)研究了休闲公园空间结构,提出在相对低端的社会经济公园规模密度最大[10]。周慧玲(2018)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国外旅游流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国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特定旅游目的地旅游流空间结构的模式和演化和特定旅游市场的空间扩散[11]。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早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Smith(1971)对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包括标准距离、标准偏差椭圆、旅游吸收指数模型等[12],这些定量研究方法的提出使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从传统的以定性描述为主转向定量分析。如 Li 等(201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统计方法,对香港酒店、景区、交通设施等空间关系进行研究,并构建回归模型[1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全域旅游理念
2016 年,杨振之、戴学峰、刘家明、王衍用和郭毓洁等学者对全域旅游内涵进行探讨[40-44]。总结学者给出的全域旅游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特定区域发展中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点,全域旅游强调对旅游业的认识从产业层面向空间层面扩展,以空间经济系统的发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第三点,从单一景区开发建设向培育综合旅游目的地转换,完成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第四点,区域旅游业发展要重视高等级优质景区,景点景区仍然是全域旅游的重点。

由于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同,全域旅游理念对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指导意义不同。根据成英文、张辉对中国旅游城市的分类[4],全域旅游理念对于旅游职能不同的城市指导意义是不同的。对于小型旅游城市,年旅游接待量较小,旅游收入占当地经济的比重大,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如丽江、三亚等,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价值体现在旅游全域化建设,从单方面强调景观,到全方位打造环境,构建以不同旅游功能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实现旅游业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于旅游职能较低的城市,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比重较小、地位较低,如保定、济南、石家庄等,全方位铺开打造全域景观既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也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违背。全域旅游理念对这些城市的指导意义更强调,在区域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以旅游业为主导,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构架,发挥旅游业在区域整体的联动效应。
............................

2.2 理论基础
2.2.1 旅游系统理论概述
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旅游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多种旅游系统模型。李文亮等(2005)对旅游系统模型进行研究评述,从旅游功能、旅游混沌和旅游地理三方面对其分类[53]。许峰等(2016)从功能导向、空间导向、要素导向、系统导向以及旅游者导向 5 个方面对旅游系统进行分类[54]。
本文从功能结构、空间结构两个层面讨论旅游系统。功能结构层面上,吴必虎(1998)提出的旅游系统构架包括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四部分[55];Gunn 在 1972 年提出旅游功能系统框架,在此基础上,2002 年提出新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强调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突出旅游系统的功能。空间结构层面上,旅游系统强调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等空间要素的关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Leiper(1995)提出的旅游系统,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 5 个要素[56]。

该理论对本文的借鉴意义。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功能结构的空间表现形式。本文按照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根据旅游功能结构将旅游系统划分为旅游吸引物体系、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体系和旅游客源市场体系,从空间层面对此展开研究。
2.2.2 增长极理论概述

1950 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指出增长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卞显红(2007)指出城市旅游发展首先发生在一些旅游增长点,

通过旅游轴线逐渐向外扩散,进而影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57]。
该理论对本文的借鉴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是吸引力高的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然后聚集相关产业,随着区域旅游业的宣传与推广,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景区知名度不断增加,集聚作用加大,出现区域内高等级旅游节点。旅游节点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业得到发展。
................................

第三章 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 ························· 16
3.1 基本概况 ························· 16
3.1.1 地理区位概况 ······························ 16
3.1.2 旅游业发展概况 ···························· 17
第四章 保定各区县旅游中心性评价 ························· 29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29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0
第五章 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分析 ························ 35
5.1 旅游空间结构现状研究 ·························· 35
5.1.1 旅游节点 ····························· 35
5.1.2 旅游轴线 ························· 36

第六章 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6.1 完善旅游空间职能体系
6.1.1 建设综合旅游集聚区
建设综合旅游集聚区包括主城区(莲池区、竞秀区和高新区)和涞易涞(涞水县、易县和涞源县),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业聚集区。主城区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酒店、餐饮业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健全,拥有质量等级较高的景区,人流联系规模强,可发展为综合旅游集聚区。通过联合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打造文化街区,加强旅游特色商品店、老字号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主城区的承载能力和接待能力。涞水县临近北京客源市场,区位优势明显,涞水县、涞源县、易县生态环境优越,旅游发展基础好,景区质量等级高,可发展为综合旅游集聚区。通过完善休闲度假功能,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打造成为我国知名旅游度假区。

6.1.2 打造旅游节点体系
加强高级旅游吸引物节点的建设包括涞源县、易县和满城区,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涞源县、易县和满城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基础有待提高,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应突出旅游吸引功能,进一步提高旅游吸引物对游客的吸引力,做强白石山、清西陵、狼牙山三大品牌景区,积极推动满城汉墓创建 5A 景区、秀兰文化园创建 4A 景区,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加强接待服务设施建设。
增强高级旅游接待服务节点的建设包括涿州市、高碑店市和安国市,完善配套设施。三市对保定市域其他城镇有较强的吸引力,城际间人流联系规模较高,酒店、餐饮等接待服务设施基础好。涿州市对周边县市吸引力不明显,旅游景区吸引力较差,加强涿州市旅游景区建设,坚持产业融合,加强旅游与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创新旅游产品,打造特色产品。优化高碑店门窗城、涿州影视城,白沟箱包三个景区的发展,发挥靠近北京客源市场的优越区位条件,突出旅游吸引功能。安国旅游资源丰富,提升景区质量,创建精品景区,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突出中医药文化。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7.1 研究结论
随着旅游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中比重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在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对旅游空间结构概念重新界定,从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和旅游中心性两个角度对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最终,从完善旅游空间职能体系,构建重点旅游空间骨架,建立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建议。得出以下结论:
(1)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对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将市域空间作为功能完整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从明确旅游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划分旅游空间结构等级三个方面优化市域旅游空间结构。
(2)对旅游空间结构概念分析的结论。将旅游空间结构划分为三层次,节点、轴线、域面;突出四要素,旅游吸引物、接待服务、旅游交通、客源市场;强调三大功能,旅游吸引功能、接待服务功能、交通集散功能。节点层面包括:旅游吸引物节点、旅游接待服务节点、旅游交通集散节点;轴线层面包括:交通路线、旅游路线;域面层面是围绕旅游节点形成的旅游集聚区。

(3)对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及中心性分析的结论。涞曲分界线左侧旅游吸引物等级高,接待服务要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分界线右侧旅游吸引物等级低,接待服务要素、交通通达性好。精品景区与所在区县的行政中心距离较远,京津冀地区是保定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市场,做强做大核心市场,是保定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中心地在保定市域空间呈均匀均衡。
(4)对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分析的结论。形成以野三坡—鱼谷洞景区、白石山景区、清西陵景区为一级节点,狼牙山、易水湖、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满城汉墓为二级节点的旅游吸引物节点体系;形成以莲池区、竞秀区热门商圈为一级节点,涿州市、高碑店市、涞水县和涞源县的热门地区为二级旅节点的旅游接待服务节点体系;形成以莲池区、涿州市为中心的两大旅游交通集散节点群;形成四个旅游集聚区涞易涞旅游集聚区、阜曲唐旅游集聚区、竞莲满旅游集聚区、涿高白旅游集聚区。保定市域旅游空间结构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旅游轴线等级不清晰,线路设计忽视客源市场地理区位,旅游集散中心选址不明确,数量少、作用小,旅游中心地作用不显著等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