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之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36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法得到真实的反馈数据,再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法进行分析,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各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开展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容乐观,并且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黑客攻击、非法入侵、病毒传播、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网络低俗信息和谣言等屡见不鲜。就在 2017 年,勒索病毒 WannaCry 席卷全球,导致各国政府网、企业网、公共事物网重要数据遭到破坏,进而直接导致许多公共服务、重要业务、基础设施无法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网络安全早已不是网络自身的安全,更是国家、社会、基础设施、人身的安全。2000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和《国家安全法》中都有提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习总书记在众多讲话中多次表露加强网络法制建设的决心。2016 年11 月对于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国家《网络安全法》经全国人们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它的出台代表着国家安全的高度开始重视网络安全,人们可以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 1997 年开始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开始每半年发布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 2017 年第 40 次《报告》中显示,截至 2017年 6 月,中国网民数达到 7.51 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网络普及率达 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6 个百分点[1]。其中学生群体再次蝉联网民人数总冠军,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信息获取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不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切实改善网络环境,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信息泄露等危害,给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大连作为东北最开放的城市,城市的开放、生源地域的多样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织,给城市和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城市和高校的安全稳定也面临压力与挑战。
2014 年大连某高校大二维族学生热某,在某网站的教唆下,在网络接受“东突组织”洗脑后,于当年 9 月非法出境至土耳其,至今无消息。2016 年 5 月大连某高校大三学生赵某在网络“借贷宝”平台借款 1 万元,因高额的利息无法偿还,被放贷方“限制人身自由”催促家人还钱。2017 年 3 月 23 日大连某高校大一学生曹某在网上替人刷单被骗2 万余元。据大连市公安局经文保分局提供资料显示大连市 16 所高校近三年受理网络类的案件 1400 余起,涉及金额 420 余万元。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评价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高度关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
(1)关于网络安全内容的研究
关于网络安全内容的研究,国外不同学者所关注的点有所不同。一是关注网络欺诈,认为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控制网络欺诈[3]。并指出网络欺诈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网络系统存在自身的漏洞缺陷以及网络欺诈成本低、风险小。二是关注个人信息泄漏,认为网络安全的关键是个人信息的保护[4],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有很多是虚假的或不安全的,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发布一些吸引眼球的假信息骗取网民的点击或注册,以此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三是关注网络侵权,认为版权保护也是网络安全的一项关键内容[5],盗版影视作品、原创音乐、文学作品和其他违法的数字媒体在互联网上共享,给版权公司和原创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对侵权者行为进行控制和惩罚,他们在未来很有可能从事更为严重的网络违法行为。四是关注网络恐怖主义,近些年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在恐怖主义成为恐怖主义的一种新形式日益突出,甚至直接成为恐怖主义的助推器[6]。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7],是有预谋的、有政治目的地针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攻击活动[8]。
(2)关于网络安全态势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攻击手段日趋多元化,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大幅增加[9],网络安全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研究安全问题发展到研究网络整体态势。1999 年, 美国人Tim Bass 首次提出了网络态势感知概念[10],然后有很多研究人员和机构参与其中,从数据源单一切仅考虑单入侵攻击的态势感知信息的提取方法[11],发展到更为全面的基于三维空间的网络流量信息的可视化技术[12], 从技术上大大提高网络的监控能力、应急响应能力。
..........................

2 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设计

2.1 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完全意识调查设计依据
2.1.1 理论依据调查设计
基于公共管理方面的主流成熟理论并结合当前网络安全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问卷题项及访谈提纲。
(1)公共安全理论
公共安全涉及的对象是社会每一个人,涉及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外部环境的安全。
(2)自媒体理论
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源于硅谷 IT 专栏作家在 2001 年提出的观点,是一种普通大众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向身边人或特定人圈传播和分享他们所经历的事物和新闻,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
(3)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就是自我能察觉出来的心理活动,意识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意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4)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2.1.2 政策依据
我国自 21 世纪初陆续发布了多项互联网法律法规,其法规涵盖:互联网保密有关规定、互联网服务管理相关规定、互联网版权相关规定、互联网信息发布传播规范、信息网络传播保护相关条例、互联网游戏管理相关规定以及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相关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我国根据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努力完善各项网络法规内容,明确责任,加强法律层面上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与指导,并且在《刑法》和《国家安全法》等主要法律文献中都明确提及网络安全。
............................

2.2 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问卷与访谈设计
2.2.1 访谈调查设计
访谈的目的在于获取不同社会群体足够多,真实的信息。是单纯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补充。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问题顺序要安排合理,问题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连贯性,从深层次发现问题,获取调查研究所需的想法和建议。
(1)访谈对象
访谈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及网络安全隐患,通过一些主观问题能够更深层次的发觉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成因,对后续提出客观、准确的对策建议打牢基础。此次访谈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驻校派出所民警以及负责具体学生工作的老师。
学校保卫部门是学校党委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学校负责安全的主要职能部门,其职能不仅是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部门,因此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比较了解。
高校派出所隶属于大连市公安局经文保分局主要负责管理、指导所管辖高校的治安保卫工作,加强防范建设,保障所辖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门对全大连市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重点问题掌握、了解更为全面,关注度也最高。
在校大学生是本研究调查主体,在访谈中得到最原始的材料,客观真实反应问题的原因,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描述现象、反映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能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假设。
(2)访谈调查方式。访谈期主要集中在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7 月。对于不同的访谈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面谈、电话和网络等访谈形式。为了方便对访谈内容的进一步整理和分析,访谈在得到受访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录音设备辅助访谈内容记录及日后整理。
(3)访谈内容设计。访谈内容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采用是非题、引导性太强的问题,注意设置能获取准确答案的追问问题。访问前对不同的受访对象设计不同的访问提纲,访谈开始要铺垫(唠唠家常),叙述性的问题多放在前面,需要较多思考的问题放在后面,容易造成尴尬的比如涉及隐私放在最后。访谈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对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认识情况、对提高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应的改进建议等,详细请见附录 A。
...........................

3 大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16
3.1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16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6
3.1.2 大学生上网习惯.................................17
4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 37
4.1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37
4.1.1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37
4.1.2 树立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37

4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

4.1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两面性,网络已悄然成为大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主要的途径,网络帮助他们获得他们所需的东西,同时也带来诸多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较少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首先要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倡“绿色上网”,让互联网真正的发挥它积极的一面,让网络上有利、有用的财富服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4.1.1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
(1)创新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活动,营建窗明几净的网络思想教育氛围。高校应该努力营建健康、安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校园氛围,通过开展阳光健康的心理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网络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网络信息时,克服不利的心理障碍,保护好个人人身财产安全。
(2)建立互联网危机心理干预和应对机制。高校应重视网络心理障碍防治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办公室,开设网络心理课程,通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教育宣传,加快推进专业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成立若干的心理辅导小组,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帮一”的教育辅导,使他们尽快走出网络心理障碍。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