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之MPA研究--基于杭州滴水公益的实践经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33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目前,正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如何推动社会不断稳定和谐发展,加强社会治理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社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社区的治理水平反映着社会治理水平,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治理转型的突破口。实践表明传统的政府供给与现代化的居民需求间形成矛盾,政府难以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社会组织却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因为它作为独立于政府、市场外的载体,可以承接从政府部门转移出的服务、沟通、监督等社会职能,发挥着弥补政府职能空缺、满足社会需求、激发公民参与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了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8月22日,《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社会组织转化为增强社区自治与服务功能、吸纳社会工作人员的重要载体,以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肯定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政府、社会及居民间的良性互动。为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服务打开了空间,提供了保障。
............................

第二节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综述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社会组织在公共参与、公共行动、公共生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发展的精髓在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因为公共精神能够驱使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维护公共利益,并且提高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及社会认可程度。具体到社区领域,社会组织是沟通政府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与枢纽。它本身的公共性是促进公民参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因素之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对于公民社会的建构、公共服务及产品的供给、组织使命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它的发展有利于社区治理的改善。
一、国外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编写的《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个概念,认为社区是指那些拥有共同价值取向、人群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而英国学者吉登斯进一步指出社区这一概念关联到新兴政治,学界越发注重对社区治理的研究。随着社会组织的兴起,部分学者将二者结合进行研究,相关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家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结社革命”的浪潮,在此时期,非营利组织得以迅猛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莱特斯.萨拉蒙教授在著作《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中提到这场全球性“社团革命”的重要性,并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分类、功能和特征等进行了探讨。经济学和管理学界也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做出了贡献,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的“市场、政府失灵”论、管理学界的亨利.汉斯曼提出了“合约失灵”理论。他们对社会组织本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对社会组织的运行机理、组织结构等方面缺乏细致的探析。
在实证研究方面,同样出版了很多具影响力的著作和成果,诸如日本的学者川口清史在他的著作《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中,通过论述日本农业合作社的情况,分析了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贾纳.赫兹琳杰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分析了现代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莱斯特.萨拉蒙在著作《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角》中对2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了资料整理,并提出了促进和阻碍社会组织的因素气上述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了对于社会组织的研究。
...........................

第二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阐释

第一节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及公益策略的概念分析“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社会组织对于社区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公益策略是社会组织有力介入社区治理的方式。想要厘清社会组织运用公益策略参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联,我们有必要先明晰社会组织、社区治理以及公益策略等重要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一、社会组织与公益
(一)社会组织概念解析
萨拉蒙提出“结社革命”一词,称其主体为“占据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各类社会组织”。这一词汇所强调的社会组织的飞速发展,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证实,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之处也涌现了大量的社会组织。关于社会组织的特点,萨拉蒙认为它们形式多样,一般具备非营利性、自愿性和组织性的特征。从广义范围而言,政府、市场主体之外的第三部门均属社会组织。
在我国,社会组织曾被叫做“民间组织”、“第三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这个概念始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伴随着社会组织为社区治理带来的效果,党和政府也愈发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并不断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这构成了社会组织参与的外部条件。
概括而言,社会组织的特点主要有:1.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经费及合法收入只能用于组织章程内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成员间分配及分红;
2.非政府性。社会组织以民间组织形式出现,表达民间的诉求,不得代表政府的立场。3.志愿性。主要指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目标,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4.独立性。社会组织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主要是它的人员配置、组织制度安排不受政府的支配,并拥有独立的资金来源;5.公益性。社会组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6.社会性。社会组织拥有社会使命、社会关怀、社会化的运作方式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协调。
...........................

第二节社会组织面向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逻辑梳理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所蕴含的公益策略,需要从社会组织的发展阶段入手,厘清社会组织每个阶段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组织所采取的公益策略变迁的逻辑脉络。社会组织发展的最终趋势是面向社区,并改变悬浮式的发展结构。可以说,参与社区治理是促使社会组织发展公益策略的最终指向阶段与层面。
―、社会组织面向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探析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强政府——弱社会”的状态,政府包揽所有公共服务,通过“单位”的形式控制人们的生活,社会的整合与秩序的维持成为了顺理成章的结果。因此,政府无需与社会组织合作,而且社会组织存在的土壤贫瘠,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独立的民间组织。然而,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化的出现,政府改革速度加快,社会转型也全面展开。面对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总量大的特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明显力不从心,需要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完善社会治理。至此,国家正式介入社会组织的发展,并与其达成合作机制:政府在资源、政策方面给予社会组织支持,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公益创投的形式向社会组织换取公共服务,同时根据相关法规与合同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社会组织则按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并接受政府或政府委托之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具体而言,本文将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一个“爆炸性”增长的社会组织发展浪潮,表现为有限群体的无限结社。我国在1978—1979年间恢复的各类学会、研究会和分科学会共有327家,对其分类可知,这些社会团体绝大多数属于全国或省级两个层次,其发起人和参与者通常是专家学者,并且以专业领域为界。
(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组织的发展从结社高潮,转入发展的低潮,组织的管理受到规范化限制。随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这一过程主要是无限群体的受限结社。
(三)进入21世纪以来,在构建全民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实践中,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中,表现出特有的优势,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依托。此间,为支持社会组织深入社区治理,南京市率先颁布了《基层民间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运行提供了制度性支持。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国性文件《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每个社区建设至少5个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其服务型治理的优势,顺应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时代要求。
............................
第三章杭州滴水公益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证观察......................24
第一节杭州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的背景及政策体系......................24
一、杭州社会组织发展的背景及脉络......................24
二、杭州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参与的政策体系......................24
第四章杭州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分析......................37
第一节社会组织参与的公益策略具体分析......................37
一、基于需求导向“精准”提供服务......................37
二、项目制运作......................37
第五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完善...................45
第一节社会组织参与中公益策略实施的困境分析...................45
一、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经验的解析...................45
二、有效参与公益策略下社会组织参与的问题分析...................45

第五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完善

第一节社会组织参与中公益策略实施的困境分析
社会组织参与的基础是政府的赋权,并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与社区内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通过实施公益策略,培育多元主的公益精神,以公益关怀为纽带增强主体间的信任与合作。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实践分析,可知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有效公益策略的契合度,从而分析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经验的解析
一方面,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信任是实现有效参与的重要因素,社区归根结底是对于“人”的治理。在社区参与公益策略中,赋权参与策略与多元合作策略都能充分肯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能动性的重要性。赋权参与策略肯定了社区居民的主体性资格,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能够有效地协助社会组织的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社会组织培育“居民领袖”,提高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而多元合作策略本身就呈现了居民参与的内涵,发挥其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功能。社区居民间存在普遍信任,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会组织有效实施公益策略、开展公益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是社会组织有效开展公益策略的动力。赋权参与策略、多元合作策略以及协商治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治理转型的产物。赋权参与策略意味着权力的转移,从而使社会组织和居民等主体具备了参与管理的权力,多元主体的参与才没有浮于形式;多元合作策略倡导各个权力主体的自发性,给予参与主体一定的自由空间,有助于协调多元主体间关系;而协商治理策略使多元治理主体间呈现出一种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使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保持组织的自主性,改善社区的治理生态。
..............................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