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莽人技贫困境与对策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研究,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莽人扶贫困境与对策展开研究探讨,对莽人扶贫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扶人先扶其志",要解决莽人发展动力缺失的困境,应着力培养莽人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莽人迁居到新安置点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莽人发展意识、观念仍显落后,深受发展意识薄弱、生产生活计划性不足、惰性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提高莽人意识、转变观念仍需要政府与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首先要奈实学校教育,培养一代人,改变一代人,使莽人青年成为扶贫的主力军;其次深化农业技术培训,授人以渔;晕后要为莽人打造致富样板,形成领头羊效应,对莽人带来感官刺激,形成"我也要致富"的念头。

第一章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核也概念
不同的学者受其研究领域与时代背景的影响,对贫困的定义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不仅仅局限于食物、住房、衣着等基本生活水准方面,还包括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及能力,如宗教活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角度,对贫困的内涵作出了自己的论释,也对与贫困相息息相关的另一个概念一一扶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贫困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贫困的表述非常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的定义和内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贫困的定义从简单的物质层面狭义贫困,扩展到政治参与、社会交往、教育医疗、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层面的广义贫困。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从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需求"相对应的绝对贫困,扩展到"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相对贫困。
(一)狭义贫困
贫,上分下贝,寓意"财分少也"。从古人造字的寓意可以看出,贫困和经济息息相关。
门二贵认为:"贫困主要是考察财富占有状况,是缺少生活资料,缺少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或者因收入低而仅能够维持相当低的生活水平。"
(二)广义贫困
国内学者关于广义贫困的观点,康晓光认为"贫困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人由于不能合法地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薛宝生"超出经济领域的贫困,不仅指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经济领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制度贫困、文化贫困、社会贫困、人力资源的贫困等非经济领域的贫困。"
综合上述有关广义贫困的理解,学者们将贫困的界定扩展至非经济领域,如政治参与、社会平等、利益表达等,同时也将获取政治参与、社会平等、利益表达的能力涵盖于其中。
.........................

第二节相关理论
虽然从工业革命之后才有关于贫困问题的研充,但关于贫困及扶贫的相关理论已经呈现出大量的理论与认识,在此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几种理论。
―、阿马蒂亚.森贫困理论
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能为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能为提高会使个人获得更多的收入。阿马蒂亚.森指出:导致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被剥夺,及获取收入的机会丧失,包括人的整体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低和市场竞争能为差等。
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概念改变了传统以个人收入或资源占有量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提出了以能力参数来测度人们生活质量的理念。其"能力理论"的贡献之一就是强调解决贫困和失业的根本之道是提高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发放失业救济。
莽人的贫困表现为收入低下,生活水平低,其背后的原因是莽人缺乏获取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匿乏。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对莽人脱贫发展和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的启迪就在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是要培养莽人自身的发展意识与能力,以及提供莽人自主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二、贫困文化理论
按照"贫困文化论"的观点,只有从深层次上引导莽人抛弃其贫困亚文化,改变其文化价值观,融入主流社会生活,转变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真正走出贫困。政府扶贫要着力提升莽人的思想,改造其文化价值理念,从"帮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形成"造血"机制,而非只依靠诸如政府接济和社会福利的"输血"式扶贫。
.............................

第二章云南省莽人扶贫的发展历程及其生活现状

第一节云南省莽人扶贫的发展历程
政府对莽人的扶贫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期至2007年政府帮扶阶段,2008年至2010年莽人综合扶贫工程实施阶段,2011年至今的后续扶贫阶段。纵观莽人扶贫的三个阶段,可看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为莽人脱贫致富、边境民族和谐稳定所作出的不辦努力。
一、政府帮扶阶段(解放初期至2007年)
解放初期,云南省中共蒙自地委和金平县委组织以边防驻军为主的边民工作队深入山区对莽人发放基本生活用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逐渐消除了莽人对政府的疑虑,也确立了莽人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同时,政府多次动员莽人搬出森林,但是莽人不习惯定居生活,仍旧返回森林,过着游耕游居的原始生活。在此阶段,莽人经历了森林与林边的进兰出",最后在政府的多次动员下,定居于森林周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当地政府把森林边的12个莽人散居点合并为四个村寨:雷公打牛寨、平和中寨、平和下寨、南科新寨,再次帮助莽人建盖安居房屋,此次扶贫建盖的房屋为茅草干栏房屋,解决了莽人的基本居住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帮助莽人开田种地,并为其发放耕牛及生产生活用品。莽人由原来的刀耕火种逐步发展为固定的农耕经济。在并村定居后,莽人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莽人在周围瑶族、拉袖族同胞的帮助下学习了栽培水稻的生产技术。他们开星水田,逐渐抛弃过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从此莽人从游耕游居、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定耕定居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文革及国家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此阶段国家对莽人的扶持都比较少,莽人H个村的学校也于1971年停办。
......................

第二节扶贫工程实施后莽人的生活现状

一、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经过国家7758万元输血式的扶贫帮助,莽人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收入实现了从不能解决温饱到基本解决温饱的转变。表2-1为莽人2007-2014年人均年收入表。


莽人从原始森林搬出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先建盖了干栏式住房,后翻盖了石棉瓦。安居工程启动建设后,在三个安置点共建成168幢两层砖混结构瓦顶安居房,每户一幢。莽人居住状况经历了从"土"到"洋"的改变,居住条件得到了安全性保证,但也存在着屋顶漏雨、堂屋不方便生火取暖等不便。另外,昔日的莽人村房屋凌乱,村中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安居工程实施后,完成了绿化村庄、排水系统、卫生公厕、道路硬化等附属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了牲畜圈舍,规范了垃圾处理点,使得莽人生活环境卫生整洁,村容村貌从"旧"到"新"转变。

............................

第三章云南省莽人扶贫面临的困境.......................24
第一节莽人生存环境恶劣.......................24
一、边境偏远且交通不便.......................24
二、海拔高农作物生长缓慢.......................24
第四章完善云南省莽人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36
第一节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36
一、培养莽人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36
二、因地制宜探索莽人产业扶贫........................36

第四章完善云南省莽人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政府拨出大量资金在为莽人建立安居房、开星田地的输血式扶贫之后,后续的扶贫应以提高莽人综合素质为主的造血式扶贫为工作重点。"输血"式扶贫是指政府及社会团体直接向贫困者提供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的食物、衣物等物资或现金,帮助贫困者解决紧急的眼前之困,也称救济式扶贫模式;"造血"式扶贫指的是政府或团体通过投入一定的扶贫人力、财力、物力扶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曰的教育和文化科技水平、因地制宜探索产业项目,以促使贫困人曰逐步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也称开发式扶贫模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提高莽人自主发展能力,为莽人找到经济发展来源,是解决前述莽人醜酒、早婚早育与厌学辍学等问题的深层次途径。
........................

结论与不足
莽人综合扶贫工程结束之后,驻村工作队离开莽人村寨,莽人扶贫进入后续扶贫阶段。此阶段的扶贫工作为间歇性的视察与帮扶,没有巧村工作队的持续指导与生产监督,莽人由于自身长期的生活习惯及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出现发展停滞和返贫现象。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莽人扶贫困境与对策展开研究探讨,对莽人扶贫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扶人先扶其志",要解决莽人发展动力缺失的困境,应着力培养莽人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莽人迁居到新安置点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莽人发展意识、观念仍显落后,深受发展意识薄弱、生产生活计划性不足、惰性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提高莽人意识、转变观念仍需要政府与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首先要奈实学校教育,培养一代人,改变一代人,使莽人青年成为扶贫的主力军;其次深化农业技术培训,授人以渔;晕后要为莽人打造致富样板,形成领头羊效应,对莽人带来感官刺激,形成"我也要致富"的念头。
第二、应因地制宜探索莽人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其中一批就是发展生产脱贫。莽人居住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应该发展绿色种养殖产业,借助莽人的民族风俗,发展莽人竹编织产业与旅游业,赋莽人文化于扶贫之中,使莽人文化促进莽人特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