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MPA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证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7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研究,本文依据当前村务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以河北省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分别从监督主体、监督体系和监督环境出发梳理目前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再以监督工作利益对抗、监督委员职能权限和农村社会基础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原因的剖析,进而提出以“三治”为基点的监督主体建设、法治体系建设和营造监督环境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村务监督制度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1. 核心概念
对乡村振兴战略及村务监督制度概念的明晰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前提,不仅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内容,还要对此背景下村务监督内容和制度特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1)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它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总目标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使农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其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乡村建设来看,由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由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17]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农村地区的工作体现,它与党和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统筹发展的。从基层实践来看,通过在农村地区多措并举进行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成为提升农村人口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为实现“治理有效”这一目标,基层农村各种制度设计逐步落实和完善,使得村务监督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村务监督制度
村务监督制度是多种农村监督方式的集合,其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二是设立相应的村务监督组织,以组织作为专项考察的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村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现方式,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涉及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制度,例如教育培训制度、分析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等内容。就其具体工作制度而言,教育培训制度是指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工作机制;分析例会制度指一定时期内召开例会梳理总结并安排相关村务工作;工作报告制度是向村党组织汇报村务监督情况,并认真听取党组织的相关指导意见;评议考核制度则是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的制度。总之,村务监督制度是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体搭建的一个农村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平台,它通过对重大村务决策及一般性财务的监督,并将监督结果和民主评议充分结合起来,以实现对村委会权力的制约与激励,保证村级各项事务的有序进行。

..........................

(二) 村务监督制度的发展及意义
村务监督制度是在乡村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基层治理有效的制度载体。通过梳理制度发展及现实意义,可以发掘制度背后的乡村治理历程及政策导向,为深入研究河北省农村村务监督制度提供宏观思路上的启发。
1. 我国村务监督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村务监督制度的发展依据时间节点上的不同,表现为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制度——村务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显现出新特点。

(1) 起点:村务公开与村民委员会的探索
此阶段主要是制度建设与机构筹建。1998 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这是党和政府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机制构建的起点,该文件要求将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23]并提出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尤其是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建设。随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出台,将村民委员会设定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并赋予民主监督的权力,文件提出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应交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并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公开内容和公开原则等做出具体要求。[24]至此,各地农村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建立起一套能够初步运行的制度及机构,为后续深入开展农村村务监督打下良好基础。

......................

二、村务监督制度运行情况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 数据来源
调研地的选取和样本数据的来源决定着制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村务监督执行的物质基础,村级组织的健全与规范性影响着监督队伍效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情况对监督环境的营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故调研地点选取时充分考虑了这些衡量因素,另一方面,为全面掌握河北省村务监督制度运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了多地区、有重点的调研方式。本数据来源于对河北省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选取了邯郸市武安市、衡水市冀州区和邢台市临城县,并考虑调研目标的地理位置分布及农业发展基础,共选取了 9 个调研农村,其中武安市2 个、冀州区 2 个、临城县 5 个,分别为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张村、冀州市西王镇东罗口村、武安市西土山乡西土山村、武安市上团城乡南营井村、临城县西竖镇前砚台村、临城县西竖镇后砚台村、临城县西竖镇北沟村、临城县西竖镇程阳村,临城县西竖镇屯院村。问卷调查采用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以农村常住居民为主,并通过电话访谈收集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地学生的相关数据,共发放问卷 179 份,剔除无效问卷 4 份,共获得有效样本 175 份。

.........................


(二) 维度设计
《河北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作为实施村务监督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该文件的内容来设置调研问卷,能够有针对性地搜集所需数据。因此,调研问卷以制度认知、职责权限运用、工作制度建设、工作制度执行、反馈与沟通指导和整体效能发挥六个维度为主要抓手进行信息采集,旨在全面了解河北省各地农村村务监督制度的落实与运行情况,问卷共设计 25 个问题,采用主、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六个维度方面的问题涵盖了当前村务监督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能够达到此次实地调研的目标。

.........................


三、 村务监督制度运行的现实困境...................................23
(一) 监督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23
1. 监督队伍意识薄弱..................................23
2. 监督主体能力存在短板............................24
四、 村务监督制度运行困境的原因分析....................................29
(一) 监督工作利益对抗的不充分性................................29
(二) 村务监督委员会权限的有限性............................30
(三) 农村社会基础的特殊性.........................30
五、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村务监督制度的对策....................................33
(一) 自治为基,加强监督主体内部建设....................................33
1. 增强监督队伍主体意识................................... 33
2. 提高监督队伍工作能力............................. 34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村务监督制度的对策

(一) 自治为基,加强监督主体内部建设村
务监督制度引入乡村自治的理念,即运用乡村自治条例、村务监督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形式来培养优质的监督主体,增强他们的参与动力和参与能力,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意义和价值。
1. 增强监督队伍主体意识
增强监督队伍主体意识,发挥村党组织、监督委员和村民在村务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确保村务监督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基层自治的重要根基。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立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村党组织在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统领农村工作事务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能有效保证村务监督政治路线的正确性和监督行为的合法性。因此,村党组织要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对村务监督委员选任的把关,防止出现村党组织“放任不管”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无人领导”的局面。[35]另外,党组织要坚决支持村务监督工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提供思想路线上的指导,并做好党关于村务监督方针、政策内容的宣传,对党员和一般群众进行村务监督的教育指引,通过会议、广播和公开栏等形式宣传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村级事项的监督情况,让广大村民了解并参与到村务监督工作中来。
其次,要提高村务监督委员的监督意识。村务监督委员是村务公开、财产公开和村级重大事项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村务监督工作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影响着监督的效果和作用。为此,要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性质及组成人员进行明确定位,厘清其与村两委、上级组织的相对关系,明晰村务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让监督委员工作开展有硬性支撑,实现权力的优化配置。[36]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更重要得是激发监督委员的工作动力,要通过奖惩机制、教育培训等途径,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日常村务监管工作当中,对村两委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监督委员要及时提出并督促改正,保障村民的集体利益。

最后,要强化村民的民主监督意识。村民作为村级事务的间接参与者,是民主监督活动开展的主要动力来源,[37]倘若没有强烈的民主监督意识,那么村务监督也就无从谈起。为此,要通过印发宣传册、入户座谈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个体利益和农村集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要不断增强个人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参与到村民大会和村务监督工作当中来。此外,发挥村级干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主动接受监督,以个人行为带动其他人关注并投身于村务监督工作,从而在整个农村层面形成上下互动,集体联动的局面。
.............................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关于农村工作做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农村,农村村务监督制度正是基层有效治理的一项制度保障,它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供的坚实支撑,必将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依据当前村务监督制度的运行现状,以河北省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分别从监督主体、监督体系和监督环境出发梳理目前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再以监督工作利益对抗、监督委员职能权限和农村社会基础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原因的剖析,进而提出以“三治”为基点的监督主体建设、法治体系建设和营造监督环境方面的对策建议。
村务监督制度是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新事物,在民主监督意识较为薄弱地农村地区,仍需大量的基层实践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三治”工作在农村范围内的逐步推进,河北省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村务监督工作的支持力度,未来村务监督制度一定会持续发力,在农村民主政治生活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关于后续制度建设的展望,一是要把农村基层实践当中的宝贵经验和各级政府在村务监督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以法规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尤其是将具有重大实践价值的工作经验推向其他地区,为各地村务监督工作提供更具权威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二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村务监督工作的深层次融合,改变以往仅强调制度落实的基础性目标,将村务监督内容内化于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方方面面,凸显其在完善农村主体地位、改革基层行政体制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乡村治理和农村善治的新突破,建设具有河北省特色的农村村务监督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