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在当前乡村治理中的功能MPA研究——以德清县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9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论文通过对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的情况、成效、对乡村治理的推动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进一步作用的对策建议。由于本文是对农村文化礼堂和乡村治理的推动角度开展研究,并以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而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仅从 2013 年开始实施推广,关于乡村治理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的参考资料有限,同时由于问卷调查样本发放的数量和范围有限、本人知识能力有限,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得到各位老师谅解和指导!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日益向城市流动和集聚,乡村社会也随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蜕变,机遇和危机也如剑之双刃相并存。在现代化与市场力量的冲击下,传统农村结构一方面面临着人口流失,使以往的大型组织活动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其迫切需要从先进文化上获得引导和补充。作为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农村文化礼堂能够提升农民归属感、充实乡村精神文明、协调推动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必须破除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丰富文化生活的边界,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整合,真正在重铸乡村社会共同价值观,进一步缓解农村资源流失,改善农村社会关系与乡村文明路径,重新构建乡村秩序、化解农村矛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文化礼堂的格局和氛围已初步形成,但仍在日常开展活动所需要的人才储备、功能发挥、资金运作和产业结合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无法形成专业的管理队伍和治理效果、无法形成良性自给自足的资金链。想要保持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文化中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能力,进一步深化配套扶持和保障力,进一步利用和整合社会上各种资源,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找准乡村真正需求,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真正有效的路径。
二、研究意义

首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从 2013 年推出的一项全新举措,全省各市县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展开建设,但学术界参与研究不够。本文以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理论归纳,分析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在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改变农村目前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人气下降的现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其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六年以来,各级政府在逐个攻克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同时,由于每个地方上指导思想的偏差和各个基层村落各自的特殊情况,农村文化礼堂运转的方向和用途也出现部分问题,有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了应付地方考核的摆设,有的礼堂成了花团锦簇的政绩展示,并未发挥实际效用。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并无“农村文化礼堂”的提法,“Rural culture auditorium”在国外主要指的是“农村文化馆”,其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供群众阅读和聚会。国外多数国家由于大多数人拥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更多的时间会将他们的精神家园寄托于教堂、清真寺和寺庙。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相关研究,关联度最高的是“公共文化服务”(public culture service),公共文化服务也属于公共产品,由瑞典经济学家 Erik RobertLindahl 最早提出,之后被美国经济学家 Paul Samuelson 引用,从而在广泛领域得到应用①。Paul Samuelson 的观点是用两方面来评估公共产品,一方面是非竞争性,也就是当产品推出之后,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是零;另一方面是不可分割,任何人都拥有这种产品,

而单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②。

意大利学者 Gramsci·Antonio 的“文化领导理论”,对于文化与治理的关系,他提到,统治阶级一方面在政治结构和军事组织等强制制度下维持统治秩序,另一方面是宗教、媒体、学界和团体在意识形态上的支持③。英国学者 Pinker R 使用逻辑分析定义社会管理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社区的边界不如国家边界那样明确,它的发展是基于当地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每个社区的社会政策基于社会治理,同时有一定的共同点,相关分析较为具体④。

当前,国外关于农村文化公共服务的研究整体集中在理论层面上,重点关注于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社区文化等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虽然研究的具体情况与我国国情不甚相符,缺乏因地制宜的视角进行研究,但是从共同性的角度来看,对我们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二章 乡村治理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第一节 关于乡村治理的阐述
一、乡村治理的内涵和组成要素
“治理”这个词语来自西方,归于政治范畴,向来与统治一词相关,用于国家统治和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以期达到一种公共利益的均衡。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基本专注于权力领域,总的来说,乡村治理是关于农村权力、资源的平衡、博弈和再分配,是一个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共治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依靠治理在农村基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利益的平衡,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常来说,乡村治理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乡村人际关系情况、乡村的基础秩序机制和乡村管理者的定位及行为模式①。当下,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各级政府、普通村民以及乡贤群体; 治理对象主要指组成基层公共事务相关的各种机制和规章,比如农村服务体系、经济体系和乡规民约制度等。乡村治理体系是维护乡村治理日常运行的存在形式,涵盖了治理对象的产生形式、运作方法及与基层社会间的联系,还包括了基层财政体制、各级政府和村民间的关系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执政者一方面推动基层政府和乡贤力量,一方面也逐步强调一般村民对基层公共活动的参与,以突出村民在乡村治理主体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村民在基层政治宣传、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中的存在。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来看,归根结底乡村治理是一种基层的管理形式,目的是推动基层利益的共赢,稳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的发展和进步,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核心要点是农村秩序的共建,基础是农村文化的创新。乡村治理,着重强调的是农村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性,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地方特色,这些特色和传统必然对乡村治理产生极大的影响。

......................

第二节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定义和时代背景
由于农村文化礼堂属于浙江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的一个全新实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形式定义论
该观点认为农村文化礼堂是自创的一种组织形式,以村为主要单位,充分利用原有废弃的公共场所如仓库、校舍、祠堂庙宇等,通过进一步扩建翻新后,成为新农村中公益性的新场所,并以之为载体来体现本村文化。其主要针对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含义和属性来描述,并指出了农村文化礼堂能反映村域文化的主要特点,对乡村的传统习俗和地方文化进行复原、加工和推广,从而便于村民对本地的民俗和文化有进一步的重温和接受,随之能认同和参与,进一步促进基层的团结①。
(二)文化定义论

该观点提出农村文化礼堂是集思想建设,文体活动,能力教育于一身的文娱集合体,

一方面能针对基层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基层群众文化熏陶、特色展示、文化教育、乡里活动的场所。这个观点主要以农村文化礼堂的内涵和作用为依据来阐述。以此可以了解农村目前的文化建设,包括思想与道德、文体与娱乐、知识与教育这三块,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也围绕这些来描述②。
(三)场所定义论
这种观点偏重于农村文化礼堂属于根据农村人口、人员成分和经济实力所设置的综合活动场所。这个理论主要从农村文化礼堂外延和设置条件的角度论述,为农村文化礼堂的设立设置了许多前提条件:如一个行政村的人口标准,村民的各种成分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来决定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标准①。
这些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和维度对农村文化礼堂的进行了阐述,各有局限性。如相对于传统的“村文化中心”,并没有概况出“文化礼堂”偏重文化内涵和精神领域的特点。农村文化礼堂应该是汇合了政治思想、传统道德、文体娱乐、文化教育于一身的综合体和公共空间。针对近年来浙江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省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和考察,于 2013 年率先提出了在本省范围内的乡村试验推广一个基层文化综合体——农村文化礼堂,以推动全省农村文化薄弱、单一的现状,从而真正意义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

第三章 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11
第一节 德清县农村文化基本情况........................................... 11
一、德清县的基本情况.......................................... 11
二、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下的农村文化建设........................................ 11
第四章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进一步作用的对策建议......................................... 27
第一节 突出农村文化礼堂背景下乡贤作用,强化村民的自我服务和管理................. 27
一、新乡贤文化和新乡贤人群的培养...................................... 27
二、突出乡村“带头人”参与社会管理....................................... 28

第四章 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进一步作用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突出农村文化礼堂背景下乡贤作用,强化村民的自我服务和管理
针对农村文化礼堂背景下乡村治理人才欠缺的困境,要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理念,必须探索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给乡村治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利用“新乡贤”这股力量,进而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治积极性。
一、新乡贤文化和新乡贤人群的培养

“新乡贤”群体,和传统的乡贤一样,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德行突出的模范、经商创业的成功企业家、外来创业带动致富的人士、有影响力的文化人、村镇干部及退休的官员等等。
新乡贤,作为乡村建设的“带头人”有助于解决农村的协调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乡村社会中的贤士能人在村民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左右和影响很大一部分村民的意见,他们话语的力量往往比普通的村干部的语言在群众心中重要很多,因而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处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一个村域内,新乡贤作为意见带头人往往在村约民规的制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以自身的影响力来督促村民共同守约,建立村庄秩序,以促进整个村域内的和谐和稳定。在遇到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时,村民往往也会首先想到找影响力大的乡贤来主持公道、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事情的解决都会比较容易且让人信服解决。
在近些年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正在不断外流,严重影响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组成。因此,在当下要积极培育新乡贤群体,把传统家训中乡贤文化发扬光大,可以挖掘比如村里面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在外经商的企业家、各行业技术精英等,把这些能反哺家乡、推进乡村发展的精英人士纳入范畴,鼓励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智的出智、有资源的出资源,弥补乡村精英的缺失,进而改善乡村治理主体结构,造福农村和村民。

.............................

结语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这一民生项目的适时推出,对于推动乡村治理是一种成功的探索。而德清县作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者,建设成果在全省也较为突出,许多做法具有独创性,可以作为经验推广。
本论文通过对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的情况、成效、对乡村治理的推动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进一步作用的对策建议。

由于本文是对农村文化礼堂和乡村治理的推动角度开展研究,并以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而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仅从 2013 年开始实施推广,关于乡村治理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的参考资料有限,同时由于问卷调查样本发放的数量和范围有限、本人知识能力有限,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得到各位老师谅解和指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