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研究绪论
1.1.1 研究背景
农村文化礼堂的出现具有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改革开发以来,浙江省经济与社会快递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急剧扩张,高速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浙江省内仍存在着大量偏远乡村、城乡结合部。这些乡村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如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乡村文化设施缺乏,基层文化服务供给落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为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在 2013 年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一千个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并将之列入了当年的十个为民办实事项目。[1]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见》、《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纲要(2018-2022 年)》、《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展乡村治理具有可行性。农村文化礼堂定位于“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通过多年的运行与管理,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培育农民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以温州市龙湾区为例,该区现有 52 个行政村居,自 2013 年以来,龙湾区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管理工作,截止 2019 年 12 月,已建成文化礼堂 57 家,提前实现规模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目标。2019 年龙湾区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好家风”家庭褒奖礼、“文化礼堂民星秀”巡演等各类活动近 1000 场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村民人际融合,改善了乡村文化环境,这些改变说明文化礼堂在参与乡村社会与文化治理上正发挥出进一步功能。文化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乡村,文化礼堂参与基层文化治理具有资源丰富、形式灵活、组织有力、场地适宜等天然优势,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展乡村文化治理可行性强。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文化礼堂是一个中国独有的公共文化产物,它极具中国地方特色,所以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研究界并无“文化礼堂”一说,也没有具体的“农村文化礼堂”相关理论可循。根据文化礼堂的概念和功能,国外的研究多着眼于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治理等领域。
(1)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国外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起步很早,理论框架和成果也比较完善,理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出发进行研究。以德国政策学派代表学者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为代表,19 世纪后半叶,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公共财政的社会政策作用,拓宽政府在社会文化和公共福利上的职务职能,这是学术界最早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概念。[5]随后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他在 1919 年提出个人或集团通过缴纳赋税的方式对公告产品进行支付,公共产品是国家对人民的给付,强调公共产品必须为人民服务。
二是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性出发进行研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受益性、排他性、非竞争性等特点,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提出公共产品是集体消费品,每个人对它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6]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Jr)提出要排除服务的潜在使用者享受一种公共产品的利益要花费非常大的成本,且是无效的,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7]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eglitz)提出一个人对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或享受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这种消费是非竞争性的。[8]
三是从政府治理功能重塑出发进行研究。以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代表。20 世纪 90 年代,珍妮特·登哈特(Janet V Denhardt)和罗伯特·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夫妇在《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新公共管理:服务而非掌舵)》一书中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对企业家理论缺陷进行批评,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关注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9]
................................
2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现状调查
2.1 温州市龙湾区农村文化礼堂基本情况
我们从文化礼堂主管部门龙湾区委宣传部获得了温州市龙湾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运行现状的具体数据和文字材料,包括龙湾区情、文化礼堂建设整体情况、主要经验与做法等,作为现状调查的前期研究。
2.1.1 温州市龙湾区区情简介
龙湾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部,是温州城市向东发展的主城区,目前区本级下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状元、瑶溪 6 个街道,经过 2019 年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全区原 96 个行政村调整为 23 个城市社区、2 个乡村社区(居委会),52 个行政村(见表 2-1 和表 2-2)。2019 年户籍人口 23.69 万人,常驻人口 9.43 万人。
表 2-1 龙湾区各街道行政村一览表
2.2 调查的前期准备
2.2.1 编制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对农村文化礼堂的治理功能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统计,共有 22道题目,其中 12 道为单选题,10 道为多选题,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村民的基本情况收集,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村中居住时长等,主要是为了获得受访者的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对文化礼堂治理情况的调查,包括对文化礼堂的功能认识,文化礼堂活动内容、类型和开展情况,村民对活动的参与度与动机,文化礼堂对村民发展和乡村治理发挥的功能等,力求全面又准确的了解农村文化礼堂的治理功能现状。第三部分为文化礼堂的运行管理调查,对文化礼堂的活动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文化礼堂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从村民的角度听取治理意见。
2.2.2 制定访谈提纲
由于问卷调查全部是客观选择题,故通过主观建议题为主的访谈对调查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防止遗漏答案。访谈提纲共设计了 6 个开放式问题(详见附录 2),对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治理效果,面临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法等进行广泛征询,听取最基层的村民和工作人员等群众的意见,保证资料具体详实。
图 2-1 文化礼堂作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文化礼堂知晓率
..........................
3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27
3.1 浅表性的愉众作用:开展文化和教育................................. 27
3.1.1 送文化................................... 28
3.1.2 种文化............................. 28
4.1 政府职能过度放大................................ 34
4.1.1 文化礼堂活动供给上政府过于包揽............................. 34
4.1.2 运行资金上过度依赖财政拨款........................ 35
5 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发挥所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43
5.1 政府的绝对权威和过度干预............................... 43
5.1.1 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垄断与单一............................. 43
5.1.2 文化礼堂活动行政化倾向过强............................. 43
6 促进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对策探讨
6.1 建设开放型的文化礼堂参与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要构建具有现代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必须打破原有体制内自我运行的封闭制度体系, 构建一个对社会力量开放的制度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48]建设开放型的文化礼堂参与体制,通过调动多元主体和社会资源参与,提高乡村治理实效。
6.1.1 开放文化礼堂服务供给的主体参与
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供给侧改革,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通过社会和群众对文化领域公共责任的承接与担当来抑制政府的非理性膨胀,从而提高文化礼堂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与效率。
一是减少政府过度干预。政府部门及时转换角色定位,从事无巨细都要管的“操作者”转变为只抓主要方向的“管理者”,对文化礼堂活动的供给总揽不包揽。二是培育文化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活动供给的良性竞争机制,以资金补助、荣誉奖励等方式激励多元主体主动服务文化礼堂。三是引导群众力量参与,将文化礼堂供给中具体性、事务性工作下交给村民,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培育村民文化活动和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共建共享意识,促进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的良性互动。
...........................
结语
为了顺应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要求和农民迫切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礼堂应时而生。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载体,农村文化礼堂的出现,具有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它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上具有场地适宜、资料丰富、形式灵活等优势。我们以温州市龙湾区文化礼堂建设发展现状为研究案例,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文化礼堂在开展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政府过度参与、群众参与性不强、基层执行率不高、管理机制待完善、文化礼堂被缺席等困境进行分析,结合治理学、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政府垄断文化礼堂参与、村民自主性受到遮蔽、乡村干群隔阂加大、要素保障不足、城乡转型利益冲突等导致困境的原因,并结合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出开放文化礼堂参与、提升内生活力、优化治理环境、完善管理机制、营造文化阵地等促进文化礼堂作用发挥的对策。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提供实践样本。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研究水平和能力不足、调查样本数量和范围有限等原因,本文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实地调研上:出于时间、精力等现实考虑,本文只选择了温州市龙湾区文化礼堂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广度上有待提高,同时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数据分析等都有待提升。
(2)实践总结上:不同县市区的区情和地方特色不同,文化礼堂在各地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我们仅能从龙湾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和工作材料出发,分析汇总文化礼堂在一个地域内遇见的部分问题。
(3)理论研究上:在文化礼堂作用发挥所遇困境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上,由于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有待提高,导致分析的不够深入,略显浅层,一些建议过于理论化,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