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写作背景
大部分男女结为夫妻后都要经历生育的过程。在生育初期女性要承担和付出很多,不仅身体上会发生变化,日常生活会变得不方便,职业女性在怀孕期间还要继续工作,身心压力会比较大。因此,政府比较早的关注到了这一点,女性的生育权益相关法律和政策已经比较完善。
1986 年出台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由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印发,时隔两年,1988 年 7 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包括 2010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还有 2012年的《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等。这些法规、政策给了孕期的女性很好的保障,产假时间的加长既有助于孕妇的身体调理,也有助于腹中婴儿的健康成长。
我国的全面二孩政策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实施三年以来我国生育率的增长速度没有预想中的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了没有人能带孩子或者说双职工父母的工作繁忙,日常照顾一个孩子的时间、精力都比较紧张,而且生育或多或少会影响家庭的总收入。延迟退休政策也已经提上了政策议程,将来父母辈退休时间越来越晚,适龄男女生了孩子没有人帮忙照顾也是生育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男性负起生育责任,政府应该强化男性的生育角色,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能够完善生育保险中男性的权益,给予男性合适的生育假期和津贴等福利。
二、问题提出
虽然生育保险对于女性权益的保障整体上在进步,但是我国的生育保险政策依然不健全,尤其是忽视了生育过程中的另一个主体——男性。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生育制度”是男女共同抚育孩子的一整套活动,他还提出“双系抚育”在来说明男女双方生育上的责任。1在人们的传统思维里,生孩子、坐月子、产假等词语从来都是女性专用的,似乎与男性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男女性别分工还遗留在人们思想中的体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男女的角色分工早已被打破,男女是否能平等分担家庭责任已经成为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判断一个国家男女是否平等的原则之一。我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男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男女不能平等地分担家庭责任。女性在工作中的时间不比男性少,在家还要做家务,这就好像女性每天回家之后还要加班一样,而且有些女性在生育后不得不接受一些比生育前层次还低的工作。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男女角色定位,将家庭责任作为男女共同承担的责任。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西方的生育保险起源于其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女性在工业化的社会中不再只是家庭妇女的角色,她们也进入工厂有自己的工作,社会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西方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渐渐地就出现了用于保障女性权益的生育保险制度。西方对于生育保险制度的研究比中国要早很多,相关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主要包括生育假期、生育津贴、生育保险保障水平和子女照顾的影响等。具体有:
(一)父母生育假期
杜威德(2005)研究了瑞典的父母假制度及其取得的成绩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逐步改革的过程。文章中他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家庭政策模式,发现父母假制度与国家支持哪一种家庭政策模式是有关系的。比如瑞典是支持双职工家庭的模式,其父母假制度的定位就跟随双职工家庭模式来制定,因此瑞典的父母假会同时考虑到生育的男女双方、劳动力市场以及子女的照顾等方面;而德国等倾向于支持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认为带孩子的职责还是普遍由女性来承担,因此父母假政策偏向于女性,男性基本没有津贴;美国的家庭政策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属于市场化的定位,并不偏向双职工或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中的任何一种。
丽贝卡·雷、珍妮特 C·戈尼克和约翰·施密特(2009)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从津贴的多少和男女平等两个方面,比较了 21 个富裕国家的父母假政策。3文章的两位作者认为如果国家没有制定父母假政策,那么传统的性别分工所导致的性别不平等将会永远存在并且会越来越严重,还会继续影响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地位。但是,国家制定了父母假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性别不平等、就业歧视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如果父母假政策的设计并不合理或者不符合本国的国情,那么不平等的问题不会消失反而会加剧。因此,国家在制定父母假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父母双方的假期和津贴应该以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才是最合理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固有印象和男女收入的差别会使得女性在家照顾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普遍的情况都是女性休父母假的几率要比男性高很多,大部分男性都很少会请父母假。因此,这种过于灵活的父母假制度没有达到制定者预期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要建立起固定的假期配额的制度,也就是说父母假中的母亲假和父亲假不能相互转让,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段中使用完毕。作者们提出应该要结合父母亲双方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给予父母亲灵活的请假方式,这样可以促进父母假的使用率,但是父母假必须要在还在 8 岁之前使用完毕,可以不一次性使用。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生育保险基金
生育保险基金是整个社会保险基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法律专门为生育职工支付有关待遇而筹集的款项。其主要作用是为生育而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女职工支付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保险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相关联,因此,它的预见性比较强,风险不大,且生育保险基金以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基本上不会出现有大量结余的情况。
二、生育保险具体内容
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和生育休假。生育津贴是指法定的生育休假期间对生育者的工资收入损失给予经济补偿。医疗护理是指与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生育补助是指对生育保险对象及其家属的生育费用给予经济补助,如“婴儿津贴”和“保姆津贴”;生育休假包括母育假(产假)、父育假(母亲产假期间的父亲育儿假)和育儿假(母亲产假后父母双亲任何一方的育儿休假)。
每个国家的生育保险政策的具体内容会因国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以上四项生育保险的具内容中与男性相关的为生育津贴和生育假期,还有医疗护理中的男性未参保配偶的医疗费用这三项,因此本文中研究的男性生育保险权益为男性生育津贴、生育假期和男性未参保配偶的权益这三个部分。
.......................
第二节 多源流理论
一、多源流理论的来源
(一)对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批判
全面理性决策模式是指政策制定者在准备推实施一项政策之前,他们会明确自己的目标,确定这一项政策对实现他们实现的目标有没有帮助,他们会把所有的备选方案详细地列出来,通过一轮一轮的讨论选择出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方案,然后再对这些方案的成本、带来的收益、实施的难度等因素进行理性的比较,再从这些备选方案中挑选出一个整体上最完美的方案。37这是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大致流程,需要分毫不差的比较与选择。虽然政策制定者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很理性的,但是人不可能做到像机器一样完全按照流程来分析和比较所有的方案。当某些方案损害到政策制定者的利益的时候,这种模式的弊端就会很明显地呈现出来。因此,全面理性决策模式在现实中的适用性比较弱,一般并不建议使用这一模式。
(二)对渐进主义决策模式的吸收
渐进主义决策模式中政策制定者并不是从零开始讨论或制定一个新的政策,而是在一个已有的合法的政策基础上对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渐进的、细微地修改。这种决策方式虽然看起来按部就班,改动不大,但是政策本来就不能短时间内法神巨大的变化,所谓欲速则不达,通过一次一次的细微修改逐渐累积成大的变化,从而达到稳中求变的目的。大部分政治家都不愿意进行一个大程度的改革,因为这样的改革无法明确预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此渐进主义决策模式是比较受政治家欢迎的。但是这种模式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一次一次细微的改革必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不利于一些紧急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因为决策过慢而导致出现新的问题。
............................
第三章 生育保险男性权益改革的问题源流............................ 23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转变引起男性生育角色被重视...........................23
一、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转为双职工模式..................................23
二、育儿责任由女方转为男女双方共同承担..............................24
第四章 生育保险男性权益改革的政策倡导......................................... 33
第一节 知识精英与社会精英的倡导......................................33
一、知识精英的倡导.......................................33
二、社会精英的倡导....................................34
第五章 生育保险男性权益改革的政治源流......................................... 43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43
一、生育男女双方视角...........................................43
二、孩子成长视角.............................................44
第六章 多源流耦合的影响因素、改革趋势及优化建议
第一节 多源流耦合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制定者性别意识较弱
政策制定者往往都是年纪比较大有经验的人,但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还是会受到较强的男女传统的角色分工的影响,在生育保险的政策中只关注到女性而忽略了男性的生育角色和责任。
(一)传统男女分工观念的局限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中,女子要三从四德,要做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在家相夫教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女性能顶半边天”这样的宣传语人人皆知。但是知道并不意味着思想观念的完全改变,甚至有一些年轻人还是认为家庭模式应该是女主内男主外,老一辈人就更不会改变他们一直以来的思想。政策制定者一定是学识渊博有经验的人,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还遗留着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在制定政策时过多的考虑到女性的产假、津贴等,而男性的福利相比而言就很少了。表面上看这样的政策很照顾女性,但女性在享受权益的同时也损失了其他的利益。大众传媒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积极宣传女性自强自立的形象,将社会性别意识作为宣传的重点,慢慢将这样的观念渗透进大众的心里。
(二)对男性生育角色的认识不足
我国现有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性别盲视或是缺乏社会性别视角。56政策制定者会忽略男性生育保险权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男性生育角色的认识不足。从《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到《社会保险法》中都没有提及到男性在生育保险中的角色和作用。57男性的生育角色就是其配偶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应该享受的权利与应该尽到的责任。妻子在生育过程中,丈夫的陪伴与照顾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性格养成阶段中,父亲的陪伴与教育尤为重要。传统的认知将所有的生育与育儿的责任都交给了女性,而忽视了男性应付的责任。现代社会女性有工作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样的男女分工模式不再普遍适用。生育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意识越来越被接受,但是在政策制定上却没有看到大的改变,说明政策制定者对于男性生育角色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以前的阶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
结语
早在 10 年前,也就是 2009 年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课题组负责人李慧英就表示:“我们认为目前将地方性政策转变为国家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现在需要通过一个立法程序加以明确。男性护理假作为一项公民权利和义务应当在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中的‘生育保险’篇章中加以明确规定,给予法律保障。”662011 年《生育保险法》开始施行,其中有规定了男职工未参保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但目前各省市的规定中有享受生育医疗待遇30%的,也有 50%的,还有 100%的,而《社会保险法》中也没有针对这个比例做一个统一的标准。2018 年《社会保险法》进行了修订,但是男性生育保险政策依然没有出现,男性生育假期、男性生育津贴等还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如果政府能够规范男性生育权益,将男性生育保险政策提上政策议程,完善男性的生育假期、津贴等权益,不仅能够发挥男性在生育中的角色与责任,保护男职工未参保配偶的权益,还能够减轻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的负担,减少女性受到的就业歧视,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出生率都有正面影响。本文用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男性生育保险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倡导、政治源流。通过社会环境的转变、数据指标的凸显、调研和政策运行的反馈描述问题,然后总结了目前专家学者、各界代表的研究成果和提案,整理归纳了中央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新的男性生育保险权益,这些都是政策原汤中漂浮着的备选方案。在政治源流方面,无论是从大众的需求来看,还是国际趋势或是政府的理念来看,都是支持男性生育保险政策提上正式议程的。但是男性生育保险政策一直处于提案阶段还没有正式出台,也就是三大源流的耦合还存在困难。这些困难包括性别意识、利益冲突、基金管理等,为了解决这些困境,促进政策之窗的开启还需要抓住问题源流,加强男性生育权益的宣传;梳理政策源流,确保政策落实与基层管理;重视政治源流,规范用人单位与相关法律;把握政策之窗,加快三大源流耦合的进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