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广东省惠州市巽寮湾度假区渔业村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调查统计分析了渔业村渔民生计方式中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输出成果情况,探讨了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环境变迁影响下旅游地居民生计方式的演变过程,提出环境变迁对渔民生计方式影响机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对中国旅游发展多年追踪测算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旅游局《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分别达到了11.04%和10.28%。旅游业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精准扶贫等方面成效显著,旅游业已贯穿于经济社会各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这个旅游发展大潮中,许多边远地区、乡村地区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较好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变了落后经济面貌。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旅游业迸发出更加强大、综合、持续生命力,对经济社会各行业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如何引导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促进生计的可持续,成为学术界和旅游业界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命题。
本文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广东巽寮湾渔业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探讨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环境变迁影响下旅游地居民生计方式的演变过程,尝试构建环境变迁对旅游地居民生计方式影响机制,以及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提出促进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有关环境变迁对生计方式演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计方式的脆弱性、生计方式的变迁与重构、生计方式变迁动力机制、生计可持续性等方面。
(一)生计方式的脆弱性
生计方式变迁是社会整体性变迁的重要部分,容易受到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胡兆义认为生态、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水平、自身选择,均对农民生计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姜似海、陈志永认为行动自由和发展能力限制了人们的生计选择,具体包括地理条件、思想观念、技能、文化水平、公共政策等限制因素。任何外在因素的剧变都影响到生计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例如2017年8月8日发生的7.0级九寨沟地震,对旅游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对于依赖旅游业作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当地藏族居民来说,生活收入来源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生计方式的变迁与重构
生计方式的变迁与重构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变化。高志英通过对中缅北界地区傈僳族生计方式的研究,指出族际之间的交往、民族认同对傈僳族生计方式的变迁产生较大影响,并研究了国家管理模式与傈僳族生计方式变迁的关联性。刘正江则以哈萨克族为案例,研究发现,定居使牧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由牧到农的转变,并带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经济实惠,牧民也从开始的被动选择到最后的主动适应。郑宇指出,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的不断变迁,使得中国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已全面转型。孙九霞在研究雨崩村生计方式变迁对环境的影响时,发现旅游业整合吸纳了其他生计方式,并提高了全村的综合效益。熊正贤通过对乌江流域穿青人的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地生计方式呈现“生存型”向“发展型”、“农耕型”向“多元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演变趋势。李霞在研究三峡库区生计方式中发现,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库区生计方式的转型,这种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变迁,更是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周杨以察隅县本堆村藏族生计方式为例,指出得益于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基础设施改善等外部条件,该村生计方式实现了从传统的狩猎、农业生产向现代商业经营发生了转变。
...........................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研究现状与界定
2.1.1旅游地、旅游区、风景名胜区
这些概念均指向旅游活动某个区域或场所,但他们的基本内涵及特指内容有较大不同。
(―)旅游区与风景名胜区
在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中,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999年出台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对旅游区的定义,是指经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度假、康乐、求知等各种功能,并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旅游区也称旅游景区。在旅游规划研究中,肖星(2006)—般把旅游区作为规划对象,认为旅游区是集中包含了多个旅游景点,并有相应的统一管理地域空间。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都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同之处在于,风景名胜区一般属住建部门(原称规划建设部门)管辖,侧重突出资源的价值,重在保护管理;而旅游区一般接受旅游部门监督,更多地强调有旅游活动的参与,侧重经济、社会效应,要求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地
旅游地未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学术界讨论也较多。Gunn认为在旅游地这一地理区域内,旅游者的需求能够被满足。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的概念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卢云亭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旅游地是地域组合,是包括一定的经济结构及形态的旅游对象。保继刚、楚义芳从地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在旅游地这一地理空间上,旅游资源实现与专用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设施对接,成为游客停留及活动的旅游目的地。
结合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旅游地的概念,本文整理归纳了三者的异同,如下表:
......................
2.2基础理论
2.2.1可持续生计理念
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汝信等认为“可持续生计”是家庭或者个人为实现长远改善生活状况所获得的谋生能力、资本、收入的活动,其中资本不仅包括存款、土地经营权、住房等,也包括个人教育水平、技能、社会关系以及影响个人生活的其他相关决策能力。李炜从代际公平的角度出发,认为实现生计可持续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代际生活状况的不断提高,二是代际谋生活动的有效性更强。
综上所述,可持续生计理念强调要透析贫困背后的原因,并釆取相应的对策去解决贫困,提高抵御风险与增强生存能力,并且这种生计既要着眼当前,也要兼顾未来,是一种不牺牲后代生存机会的生计方式。可以说,这一理念是可持续理论应用在生计领域研究的重要体现,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欧美国家结合实际建立了生计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为更直观了解生计方式变化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下面主要介绍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生计分析框架:
......................
第三章巽寮湾渔业村生计方式调査分析.............17
3.1巽寮湾渔业村基本情况.............17
3.1.1渔业村概况...............17
3.1.2生计方式变化:从渔民到村民、从渔业到旅游业.............17
第四章环境变迁生计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7
4.1环境变迁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37
4.1.1环境要素变迁表现形式............37
4.1.2环境变迁的特征............38
第五章环境变迁下触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51
5.1引导帮助渔民正确认识自身的生计资本............51
5.2休闲渔业的运行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向注重质量管理转变............51
第五章环境变迁下渔业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引导帮助渔民正确认识自身的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的选择必须与相应的生计资本相匹配,才能确保生计方式符合主客观环境的要求,具有可持续性。为此,当地政府、渔业专业合作社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渔业村村民正确认识自身生计资本的情况。一方面,要对渔业村的生计资本做一次全面详细的统计调查分析,了解渔业村在旅游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具有哪些优势、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努力,为渔业村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作科学的论证分析。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村民都适合从事休闲渔业,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也应该丰富多样,要结合每一户村民家庭的生计资本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民拓宽参与旅游发展的渠道和方式,引导从事餐饮、家庭旅馆、土特产店经营等旅游相关行业。
目前,仅渔业村就有休闲渔船142艘,休闲快艇200艘,捕鱼船40艘,加上镇内其他沿海村庄的渔船、快艇以及海上摩托艇等,各类船艘超过700艘,再加上附近沿海乡镇的休闲渔船数量,巽寮度假区及周边地区的休闲渔业行业竞争是非常大的,鉴于此,要摒弃过去的粗放式发展管理方式,从追求数量的发展向注重质量的管理转变,提高渔业村休闲渔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本文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学术思想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立足巽寮湾渔业村案例地实际,结合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尝试分析了渔业村村民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输出成果情况,构建环境变迁对村民生计方式影响机制,并在基此础上提出增强渔业村生计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一、目前国内主要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开展生计方式变迁研究,并且研究较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而针对旅游地居民或渔民的生计方式研究成果还不多,对生计方式与旅游地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也还存在很大研究空间。
二、巽寮湾渔业村在短短的十年间,从一个以渔业捕捞为主的传统小渔村发展成为以休闲渔业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名村。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渔业村总的生计资本综合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生计资本指数最高的为自然资本,这得益于该村拥有较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社会资本处于第二高位置,得益于当地政府注重对渔民技能培训,并组织渔民成立了滨海渔业专业合作社。物质资本水平第三。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最低,该村获得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受教育程度较低,非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占比较高,人口负担系数较大。
三、本文从旅游地旅游环境的广义概念出发,结合巽寮湾渔业村具体情况,对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19项构成要素的变迁形式作了分析,并概括了环境变迁四个主要特征:双向性、关联性、绝对性、脆弱性。对19项环境要素进一步甄别、确认,选取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动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自然环境质量,经济制度环境中的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劳动就业、土地政策、社区.增权,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居民态度、城市特征、地方意境等共13个要素,对渔业村生计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发现: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生计方式的基础,经济制度环境是优化生计方式的关键,社会文化环境对稳定、完善生计方式具有支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旅游地环境变迁对居民生计方式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略)
旅游地环境变迁对居民生计方式的影响研究--以广东巽寮湾渔业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旅游管理论文,环境变迁,生计方式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旅游管理文章
- 乌鲁木齐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管理
- 旅游银行卡产品体系创新管理研究--以龙虎山
- 福建和平古镇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管理研究
- 基于实验法的微博信息属性对旅游地形象管理
- 海口市游艇旅游发展管理研究
- 基于增权理论的三亚西岛渔村旅游发展对策研
- 三亚海洋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管理研究--以蜈支
- 岚县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管理研究
- 旅游开发管理背景下琼中什寒村社会文化变迁
- 战略图式对旅游创业机会识别管理的影响机制
-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 城市水生态空间游憩冲击感知与场所依恋之旅
- 新旧动能转换驱动下山东省特色小镇旅游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管理评价
-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三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管
- 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