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及直接观察法详细分析了大连市网约车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共享经济的背景,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提出优化建议,以便更好地规范大连市网约车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推动政府监管创新改革。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网约车正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作为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补充,网约车的发展直接改变了公众的出行方式,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社会新经济模式的发展进程。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监管问题也随之而来。
2018年5月7日郑州发生的“空姐乘网约车遇害案”不仅给整个网约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社会各界也都被这件惨案震惊。一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乘坐网约车而消逝,这不禁让公众对网约车的经营发展及监管方式再次提出质疑。涉事的滴滴网约车平台在市场占有率高达90%,却因自身的经营及监管问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在“空姐乘网约车遇害案”发生前后,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逐步加强了对网约车的管理。案发地郑州市当地的交通运输委及客运管理处于2018年5月11日成立调査组进驻滴滴郑州分公司,对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2018年5月17日,大连市交通运输管理中心等8个部门联合约谈9家大连市网约车平台企业,要求一周内清除平台内所有不合规的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坚决处罚,决不手软。
虽然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已经确立,但各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对策仍不健全,导致网约车服务带来的恶性案件频发。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不健康的条件下,大连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完整的网约车监管方案。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多伦多政府为了促进网约车的普及和发展,出台了《多伦多市雇佣车管理规定》,该规定涉及到包括驾驶员、车辆及网约车平台等多方面的准入机制的要求。在驾驶员的要求上,主要涉及驾驶员的年龄、犯罪记录及交通违章等方面,具体要求与传统出租车驾驶员要求相同;对于从事网约车服务的车辆,每年必须通过一次安全标准检测,具体的检测标准与传统出租车车辆安全检测标准相同;为了维护乘客的合法利益,要求网约车车辆与传统出租车一样须强制购买机动车责任险,额度不低于500万加元;同时还规定网约车的起步价不得低于传统出租车价格。在对网约车做出各项限制的同时,该规定还降低了传统出租车牌照的使用费用,并允许传统出租车接受车身广告,但广告方式的具体设计,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传统出租车的收入。由此不难看出,多伦多政府对网约车出台的监管要求多是对网约车准入的限制,很大程度限制了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忽略了网约车的共享理念,更多的保护了当地的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公共利益理论基于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这两种理论,共同构成了政府监管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理论假定政府完全代表公众利益,市场失灵可以通过政府纠正解决,并且政府通过纠正市场失灵可以有效的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及社会福利。这是公共利益理论对政府监管目的的最初理解。然而,这只是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分析,由于缺乏实践基础遭到了普遍的质疑。
斯蒂格勒在《经济规制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部门利益理论,它的最初形式是政府俘获理论,即“监管者会被监管行业和企业所俘获”。他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假设:首先,政府强制力是政府的基本权利,利益相关者可以说服政府利用其权力为其服务;二是监管者是经济人,能理性地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监管通常是行业或企业自己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利益的。如果把斯蒂格勒的理论看成是“生产者总能贏”理论,那么在佩尔兹曼看来,“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赢”,原因是控制监管政策的个人会选择令其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大量闲置物品的出现,形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了提高闲置物品的利用效率,人们开始在市场上出售对于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来换取部分收益。共享经济的初期特点表现为盘活闲置资源、人人共享,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服务效率。
共享经济主要包括:公众(个人、企业和政府等)、闲置资源(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知识和经验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社会化平台和收益等四个要素。《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对共享经济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共享为主要特征,整合大量、分散的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共享经济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法,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倡导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理念。
然而,共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要集合大规模的闲置物品及服务提供者,必定需要降低准入门槛,允许非专业人员的进入,因此必然产生很多监管模糊区域,影响监管效果;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交易平台作为双方信任机制的背书,可能无法真正的保护交易者的个人信息安全甚至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套符合其市场特点的创新监管模式作为保障。
网约车的产生与发展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作为共享经济这种新经济模式下的典型形式,其“共享”的特点需要政府从多角度衡量以确保监管的全面有效。而全面监管的实现离不开对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切实关注,只有充分了解新的经济模式及行业特性,才能确保政府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可竞争市场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鲍莫尔及其他学者共同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不存在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尽量消除沉淀成本,自然垄断行业也能实现完全竞争。这是因为,竞争的参与者是行业内的垄断者与潜在的进入者。即便没有政府监管的存在,垄断者迫于潜在进入者的压力是不可能通过制定高价来谋取超额利润。因此,自然垄断行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合理的竞争机制的指导。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来说,监管部门要做的不是限制竞争者的进入,而是应该降低行业的进入成本,积极引导可竞争市场的形成。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自然垄断市场中,即使很有限的沉淀成本都会影响潜在进入者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但我们必须承认可竞争市场理论作为一种理想案例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他为一个具有进入壁垒的市场均衡提供了比较标准,在多数情况下,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结果偏离可观察到的可竞争市场的程度。
可竞争市场的形成需要消除人为的进入退出障碍,尤其是政策障碍,其次“自然”壁垒即沉没成本的处理也相对困难。沉没成本的降低可以促进可竞争市场的形成。政府适当放宽监管,新兴行业进入市场的潜在竞争威胁自然会迫使原行业的垄断部门提高效率。出租车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垄断地位,网约车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监管改革。网约车行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车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及共享性,有利于可竞争市场的形成。
.............................
3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18
3.1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现状................18
3.1.1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情况调查................18
3.1.2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依据................18
4国外政府网约车监管经验及启示..............27
4.1国外政府网约车监管经验..............27
4.1.1美国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27
4.1.2英国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27
5完善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对策建议...............32
5.1建立系统化监管机制...............32
5.1.1推行网约车合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模式...............32
5.1.2建立大连市网约车行业协会...............32
5完善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对策建议
5.1建立系统化监管机制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发展下的新兴行业,有效的整合了社会闲置资源,为经济市场发展增添了活力。政府部门在寻求有效的网约车监管办法时,需要结合共享经济的特点,推行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建立系统化的监管机制尤其重要。
5.1.1推行网约车合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模式
新兴行业在科技的创新中不断发展,单纯的依靠政府通过传统的监管方式对市场进行监管,会过度占用政府有限的监管资源,并更加显现政府监管的不足。过分的依靠政府监管,不仅耗费政府监管成本,还可能由于传统监管方式不当而破坏网约车市场秩序,最后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现阶段国内的市场形势也不能完成全面的自律监管。因此,为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合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将会实现更有效的监管。
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发展,未必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步。当前我国政府提倡给予新兴行业更多成长机遇和发展空间,但是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行业在获得更多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与新兴行业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双方在监管方面也各有其优势,因此双方需要有效的合作,相互促进,将各自的监管效应最大化,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最优化的监管效果。
...........................
6总结
参考文献(略)
共享经济背景下大连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对策之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MPA论文文章
- 大连市城市内涝治理问题之MPA研究
- 基于2007-2015年数据的三类省级环境治理政
- 沈阳市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之MP
- 公私合作视角下的产业扶贫模式之MPA研究--
-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之MPA
- 新时代公众有效参与政府公共决策之MPA研究-
-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公益策略之MPA研究-
- 女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路径之MPA
- 社会治理模式与大众传媒功能的双重创新之MP
- 法治压力与地方政府回应--基于对浙江省“三
- 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之MPA研究--以河
- 边境地区公共安全治理问题与对策之MPA研究-
- 老人利用社区支持的影响因素之MPA研究--基
- 扬州地区妇女“两癌”救助政策之MPA研究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之MPA研究--以河北省
- 石家庄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化之MPA研究